【美丽中国长江行】上海“最大违建群”变生态绿廊 “铁锈河岸”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2018年5月16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了上海市徐汇区,了解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徐汇区桂江路樱花大道建设是徐汇区政府“五违四必”整治还绿于民的民心工程。这里曾是高压线下中心城区最大的违法建筑群,环境脏乱差,曾是国务院挂牌督办的“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险隐患单位”之一。如今,樱花大道改造成为生态绿廊。徐汇滨江岸线总长度达8.4公里,通过工厂变公园,建成户外活动圣地,使得废墟变艺术,旧区变新城,塑造24小时活力城区,推动了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转型。

徐汇区桂江路绿廊。摄影: 刘素楠

1. 徐汇区桂江路樱花大道建设是徐汇区政府“五违四必”整治还绿于民的民心工程。这里曾是高压线下中心城区最大的违法建筑群,环境脏乱差,曾是国务院挂牌督办的“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险隐患单位”之一。

徐汇区委宣传部供图。

2. 徐汇区于2016年底将此处的违法建筑群拆除平地完成。目前,绿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正按徐汇区委、区府的部署下,稳步有序地推进中。绿廊中的樱花树结出了果实,有鸟儿飞来啄食。

摄影:刘素楠

3. 高架桥下的空间正好被改造成多功能运动场。

摄影:刘素楠

4. 为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和风貌,作为城市海绵体的绿地,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水体,通过营造合理的绿化地形,以自然排水为主,选择透水材料进行绿地路面和广场等铺装,结合区域内穿过的张家塘港和漕河泾港,形成“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景观水系、人工湿地、低洼绿地、可渗透路面铺装、蓄水池等形式,减少地表径流,营造小型生态湿地和雨水花园等示范点,充分展示海绵城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新理念。

摄影:刘素楠

5. 近日上海迎来史上最高温的5月天,绿廊的凉亭下凉风习习,市民在此处纳凉。

摄影:刘素楠

6. 绿地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了文绿结合、体绿结合、水绿结合、科绿结合,合理布局游园、慢跑、骑行等游线和活动区域,选择影响最小的区域设置篮球场2片、城市绿道和健身步道6公里、健身骑行道3公里、综合体育活动场2处、小型活动广场10处。

摄影:刘素楠

7. 绿廊景观总设计师杨国华在市民广场讲解海绵城市。

摄影:刘素楠

8. 绿地格局为西高东低、西密东疏,在西侧城市快速路一侧避开高压线,以高大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组成高郁闭度的植物群落,起到生态防护作用。

摄影:刘素楠

9. 鉴于绿地为超高压线下的防护绿地的特性,绿地设计以强调生态性、安全性为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以不同形态的景观效果暂时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对于相关的高压线保护范围均以植物进行围护,确保电力设施和游人的安全。

摄影:刘素楠

10. 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主要景观为一条贯通南北的樱花道,樱花道除了景观,还兼具了城市绿道、健身步道的功能。樱花道将穿过漕宝路漕河泾开发区区域一直往北延伸1.8公里,直至蒲汇塘南岸,全长可达到5公里。届时10余个品种5000余株樱花将在每年严冬过后带来春的气息,绿地将成为花的海洋。

摄影:刘素楠

11. 绿地中除了樱花,还配置了香樟、银杏、玉兰、无患子、枫香、桂花、海棠、梅花、月季等常绿、落叶、观花、观叶等乔木,在营造绿地自然丰富的林缘线和林冠线的同时,也丰富了绿地的四季景观。

摄影:刘素楠

12. 2018年5月16日,市民在绿地吹萨克斯。

摄影:刘素楠

13. 为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和风貌,作为城市海绵体的绿地,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水体,通过营造合理的绿化地形,以自然排水为主,选择透水材料进行绿地路面和广场等铺装,结合区域内穿过的张家塘港和漕河泾港,形成“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利用雨水花园、植草沟、景观水系、人工湿地、低洼绿地、可渗透路面铺装、蓄水池等形式,减少地表径流,营造小型生态湿地和雨水花园等示范点,充分展示海绵城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新理念。图为正在开挖的人工河。

摄影:刘素楠

14. 徐汇滨江岸线总长度达8.4公里,通过工厂变公园,建成户外活动圣地,使得废墟变艺术,旧区变新城,塑造24小时活力城区,推动了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转型。

摄影:刘素楠

15. 徐汇滨江岸线总长度达8.4公里,通过工厂变公园,建成户外活动圣地,使得废墟变艺术,旧区变新城,塑造24小时活力城区,推动了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转型。

摄影:刘素楠

16. 橙色塔吊与周围的西岸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气氛形成对比,彰显出一股极为强烈的工业感。这两座塔吊原属上海的煤炭储运枢纽北票码头,在当年的煤炭生产和运输中,起到装卸运载货物的作用。

摄影:刘素楠

17. 龙美术馆保留了北票码头装卸煤炭的漏斗。北票码头曾是上海港装卸煤炭的专用码头,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曾经为上海的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摄影:刘素楠

18. 为了贯通滨水岸线,西岸在龙华港口架起了徐汇区内最大的一座内陆河桥梁。桥梁全长345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加预留有轨电车道,下层桥面为步行通道,与龙腾大道连为一体。桥身侧向规则几何形开孔营造出桥体通透、轻盈的效果,与南岸耸立的海事塔形成纵横对比。为了增强桥梁的景观效果,西岸也为“龙之脊”特别设计了夜景灯光,五彩灯光有节奏地变换,被市民亲切地俗称为“彩虹桥”。

摄影:刘素楠

19. “雨水花园”被称为生物滞留区域(Bioretention Area),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主力军。

摄影:刘素楠

20. 跑道公园本来是原东亚第一航空港龙华机场跑道,已有近90年历史,设计师团队保留了机场跑道的航空历史印记,以机场跑道为原型展现航空历史印迹,利用跑道现成的线性空间,呼应城市、运动和休闲的“质感”,在宽50米、长约1.6公里的跑道公园中,新开挖的机场河成为贯穿跑道公园南部的水系与云锦路平行;原龙华机场跑道转变为汽车、自行车、人与河流的跑道,更成为市民及办公人群休闲放松的城市绿洲。

摄影:刘素楠

分享 评论 (0)
更多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