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让传统文化创造无限可能

霹雳中的人物大多有着华美的造型,浓烈的古风,这与cos圈的审美有着高度一致性,而大量cos被霹雳中的人物所吸引,也一步步把布袋戏这个概念推进了动漫圈乃至二次元圈。

作者:数娱君

4月30日,从四面八方不远万里而来的粉丝们汇聚在乌镇大剧院,为自己偶像的30周年庆生。粉丝经济的时代,在偶像生日时千里迢迢赶来庆祝已是常事,送豪车豪宅甚至送卫星似乎都已经不再是新闻。

然而这次站在舞台中间的偶像,不再是歌手或演员,甚至不是真人。而是一尊由手工制作、操偶师控制的真正的偶像——“清香白莲素还真”。他来自于霹雳布袋戏的系列故事,是一位“谋为天下谋、利为天下利”的圣者。

这次霹雳布袋戏为庆祝素还真出场三十周年而举行的“三十还真”系列庆典活动,围绕着影像展示、庆生小剧场、粉丝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霹雳粉丝不远万里来到现场。让粉丝们更加激动的是霹雳放出的新霹雳异数片花和素还真大电影的惊喜信息。

而420人的集体操偶更是让活动达到高潮。据悉这项挑战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业余木偶戏表演”。

从这场盛大的活动中,我们也得以窥见霹雳布袋戏在大陆日渐庞大的粉丝群体和粉丝们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霹雳作为布袋戏领域的佼佼者,一步步将这个本是小众的戏剧艺术逐渐推向大众甚至走出国门,其不仅成功地将作品留在了观众的心里,更是成就了台湾地区第一家文创企业上市公司,甚至于成为传统文化创新的代表。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以传统文化为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努力。

霹雳布袋戏:

一部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史

传承传统文化难吗?

传承传统文化之难,不在承继而在发展。让一种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形式,能够继续吸引一代又一代观众,从而发掘一个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化发展,让商业与文化艺术并肩而行,才是真正的难。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2016年度演出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专业剧场戏曲演出场次1.52万场,基本与2016年持平,票房收入8.64亿元,较2015年下降6.78%。戏曲观众人数的减少是戏曲市场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

而同样传承自传统戏剧艺术,台湾地区的霹雳布袋戏发展却足以给所有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者补上生动的一课。

布袋戏起源于17世纪的福建泉州,在闽南和潮汕地区广为流传,属于中国传统偶戏中傀儡戏的一种。布袋戏改变了传统傀儡戏中实心偶体、悬丝操作的表演形式,将演出中所使用的布偶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且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操偶师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传入台湾地区后,随着台湾社会独特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布袋戏逐渐衍生出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艺术形象和表演模式。经过长年发展,以北管戏曲配以章回演绎小说的戏出的演出形式,在五、六十年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全台湾同时存在六、七百个剧团的演出。

若说布袋戏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占着娱乐市场空缺的天时和闽南系语言文化的地利,那云林的黄家三代人则是故事中的人和。

黄海岱是当时台湾地区最大的剧团五洲园的掌舵者,创立了剑侠布袋戏风格,被誉为“布袋戏界通天教主”。

而其子黄俊雄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开创了金光布袋戏之一流派,更是做出了一个大胆尝试——将布袋戏也搬上电视。

1970年3月,黄俊雄制作的《云州大侠史艳文》系列布袋戏登上电视舞台。这部剧目播出后立刻轰动了整个台湾地区,连续演出583集的演出,创下了当年台湾电视节目最高收视率97%。

而由黄俊雄的两个儿子黄强华职司编剧、黄文择统筹口白创作的“霹雳系列”作品,围绕着三大主角清香白莲素还真、百世经纶一页书、刀狂剑痴叶小钗为主线,众多复杂支线而衍生发展的天下武林故事,从1984年的第一部作品《霹雳城》到今年的《霹雳天命之战》,已经制作了超过2000集、横跨26部作品。

这样一个写了34年、长达两千多个小时的故事,是如何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奠定了霹雳在布袋戏领域难以撼动的地位?

霹雳给我们的答案是创造一个世界。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画板,儒释道三教为基色,描绘出一个理想中绚丽多彩的仙侠江湖。”有人这样高度概括道。

这个江湖里有刀光剑影,有快意恩仇;有毫无保留的爱,也有不留余地的恨;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有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霹雳之所以成为如今的霹雳,一靠黄文择以千锤百炼又收放自如的“口白”虏获观众的听觉,二靠负责编剧的黄强华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以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想象。

作为一部连演三十余年的马拉松式剧目,霹雳人物多如过江之鲫。而现有的故事中出现的一千多名人物,所有的口白全部由黄文择一人完成。“一人口白”这是布袋戏传统中独具特色与魅力之处。

黄文择

在单集剧情中可能多达的几十个的出场角色中,黄文择需要在不同角色间迅速切换,突出人物专属的音质,同时也要转变情感,通过语调和感情的变化去诠释人物的内心。三十多年的口白,更是为其赢得了“八音才子”的美名。

黄文择的口白为霹雳的王国筑造了一道坚实难以逾越的高墙,号称“十车书”的黄强华则是率领着编剧团队在王国中建筑山河。

 

黄强华

霹雳的一部剧情往往有三四条主线并行,各方势力轮番登场斗智斗勇,并在最后汇合形成高潮。

以剧集的发展带出故事主线情节然后发展出新角色,再用特定角色的视角呈现出完整的故事脉络。剧情上重点人物交叉剧情把主线剧情连接得连贯、通顺起来。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系列都能独立成章但是又相互呼应。

资深编剧柳月卿曾说“虽然不免掺杂天马行空的玄奇幻想,总不脱人生俗世的遭逢领悟,布袋戏以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独特方式,表演众生相而已。”

