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苏红毯6分钟、网红假摔引群嘲,那些心照不宣的戛纳“红毯文化”

以红毯为中心,明星、媒体、观众三方开始各展神威,构建出独属于这个电影节的“红毯文化”。

马苏又上了热搜,这次是因为戛纳红毯。

近日,第71届戛纳电影节在法国开幕,红毯秀上,马苏因逗留长达六分钟上了微博热搜,被网友讨论了一整天。

戛纳电影节的红毯环节出现“爆点”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先是50多岁的国内网红走红毯“假摔”被众嘲,接着是话题不断的马苏被爆在红毯逗留近6分钟,以及范冰冰被错认为李冰冰……精彩程度不输往年。

马苏的6分钟与网红的意外摔倒

“这位凉了的,居然还继续这种厚颜无耻的心机婊人设,等着被骂啊!”

5月9日,在马苏被爆逗留戛纳红毯长达6分钟后,微博时尚大V徐峰立发博讽刺其丢脸丢到国外,并指出就算是去年作为评审团成员的范冰冰出场也是两分钟内走完,慢一点会被摄影师群嘲。

一向表现得大大咧咧的马苏没过多久便发微博回应,在感谢对方跨界指导的同时,表明自己只是在为电影做宣传,“咱是个实在人,今天晚上戛纳红毯继续走,你说多久就多久。”

徐峰立将前述微博删除后,又发了条微博进行解释,称其不想波及剧组,更希望大家多做慈善和公益,以一句“三观正,得永生”结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争斗。

继马苏6分钟后,王丽坤和日本的水原希子再次刷新纪录,以长达9分钟的红毯引起热议。

不过,与明星相比,近年来红毯之上更为吸人眼球的,却是那些不知名的艺人以及网红。放眼本届戛纳红毯,“一摔出名”的50多岁网红邢小红便是其中之一。

据百度百科介绍,现居新加坡的邢小红是位出生于北京的香港人,身为国际绅士名媛俱乐部新加坡主席的她,曾荣获过2016“亚洲至尊金凤大奖”,第十八届MRS.GLOBE环球夫人大賽世界第五名、亚洲总冠军等多项大奖。

再看她的红毯,从全程凹造型、不断飞吻、举起手机自拍到最后上台阶时摔倒在楼梯上,惊艳程度丝毫不输个人简历。

纵然她本人之后解释是因为高跟鞋大半码以及选美时脚跟断裂过才发生这次的红塔意外,但这一理由对广大网友而言丝毫不受用,甚至有网友截图证明其高跟鞋“相当合脚”。

电影节作为电影产业的一大分支,历来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而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除了是全球电影人的聚集圣地外,更因为“毯星”、“红毯中介”等的出现,成为了名利场中的“修罗场”。

红毯、毯星、红毯中介,一场名利化的修罗场

对中国娱乐圈来说,戛纳电影节也早已不再是“高冷地带”。

2010年,“红袍加身”的范冰冰刷新了国内大众对于戛纳红毯的认知,2015年,身披“东北大花被”的张馨予更是揭开了“红毯中介”的神秘面纱。

张馨予出现在戛纳红毯,靠的是其所代言的手游《大唐双龙传》的制作公司,据悉,该制作公司花费27万元从旅行社购入戛纳电影节邀请函。自此,花钱上红毯这门“隐秘生意”以及背后的“红毯中介”逐渐浮出水面。

在每日19点半过后的夜场,电影放映前,都会举行红毯仪式。在此期间能够步入红毯的除了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剧组主创及亲友、赞助商所邀请的艺人以及法国当地名流。持有红毯邀请函的除了组委会、评委外,还有电影节周边所及影片的宣发方、公关公司、影评人和赞助商。

对于没有相关作品参展、参赛的,要想拿到红毯邀请函,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组委会会将一些邀请函提前送给品牌赞助商与合作酒店,他们有绝对的自由处理这些邀请函。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十八线艺人、网红等,他们的红毯邀请函便源于此。

基于此,放眼这两年戛纳红毯上的国内面孔,除了大众所熟知的明星艺人外,多得是不知道的人物。

2017年的戛纳电影节开幕式红毯,蓝燕身穿一款高开叉的黑色抹胸裙、陌陌当红女主播洪小乔白色羽毛装wait系一根黑色腰封、另一位直播主播徐大宝更是身着印有国旗图案的露背礼裙赚足了风头。

每年这个时节,明星、艺人、网红……一群群带着“梦想”的人飞到这个位于地中海边上的小城市,等待夜幕的降临。

从早期巩俐等女演员亮相戛纳,到范冰冰“龙袍加身”引起热议,再到这两年越来越多明星、艺人甚至网红的趋之若鹜,戛纳电影节以及它的红毯,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发展而言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电影节的范畴。

假摔?蹭毯?心照不宣的“红毯文化”

“明星是不可能脱离媒体文本而存在。”

正如英国电影理论家理查德戴尔所说,明星,作为以“社会集体想象物”而呈现的形象符号,是被包装并用来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理想公众形象。而红毯,作为大众和媒体的关注焦点,对于明星而言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回望十几年前,彼时的互联网还是另一番模样,国内娱乐产业也仍处于起步阶段,率先和国际接轨的事电影。而与涌向欧洲电影节的华语片相伴的是,国内女明星。

但频频给人“惊喜”的为何是戛纳红毯?

“戛纳电影节”这五个字,不仅代表着电影艺术的最高殿堂,更象征权威、荣誉、影响力甚至是话题度,无论电影产业发生何种变革,它的意义和地位经久不衰。

作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也是最早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分级的电影节之一,如今的戛纳电影节,以其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已发展成为各类影片获得最高文化以及市场附加值的“镀金炉”。

与作品前来“镀金”不同的,国内女星、艺人以及网红大多数的目的并不那么纯粹。大众普遍用“蹭红毯”来形容戛纳红毯上的诸多“事端”。

“走出去是好的,但空着手出去,却并不是那么优雅。‘蹭红毯’固然可以博眼球、造话题,却不能长久地树立自身品牌和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形象。”正如《人民日报》此前的评论一般,如若不是基于对电影的,那些话题明星、网红的到来只会沦为一出出“低俗喜剧”,不仅对戛纳电影节的权威是种冲撞,对于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一方文化更是一种践踏。

在长长的红毯两边,围观者的既有现场观众也有一个个寻找新闻热点的媒体。 随着万众期待的时间节点的到来,以红毯为中心,明星、媒体、观众三方开始各展神威,构建出独属于这个电影节的“红毯文化”。

那些穿着华服出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人,他们面带精致的微笑,手中却空空如也,没有作品甚至没有什么名气,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不为其他,只为那片刻星光,以及所谓的曝光度。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