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咖预测行业未来 关于新兴势力他们说了实话

针对五年之后(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状态,我们邀请了行业大咖发表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

针对五年之后(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状态,我们邀请了19位行业大咖发表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但是有些人所讲的内容极具系统性,为此我们特意将这些观点单独罗列出来。

注:(内容略有删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兼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 付于武

首先,未来的五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迅速的五年,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从智能化来讲,可能会达到L3级,也就是说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也就是L1和L2,将成为所有的传统车或者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所以未来几年,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远远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关于电动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节点,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路线图的发布会上都有描述。电动化在未来的五年也会有很大的发展,除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之外,燃料电池的前瞻性的研究,工程化的准备也会大大的推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联化,我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大比较优势,不光我们自己这么认为,我们国际的同行都认为。在网联化上,特别是通讯运营服务商体制,优势应该能够充分的发挥。

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需要在标准方面引领,而网联化在未来五年也会取得迅猛的发展。

关于共享化的问题,传统的车企过去认识还不够。但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传统的车企和新创企业都把自己描述为出行服务商。所以在这里商业模式的创新,共享经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不简简单单是互联网思维的问题,这是一种观念的颠覆性的变化问题。在未来的五年,我觉得共享化将成为行业的常态。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继续努力。

· 点评:付于武先生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不仅获得了中国汽车终身荣誉”奖这份代表着汽车人精神力量传承的最高荣誉,作为潜心研究技术多年,见证行业成长里程的老前辈,他高瞻远瞩地对未来汽车的“新四化”做了乐观而严谨的预判,不仅指明了我们的优势和机遇,也表达了对于产业未来发展常态的乐观。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秘书长 李万里

在新的发展时期,全球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浪潮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形成宏大的历史性交汇。

在庞大且精细的复杂大系统中,“创造价值”与“传递价值”的功能呈现出既逐渐分离,又相互交融的态势。近几年出现的“互联网+”和“汽车+”等热词正是这种趋势的写照。

《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汽车+”的新理念,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业链中创造价值部分的能力,即市场·定位、系列产品定义、品牌建设及维护、技术独占性和持续迭代能力,以促进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转移。

“互联网+”的思维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共享、众筹、用户体验等新的服务模式和低成本、多样化制造新形式,大幅度提高传递价值的效率,放大增值效益。

传统汽车企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其“创造价值”的功能显著提高。新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在“传递价值”方面向来就具有先天禀赋。两方面相互借鉴、渗透也已成为常态。

我以为,观察未来5年汽车产业的变化,不在于“创造价值”或“传递价值”各自的“长进”如何。重要的是要观察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如果届时相互之间固有印记开始消退,甚至看不出“孰是孰非”,形成“既不是你,也不是我”,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有出息了。

· 点评:李万里秘书长以浪漫主义的形容点明了未来汽车产业“交融”这一特性,更表达了对全方位融通的期许。

江淮大众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 李建华

对于厂商而言,传统厂商会进一步分化为全面发展型、术有专攻型、濒临退出型;而新进入者有1~2家会凭电动智联脱颖而出,绝大部分疯狂一时后退出;

从产品来说,电动车势必大行其道,成购车首选;智能互联功能趋同,电池安全管理与驾乘体验则是影响消费者造择的差异化因素;科技城巿出现自动驾驶试验区,适应于自动驾驶的道路建设和改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行业来看,汽车产品分化为“私享”汽车与“共享”汽车;前者就是当下私家车,每家2辆以上私家车会近乎奢侈品消费;后者大行其道,运营集中、投资分散,人人都可参与;差异化出行服务供应商是车厂、出行公司共同目标定位,在资本上及业务上会彼此交融。

· 点评:作为传统车企出身,且掌管新能源企业的老总,李总从实践的角度对汽车未来的行业格局的嬗变做出了专业性的判断,并对产品类别给出了新颖的定义。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企业高管

