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常住人口“热力图”:广深去年人口增超百万 周边城市吸引力增强

从人口趋势来看,近年来广东人口再度出现了增长加速的趋势;从新增人口城市分布来看,广深是核心引擎,珠三角吸引力增强。

图片来源:东方IC

尽管各地的抢人大战早已不是新鲜事,但珠海近日一则被视为全国首创的“人才连续工作10年可获赠住房50%产权”的政策,仍然再度吸引了诸多关注。

至此,广东多个地市出台了人口政策。各地抢人说明人口被前所未有地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人口的增长和流动有何规律?政策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广东,其整体及各个区域的表现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29倍。

21世纪经济报道研究发现,从人口趋势来看,近年来广东人口再度出现了增长加速的趋势;从新增人口城市分布来看,广深是核心引擎,珠三角吸引力增强。

为何人口增长再度加速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曾是著名的“孔雀东南飞”首选目的地。

上世纪90年代,广东有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超过200万的辉煌时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速开始放缓,年均增量减少至百万量级,尤其是在2011年到2014年间,每年才增加几十万人口。

但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125万,重回百万级别,并且,自此之后的三年间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2015年10月,政策放开至“全面两孩”,当年,广东省自然增长人口为73.35万,对比上一年增长了8.17万,有小幅提升。

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低于预期,出生率同比不升反降。但相比之下,广东省在2017年的出生率比2016年增长了近2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较为显著的一次增长,由此,广东省的出生率也反超全国水平,并直接拉动当年的自然增长人口超过100万,比上一年多出20万。自然人口增长对广东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

广东省统计局指出,2017年全省“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出生人口总量明显增加。一项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的占比超过50%。

根据《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预测,2020年之前因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后的补偿生育,生育水平将略有提高,在2017-2018年达到最高,随后将有所下降。

除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利好因素之外,另一个利好因素是自2015年起,广东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个地区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也有较明显的提升。

2013年,广东常住人口增量跌至50万的低谷,并且,当年自然增长人口约为64万,即人口机械增长的贡献为负;2014年情况略有好转,机械增长人口约为15万;随后的三年里,全省人口增长分别达到125万、150万和170万,显著“回暖”,其中,机械增长人口分别达到52万、69万和69万。

广深是人口增长核心引擎

为何近三年广东人口增长出现加速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珠三角一直是广东常住人口数量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中广州、深圳两大城市作出了绝对贡献。

2017年,广深人口分别比上年净增45.49万和61.99万,两市常住人口增量占同期全省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根据南都民调近日的一项调查结果,在选择倾向的就业地时,59.23%的受访者将一线城市作为首选,尤其18-23岁的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的比例高达68.01%。

其中,在工作条件、城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三大方面的因素里,受访者更看重工作的情况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而言,最看重的是工资水平、工作上升空间和发展前景。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大多数人选择城市最看重就业机会,人口有进一步向就业机会多的核心城市聚集的趋势。

但受限于资源承载力等因素,北京、上海当前的导向是疏解人口,这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另两座一线城市的“利好”。

数据也显示,北上和广深的人口变化呈现一定的“此消彼长”之势。在广深人口出现大幅增长同时,2017年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均为净流出状态,分别小幅减少2.2万人和1.37万人。

另一组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整个“十二五”期间,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了79.15万人和100.67万,而仅在2016年和2017年,两地的人口增长数据就分别达到了99.73万和114.96万,均超过了此前五年的总和。

这也与两地相对宽松的人才、户籍政策密不可分。今年1月,广州印发《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拓宽落户通道,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急需人才。

深圳早在2016年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2017年,深圳再增加一条积分入户的措施,为非学历、技能的稳定就业、居住人口提供了10000个入户指标。

根据两地的官方规划,到2020年,广州、深圳提出的常住人口预期目标分别为1550万、1480万,从当前的时点来看,两地分别还有100万、227万的增量空间。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广州、深圳有望继续对外来人口敞开大门。

珠三角策略:人口与人才并重

在广深之外,珠三角的其余7座城市人口变化呈现什么态势?

其中,表现最好的是佛山,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19.4万人,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武汉、成都等人才争夺战中的明星城市;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和中山在过去3年时间里的常住人口增量都低于10万。根据2018年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佛山和东莞被界定为人口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按照人口上限来看,两地还有待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

截至当前,东莞、中山、江门、珠海、佛山均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不仅争夺研究型、学历型人才,还欢迎技能人才和普通劳动者。

例如东莞。根据今年2月调整的落户方案,符合“参加城镇社保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的条件即可入户,包括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的人口等8类重点群体落户全面放宽。

与此同时,东莞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计划,围绕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环节实施系列重点政策,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整体水平。

再如佛山,在去年11月全面放开了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同时佛山还提出将根据实际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由于这些城市的相关政策主要集中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具体效果的释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珠三角地区曾享受到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的红利,也曾率先感受“用工荒”以及技能人才短缺的压力,包括广州、深圳在内,在人口政策方面展示出更为包容、开放的姿态。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区域产业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学家樊纲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预计将占到中国人口的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