然而无论霹雳的故事如何跨越三界超脱五行,人物的造型又是如何光彩照人或是三头六臂,在展示剧中的爱恨情仇等人间化的情节时,霹雳中的人物始终不曾脱离人类心理和社会的真实投射。

因一掌定下武林一百八十年“和平”的素还真是神坛之上的神。被欧阳上智重挫、经历了小妹身死、师兄弟不和、战友因其而牺牲的素还真由神化人,与人为善,努力的补偿他亏欠很多的儿子,为了叶小钗出生入死。他因痛苦而挣扎、因悔恨而补偿,为大义而牺牲,即使重新登上神坛,也是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风骨的素还真。

“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曾有人以《文心雕龙》来评论霹雳中的文才。人物有出场诗,戏末有收尾诗,衬托有情境诗,人物有对句诗;诗中不仅有恰到好处的化用古句,独创诗更是笔画春秋。

以霹雳布袋戏的经典角色乱世狂刀为例,其人物诗“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箫中弦音藏柔情,剑下腥血寄恨仇。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向缠绵可付箫。”的前两句来自龚自珍的《漫感》,后两句来自龚自珍的《又忏心一首》。

大宗师古陵逝烟尚未出场时仅通过回忆展示背影,配以了这样的旁白:“哪朝乌纱,不戴黑白清秽。圣人所云,可值冷眼一哂?看烛影照剑,一般寒冽。孤身去,满路闃黑。”一个文雅、孤高、仪表堂堂却又不择手段的大枭雄便通过寥寥数语跃然纸上。

布袋戏的商业化:始终拥抱时代

回顾布袋戏几十年的发展,其表演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直与商业模式的发展相辅相成。

最早的布袋戏在野台演出,多为迎神谢神祝寿的传统剧目,收入大多来源于邀请人的付款。“二 二八”事件后,布袋戏被迫从外台演出转向剧场剧院,真正以卖门票的方式继续演戏营生。

在票房压力下,为了让站在远处的观众也能看到戏以吸引更多观众,各个剧团都在加大戏台、改变舞台形式、增加立体布景、加大改变戏偶造型。

当然最为明显的改变在于剧情,为了抓住观众的心,编剧们将大量章回小说传奇改编成连台戏本搬上舞台,使得每天的剧情紧紧相扣,力求每天都有新的精彩和刺激。

七十年代,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发展,重新吸引年轻观众,黄氏父子将布袋戏搬上了电视。

为了适应拍摄,黄俊雄将布偶尺寸加大,并强调眼部的神气,甚至挑战传统的用流行音乐取代传统的锣鼓,再配上声光等效果,创新的电视剧布袋戏迅速受到欢迎,影响了台湾一代人的成长,而电视播放收入也成为霹雳的主要收入来源。

1989年,黄俊雄决定自创公司,自建摄影棚,并将作品的主要发行渠道转至新兴的录像带市场。随后,黄文择与黄强华两兄弟接手霹雳事业,加快了商业化的脚步;建造一条龙制作中心,搭建占地三万平方的摄影棚,并逐渐开拓剧集收入、商品授权、周边销售等领域。

2012年,霹雳正式上市,我们终于得以窥见其经营的秘密。下图中(数娱梦工厂制作)可以看到,过去四年间,霹雳国际的合并收入均超过了6亿新台币。

其中,剧集收入作为主要收入,其对收入的贡献占比稳定在50%以上,而近年来周边销售收入和授权收入占比也在逐渐提高。

稳定的收入意味着固定的市场,但霹雳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绩,面向年轻群体的探索式尝试从未停止。以本身特色与时下流行的二次元建构联系,是如今的霹雳尝试的方向。

比如,霹雳推出了“偶动漫”的概念,并制作了3D电影《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

而真正让布袋戏为中国大陆二次元观众所熟知,当属与日本著名脚本家虚渊玄联手打造的《东离剑游记》。

老虚其人,“三话一掉头,完结不留人”。《魔法少女小圆》、《Fate/Zero》所产生的巨大的致郁“光环”和霹雳“出场教做人、三集领便当”可谓相应成辉。当霹雳与虚渊玄正式公布合作时,视频弹幕一片“求不全灭”的哀嚎,大大吸引了未曾了解过霹雳的观众的兴趣。

《东离剑游记》总播放量1062.5万,追番人数32.7万,弹幕总数31.6万,9.6分的评价,作为二次元观众了解甚少的作品形式,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俗。

而霹雳自身与二次元也存在着天然性的联系。

霹雳中的人物大多有着华美的造型,浓烈的古风,这与cos圈的审美有着高度一致性,而大量cos被霹雳中的人物所吸引,也一步步把布袋戏这个概念推进了动漫圈乃至二次元圈。

另一方面,霹雳的音乐同样有着鲜明的古风气质,在剧集中制作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旋律和曲调。不少古风歌手都使用布袋戏中的音乐来填词演唱,如《盛唐夜唱》的填词音乐就是来自霹雳的《五色妖姬》。

二月底,霹雳发布了举行关于素还真的30周年庆典的消息,三月整体营收上涨44.39%。

而未来霹雳计划推出的一系列作品,包括在今年活动上宣布的《新霹雳异数》和素还真大电影。将于9月播出的《新霹雳异数》翻拍自老剧《霹雳异数》,将使用全新的技术和镜头表达,包括展示重制经典剧情的同时解释了一些当年的未解之谜,且与现在的剧情逻辑上衔接更加紧密。

而素还真大电影将是霹雳系列英雄电影的开端,未来将参考漫威模式,打造霹雳宇宙。

有了数量质量都过硬的作品,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在面向越发广阔市场,越来越多人知晓的霹雳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