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种种迹象表明,“周杰伦的时代”就要到头了

不管怎么样,属于周杰伦的时代,可能就要到头了,华语乐坛也是时候迎来新的时代了。

图片来源:周杰伦中文网微博

先强调一句,本文探讨的是“周杰伦的时代”,旨在严肃认真的讨论音乐产业发展趋势,并不是针对周杰伦,杰迷下手请慎重。

周杰伦又发新歌了,《不爱我就拉倒》,距离上一首作品《等你下课》差不多四个月整。

从今年开始,原来一年一张专辑的周杰伦,似乎开始改变节奏,化整为零。

据一位网友说:

从《等你下课》和《不爱我就拉倒》这两首歌的发布情况看,确实是这样。

单从歌曲的发布方式看,周杰伦对待《等你下课》和《不爱我就拉倒》的方式似乎前所未有的“随意”,做好就扔,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做宣传,大家随意听,随性聊。

我们从舆论的反馈看,听众们对于这种新的发歌方式,争议很大。

从网上的争议看,虽然曲风不同,但大家对于《等你下课》和《不爱我就拉倒》的态度有两点是一致的:

1.歌词土味:“高中三年我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等你下课)、“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不爱我就拉倒》)

2.歌曲一般:对于《等你下课》,知名乐评人 @DK在北京 认为“比较一般”,@耳帝 甚至认为“《等你下课》真的是毫无生机”,@耳耳耳耳耳耳耳耳干脆说“如果下一首还是《等你下课》、《不爱我就拉倒》这类作品,我会建议周杰伦近两年认真开演唱会,不要发作品出来。”

有意思的是,我观察了一下不同的网络平台,无论是微博、INS还是贴吧,网民在这两方面少见的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不爱我就拉倒》。

下面是某国外足球俱乐部贴吧里对于《不爱我就拉倒》的讨论。

我不是乐评人,不对歌曲本身进行评价,我比较感兴趣的有两点:

1.周杰伦的创作状态有没有受到歌曲发布形式的影响?

我翻看了周杰伦所有的INS,作为他的主要发声渠道之一,他通过INS表现出来的状态,更多是轻松惬意的享受生活,包括创作也是。

传统的专辑制作是“作品思维”的集中创作,在一段时期内,歌手和制作人会集中精力,围绕概念构思、创作架构和制作细节精心打磨。

而阶段性发歌,则是一种碎片式的创作,随意性比较强。

随意性强并不意味着周杰伦不认真——如果周杰伦玩玩而已,他大可不必大费周章的拍MV,只不过,阶段性发歌的状态下,创作者不会过分纠结于概念和细节,更多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歌曲不够以前精致,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却比集中创作来的舒服一点,甚至可能会更享受。

从周杰伦的INS看,似乎是这样。

从4月16日准备到5月4日final,前后两周多的时间,中间穿插巡演,周杰伦抽空录音。这种创作状态,跟集中精力做专辑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有可能会对歌曲创作产生影响。

影响有好有坏。不好的地方,可能是,艺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精益求精的做企划、抠细节,但临时起意的创作,往往可能能让创作者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创作得更开心,更有可能带给听众惊喜——周杰伦没有带给大家惊喜的原因可能在于他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创作方式,不过,至少从耳帝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一首比一首好。

嗯,我宁愿往好了想。

2.舆论共识背后可能是音乐行业到了新旧交替的关键点。

1979年出生的周杰伦明年1月满40岁,2000年发行第一张专辑的他,已经红了18年了。

18年来,周杰伦在华语乐坛创造了无数纪录,至今无人能敌。毫无夸张的说,他是21世纪华语乐坛最大的“现象”。(参看:就算你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你仍然成不了周杰伦)

“周杰伦的时代”简而言之,是一个唱作天王当道的时代,周杰伦、陶喆、王力宏、林俊杰、张震岳等,各有所长,各领风骚,创造了华语乐坛前所未有的“唱作时代”。(这个时代,也包括唱作女歌手的兴起)

这个时代,除了个人创作能力以外,唱片公司的运作也很重要。而且我认为“周杰伦的时代”传统唱片业最后的辉煌——尽管周董的个人才华很重要,但唱片公司的运营也很重要,两者相加才造就了一个时代。

从今年的情况看,行业正在发生巨变:

1.互联网公司正在掌握音乐产业的渠道和资源主控权。

2.造星越来越依靠网络流量,大量公司和平台All in流量偶像制造。

3.90后-95后(尤其是95后往后)的音乐审美跟国外越来越同步。

4.内地市场开始取代港台成为华语乐坛的中心。

上述四点,每一点对于老一代的歌手,都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互联网生态、需要创造自己的“流量”、需要面对年青一代审美观的变化、还要懂内地市场。

这次周杰伦新歌《不爱我就拉倒》发布之后,网络上一片吐槽声,以至于周杰伦不得不亲自出来“灭火”。

周杰伦说:听歌不用太认真,爽就好,有教育意义的教科书的我都写过了,为何不能来首轻松的歌呢?难道你们都没胸肌吗?

这种吐槽声,除了大众对于作品的不满意之外,还有一点我认为值得关注,无论是微博还是INS,用户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以微博为例: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2017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18-30岁占80%。2016年,同一份报告曾指出21岁以下的女性用户相对活跃,30岁以下的男性用户相对活跃。

方文山微博下的“刷屏”,可以部分认为是年青一代活跃微博用户(90往后)对于歌曲的直接反应,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跟歌曲不能满足他们的预期有一定关系。

40岁的周杰伦要想满足年青一代的预期,可能有点勉为其难。

从周杰伦这两首歌发布前后网络上引发的互动潮,我们可以看出,“周杰伦”已经是一个能牵动内地广大网民神经的符号。周杰伦积累了几十年的流量,他从来不缺流量,随随便便上热搜。

但流行文化始终是年轻人的文化,年轻一代总是需要一个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新神新天才新符号,而他们似乎正在用键盘和鼠标为“未来”投下庄严的一票——尽管周杰伦仍然在微博上横扫各种圈,但在年青一代那里,他的热点价值可能已经超出了他的音乐价值。

周杰伦自己应该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改变发歌的模式,我认为也有可能是想改变一下创作状态,不把压力集中在某个时期,而是以享受生活的方式去随心而动——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调整,周董也不可能永远做一个血气方刚“哼哼哈嘿”的小伙子。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我反而会对周董后续的作品有所期待,因为随着创作状态的变化,周杰伦有可能会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态下找到新的思路,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也可能不会)

但不管怎么样,属于周杰伦的时代,可能就要到头了,华语乐坛也是时候迎来新的时代了。流量歌手们正在疯狂的收割流量,互联网平台正在疯狂的制造新流量歌手,90后歌手们对于权力交接按耐不住的迫切(毕竟最年长的90后也快而立了),音乐平台对于新IP的孵化前所未有的“饥渴”……

时代已经几乎把球带到门前,只差临门一脚。

但这并不意味着周杰伦会很快远离大众视野,他有足够的实力和流量保证自己至少在未来2-3年仍然在话题中心。周杰伦的作品仍然足以打动二三四线的普通听众,他的巨星影响力仍然保证他的话题价值。而且,我希望华语乐坛也能像欧美乐坛那样,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能容纳“老当益壮”——滚石、迪伦、尼尔·杨、阿瑞莎·富兰克林这些活化石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天王天后不能当一辈子,但音乐可以做一辈子。

你看,周杰伦之前的“现象”、64岁的罗大佑仍然在巡演路上。

来源:新音乐产业观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