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中国制造2025》本应是美国的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

真正摧毁美国科技实力的不是《中国制造2025》,而是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政策。

2018年5月3日,北京,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及商务部长罗斯率美方代表团访华,展开中美贸易磋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作者黄亚生,系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文章经作者及其个人公号“亚生看G2”授权界面发布,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5月3-4日两天,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率团访问中国,开展贸易对话,试图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然而,根据BBC等权威媒体报道,中美双方在两天的谈判过程中没能达成共识。路透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道,美国在谈判中给中国设立了极为苛刻的条件:美国提出从6月1日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把美中贸易逆差削减1000亿美元,并在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之间再削减1000亿美元。

另外一个两国分歧的焦点问题是《中国制造2025》。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向《中国制造2025》计划涉及的先进技术领域提供补贴。美国已经颁布的贸易惩罚措施也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美国商务部上个月发布的征税产品建议清单中,在1300个税号产品中,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品榜上有名,而中国形成贸易顺差的普通工业品却被不在征税名单中。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标不完全是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而是针对中国产业《中国制造2025》所规划的高端制造的发展过程。

向中国政府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平等的产品和资本市场准入,我认为这些都是合理的诉求,但是打压中国高端制造业是极其不明智的。科学和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在产权保护,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在科技方面的进步不光受益科技提供方也受益科技需求方。美国在互联网、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等领域的创新,受益方不止是美国,中国以至世界都是受益方。(在竞争的条件下,收益方也是成分布状态的。)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的前提下,如果中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生创新,取得突破,这将会造福全人类。

美国不应当阻挡中国的科技发展,而应该以“举国之力”支持美国自身的科技发展。《中国制造2025》应该成为美国21世纪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美在科技领域展开符合法制和市场经济准则的竞争将会加快科技发展和科技产业化的步伐。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都应该欢迎这场竞争。

斯普特尼克(Sputnik)时刻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俄语含义为“伴侣”)。当时正值冷战对峙时期,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成功发射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史称“斯普特尼克危机”。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成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推动了载人航天计划“水星计划”。而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是进行名为“新数学”的大改革,以加强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能力。当时很多美国人看来,苏联之所以可以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苏联拥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1959年,美国国会拨付了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给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比前一年增加了近一亿美元。到了1968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已经快速上升到近五亿美元。

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生成功震撼了美国,促进他们加大科学领域的投入,与前苏联进行太空竞赛,并加强自身科技实力。现在,苏联早已化入尘土, 但是美国因为“斯普尼特克危机”而建立的NASA却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研机构。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对于航空科学领域的投入,更是带动了美国整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微电子、集成电路、通讯行业的急速崛起和商业应用。可以肯定的说,1957年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奠定了美国今天科技和商业的领先地位。

是什么在摧毁美国的科技实力?

美国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契机,大力扶持、推动美国自己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和中国展开正面的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但是特朗普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非但没有大力扶持本国创新,却在削减国家对科技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产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再生能源创新设置重重壁垒。不仅如此,共和党最近通过的税法史无前例的还要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的大学征税。

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数据统计,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国防类研究发展(R&D)的经费投入在过去十五年里一直保持在每年70亿左右的水平,没有明显增长。然而,考虑到美国平均每年2%左右的通胀率,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非国防类研究发展的经费投入其实是每年都在缩水的。而从占总GDP的比重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对于研究投入的缩水程度更是显露无疑。联邦政府对于研究发展经费的投入从1976年占总GDP的1.2%一路跌到2018年的0.7%。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欧洲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诸如芬兰、瑞典和丹麦,每年政府对于研究发展的投入都维持在总GDP的1%以上。每年都在缩水的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从长远来看,显然不足以帮助美国持续保持创新强国地位。

不仅仅是研究发展领域,美国联邦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吝啬。今年2月,特朗普发表了其对2019年美国预算的陈述。特朗普计划将会削减3.6亿的美国教育预算,相当于大约减少5.3%。

在2017年12月通过的美国税改中,特朗普更是史无前例的决定对美国私立大学所接受的捐款增税。法案中写明,如果接受捐款的私立大学拥有500名学生以上,且学生人均从捐款获益超过50万美元,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就将对捐款征收1.4%的税。受此影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这样的顶尖研究性学府。在此之前,因为大学是非盈利组织,美国过去从未对大学征过税。对于私立大学,私人捐赠是学校获得经费的最重要途径,对其征税,相当于削减了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财政预算,会影响到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研究项目。

美国政府现在非但不增加研究经费的实际投入,反而还选择对美国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尖研究型的私立大学,进行征税。这将挫伤美国科研领域的积极性和实力。科技和教育具有极大的溢出效益,它们的发展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大量支持的。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站在风暴之上》指出,美国的繁荣,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高校、企业和国家实验室科学研究的大力支持。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美国在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霸主地位,离不开其对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其强大的创新能力。

美国科技的领先归功于它的软实力,使它可以从全世界吸引优秀的人才,包括曾在二战后吸纳了纳粹德国的优秀科学家。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却提出了要限制研究人才进入美国。特朗普政府一边限制移民,一边削减对于研究和教育的投入。 真正摧毁美国科技实力的不是《中国制造2025》,而是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政策。

结语

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上对中国的诉求是可以理解的,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中国真正想成为一个创新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正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问题。发明和创造是没有国籍的,保护了美国的发明者也就是保护了中国自己的发明者。谁都可以去发明,但垄断是不会促进发明产生的。

美国正确的国策应该是和中国政府提出和讨论游戏规则的问题,而不应该去压制中国的创新。美国同时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加大国内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巩固美国的创新能力,和中国正面竞争。但是共和党领导的美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没有将挑战变成机会,没有使美国拥有第二个“斯普特尼克时刻”。这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的。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