五年以后的2022年,对整个中国或者世界的汽车产业来说,新一轮的格局已经塑造完成了。汽车130年以来,由传统能源驱动的格局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者说新兴势力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具体而言,第一,电池的热效率、密度这些肯定有了突破。五年的时间,用摩尔定律也好、创新速度也好,都会同人工智能一样,积蓄了很大的力量。再没突破,就好像还处在中世纪的黑暗之中。

五年之后,新能源驱动已经成为一种靠谱的、老百姓信任的,有产业价值、经济价值方案。

第二,那时候人工智能已经过了一个突破点,有些中级的智能已经在车上这个空间里实现。汽车已经完全从一个机械的、物理的东西,变成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场景,是一个愉悦的、好玩儿的,而不是被动的系上安全带捆在里面的环境了。所以那时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给人很多的服务支持和理解。

自动驾驶2022年在中国还不太会实现,只在一些有限的场景里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到2030年,可能能够形成比较普遍的应用。

共享会是一种趋势,现在在大家的社会观念,尤其是年轻一代人的思维模式,注定了共享可能更方便、更便捷。

但共享并不会扼杀私有化。在中国,私车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尤其是中产阶级及以上,更倾向自己有一辆车。这是人性决定的,而不是纯粹交通便利决定的。

2022年中国合资股比放开,中国的汽车主机厂应该进入一种大整顿,或者说较量出第一轮结果。一些发展不太好的企业要么被并购了,要么就倒闭了。

看起来现在比较有实力的会采取多元化战略,或者建成一种体系。未来可能不会再靠爆款抓眼球儿,而是一种系统的力量,全球的布局支撑自身比较稳健的发展,可能有点像丰田或者是大众,不用事事都领先,但是依然不错。

其他品牌就看怎么转型了,可能搞不好就会沦为二线品牌,单靠单一车型短中期是可以的,长期不太行。

新兴造车势力,我认为想成为特斯拉还是有很大问题的。现在消费者的认知还没到,老百姓对新能源汽车还不认,三四五线城市根本不认可。所以说,冲在前面的企业,劣势居多,看看第二批吧。

· 点评:直爽感言,这位老总不仅对电池技术等方面有专业而深入的研究,并对一些当前很热的话题做出谨慎的预判,对整个格局的发展理性但充满期待。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安宁

到2020年,人和车的关系我觉得大家不要想的太理想化了,现在很多人描述的非常理想化,我觉得不会那么理想化。其实中国人在这方面(智能化)应该有自信,因为我们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本身就是巨大的动力,购车的主力是80后了,甚至更年轻一些,就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企业的动力。想到想不到的,中国企业都会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企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我在其他企业待了很长时间,知道老牌的制造业企业固化思维是多么顽固,进行智能布局很困难。实际上这是市场决定的,美国市场的客户对智能化的需求没有像中国80后这么开放和强烈。

第二,传统企业的思路还是很僵化的,100年的企业和20年的企业肯定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中国人应该敢于在人和车的生活体验中进行更多的创新。我们4月11号的发布会展示了很多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的基本思路就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 Plus),把车做得比智能手机更好。智能手机大家都很熟悉了,地图、购物等等,我们的奇瑞雄狮平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会做得更多,比如说刚才讲的远程操控等等。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我们还展示了可以在车上进行视频对话的演示,不需要手机就可以进行视频对话。这些我认为都是人和车之间“智能手机+”的事情,所以要我描述2020年的情况,我认为可以做的就是“智能手机+”的概念。这是个动态的概念,到那时候,手机也和现在不愿意。对此,我觉得有两个情况,一种是我们的思路要比做智能手机更专业,这就是奇瑞雄狮要做的事情。 第二就是智能手机能做到的事情,在车上不一定能做到,毕竟车内环境不一样。

· 点评:作为浸淫行业多年的“老战士”,陈总不仅直言不讳指出老牌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也谨慎表达了对未来新技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这并非毫无缘由的不乐观,而是基于自身技术研发与沉淀之后的感慨。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 吴周涛

首先,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整个市场的增速会接近于零,不会有增速。在这种竞争的情况下,有些品牌可能会被淘汰,不会像现在这么多的汽车厂家和品牌。

第二,就是汽车在技术上和整个车辆的性能上,可能会比现在有很大的变化,从动力来讲,电动车会越来越多。

汽车内饰上。越来越多的屏幕会出现,物理的按键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来控制。汽车越来越智能化,这是一个大趋势。剩下的就是舒适性、空间上会发生一些变化,未来五年后的汽车会是这样的。

新兴的造车势力,可能会有那么一两家会出来,但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导还是传统的这些企业。

关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的一块,未来五年还是一个尝试的阶段,到不了真正应用,到不了真正的无人驾驶的阶段,可能辅助驾驶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但是无人驾驶还是我个人理解还是到不了。

·点评: 作为新晋北汽高管,吴总对整个市场的理解更具象化,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汽车自身的变革,都基于多年销售经验对整体的发展做出谨慎的分析。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 兼总裁 付强

五年以后,汽车行业将进入物联网时代。在自动驾驶方面,配备L4级别自动驾驶的车辆将已经能够投入商业运营,而且将与物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联系在一起。

电池技术将进入下一代,三元锂电池将逐渐被淘汰,电池能量密度也将大幅度提高,成本进一步下降。技术的发展将逆转电动车在成本方面相较于燃油车的劣势,使得电动车的性价比远高于燃油车。

五年以后,分享、共享会进一步在汽车行业深化,汽车消费结构上,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比例会发生巨大变化,分享、共享比例加大。汽车的结构呈现分体趋势,下车体承载部分和上车体私人空间可能会发生分离,使得下车体生产资料化,而上车体可以实现高度定制。

五年后的市场格局中,新造车势力必将拥有一席之地。传统车企有些会逐渐被淘汰,而有些迅速转型的则将迎来新的机遇。

· 点评: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付总对于汽车行业变革是兴奋的,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是充满自信的,面对新的机遇,他们希望在百舸争流中抢占先机。

Faraday Future负责上市运营的全球副总裁 吕征宇

如果以2013年做原点,每五年做一个进展的话,到2018年底,可以是第一个阶段。

所有过去的主机厂,加上造车的新势力,就是以互联网基因加入进来的“门外野蛮汉”,会真的完成量产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起码有十家以上的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量产车型。

但是,再下一个五年,基本上产业化的结局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像我们FF这样的公司,2013年底贾总(贾跃亭)决定进入到汽车行业。在未来的五年,就会真正改变产业的局面。

首先就是这些造车新势力,已经可以在某些区间完全战胜传统车,就像今天的特斯拉特Model S已经完胜奔驰S级。

到2022年底,正好也是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化(主要是指纯电动)转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各国政府都设立了很多政策,从2025年开始彻底放弃内燃机,就是我们说的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这样的模式。

那么,单单指新能源,意义还不是最重大的。最重大的是智能化和共享化。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的。人工智能的加入会使未来汽车的驾驶形态,包括交通出行的智能化的形态产生巨变。这种变化会使传统汽车产业或者说传统主机厂的某些公司完全消失。

就像当年的照相机,并不是被自己的同行业给干掉了,是被互联网形态下的手机给干掉的。甚至像康师傅方便面是被谁干掉的,实际上是被团购、外卖、快递干掉的。

所以,未来出行的状态,一定是有共享机制,同时完成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为基础的。目前的分级来看,未来五年会达到L4,也就是基本上可以在某些区域,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比如像海南岛这种相对封闭的地方,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就趋势而言,五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现在每一条包括四化的这个概念,最早都是贾总提出的。记得我2015年上海的一个论坛上曾经这个第一次提出过。当时大家还在笑话我,包括好多主机厂的人觉得我们是疯子,现在实际上我们的车都已经出来了,只是我们没有(在国内)公开发布而已,比起北京车展这些车的技术水平。我觉得应该讲,真正的技术或者源代码的方面还是在美国(先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美国搞这个事儿的原因。

· 点评:吕总以汽车人的身份,带着互联网的思维跳出局外看整个行业的变迁,同时又以亲身的参与,为扑朔迷离的FF和乐视汽车正名。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