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走向大开放是海南发展的主线

30年来,海南从落后的国防前哨跃升为惹人注目的国际旅游岛。面对南海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历史机遇,海南希望能够实现进一步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海南今年30岁。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从落后的国防前哨跃升为惹人注目的国际旅游岛,省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7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5倍和20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是这三十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30年前,迟福林从北京调任筹建中的海南省,参与了“特别关税区”、“国际旅游岛”等一系列影响海南发展的政策研究,成为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4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在北京对迟福林进行了专访。他对海南30年的发展成效、经历的低谷与迷茫,探索的出路与可期的前景侃侃而谈。

界面新闻:作为重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您如何评价海南3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迟福林:1987年底,我从北京去了海南,见证了海南30年发展的整个历程。期间,海南从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可以说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按当年价格计算,2017年,海南GDP总量、人均GDP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1987年的77.9倍、52.4倍、227.7倍。

海南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省之初,海南主要以农业为主,1988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到50%,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8.4%和31.6%。到2017年,尽管农业占比仍在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服务业占比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

居民收入得到较大提升。2017年,海南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7元和12902元,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20倍。

此外,海南的绿色环境取得了很好的发展。2017年,海南森林覆盖率达到6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越来越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目前海南有上千个百岁老人。

当然,海南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初确定的发展目标还没有实现。但是总体而言,海南这30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是历史性的。

界面新闻:您谈及海南发展的动因时,经常提到“改革开放”,尤其强调“大开放”。哪些因素决定了海南要发展必须实行“大开放”?

迟福林:海南的生命在于开放,本质在于开放,发展的前景在于开放,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开放,而是更大程度的开放。

作为岛屿经济体,海南发展面临多方面制约:第一,难以形成支撑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第二,产业结构的不完整决定了岛屿经济体内在的发展一定要和外在开放融合起来,如果没有开放,就难以实现内在活力;第三,岛屿经济体的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比较高。此外,人才引进也受到一定限制。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目的就是实行大开放,走向国际市场。“大开放”一直是海南追求的目标,也是基本实践。

“大开放”是指全方位的开放。为了实现开放改革,海南进行了不断探索。建省之初,海南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为推动全国的政府改革提供了经验。1988-1990年,海南率先推进价格改革,改革粮食购销体制。1991年,海南率先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2015年,海南又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下一步,面对南海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历史机遇,海南希望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界面新闻: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就曾向中央请示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但后来这个设想被搁置了。在建立自由贸易港方面,目前海南具备了哪些现实条件?

迟福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对海南是一个极大鼓舞,是海南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为了加快旅游产业项下自由贸易进程,可以探索实行旅游产业项下生产资料免关税政策。在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对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实行零关税;对建筑配套用品、设备的进口实行零关税;对大型旅游设施所需的基建设备、电气设备和会议设备进口时,核定总量之后免征关税。比照相关政策,对从境内采购进入海南的旅游生产设备和维修零部件,视同出口予以退税。

同30年前相比,海南建立自由贸易港的现实基础和时机更加成熟。

第一,区位优势。海南的特殊性在于它将成为我国泛南海合作的先导区,以泛南海旅游合作圈的形成为突破口,促进泛南海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充分发挥我国在南海战略的特殊作用。

第二,建设自贸区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现在,海南基础建设显著提高。环岛高铁全线贯通,博鳌机场建成运营,推进美兰、凤凰两大机场改扩建;新增万吨以上港口泊位38个,新海港、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等建成使用,“四方五港”功能不断提升。

第三,目前,海南的产业结构可以形成服务贸易发展新高地。香港服务贸易占比92%,澳门93%,海南约56%。发展空间很大,如果将这一比例提升到80%,将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然,海南的服务业也面临一些转型问题。海南岛的传统服务业占比多,现代服务业少。未来,要重点发展医疗、信息、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以此加快转型的速度。这才是打造国际旅游岛、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转型。

界面新闻:海南在开放改革中走过了30年,期间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与历史节点?

迟福林:海南30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88-1993年是海南大开放、大改革的高潮期。这几年,海南的GDP增长快速,平均增速约17%,1992年增速达到高峰,比上年增长了41%。1992年,海南就赶上了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1994-1998年,海南进入发展低潮期。当时房地产行业引发了严重的市场泡沫。于是,国家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泡沫破灭。同时,因为当时海南产业基础非常薄弱,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淘金者”期望落空,很多企业和个人在这一时期选择了离开。海南陷入了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期,发展速度明显下降。

1998-2009年,海南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希望拉动产业升级,在发展工业还是发展旅游方面徘徊过一段时间,期间上马了造纸、炼油、大化肥等工业项目,但是后来发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不断探索,最终确定了海南重点发展“旅游”这一方向,由此进入新阶段。

2010至今,海南以打造国际旅游岛为抓手,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去年,海南接待游客超过67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12亿元。

界面新闻:从数据看,去年海南的境外游客占比不到2%。您认为未来两年内要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海南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迟福林: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很丰富,不仅是吸引境外游客的到来,更重要的是为国内游客提供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

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突出矛盾是国内不断上涨的国际化、服务型消费需求,与服务业开放度低、国际化产品供给不足、国际化服务水平不高、国际化环境不优之间的矛盾。

2009年,以国际旅游岛为抓手,海南走上了发展的新路子,发展水平实现较快增长。第一,随着全国消费升级之后,对旅游的需求增大;第二,随着海南旅游逐步提升,具有国际化的旅游。国际化不一定是境外游客进来多少,尽管这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给境内游客提供一些国际化的产品、国际化的服务、国际化的标准。我们正在努力提高;第三,海南旅游正在从岛内走向岛外、从陆地走向海洋,比如打造泛南海旅游合作圈。现在海南可以从海口、三亚坐邮轮到印尼、菲律宾、越南;还有从海南直达的飞机到吴哥、万向等东南亚这些地方,包括飞俄罗斯的一些航班。现在还在加快建设邮轮母港,目前三亚、海口的邮轮港口已经投运。未来两三年会通过购买、并购和合作等方式加快这一进程。

今后,国际旅游岛需要进一步开放,提供更多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增加大型娱乐、体育赛事,建设滨海公园等;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体系,在国际化服务体系和标准下推进国际旅游岛。

同时,海南要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此,政府监管要到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到位,相关服务要到位,政策环境要公开透明。下一步,海南要在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界面新闻:除了旅游之外,房地产对海南发展影响重大。最近海南房地产限购政策再次加码。您如何评价房地产对海南发展的作用,对房地产健康发展有哪些建议?

迟福林:回顾这30年,房地产对于海南的发展功不可没,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海南的投资和经济增长。2017年,海南房地产业增加值437.54亿元,增长20%。

但是,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海南投机性房地产特点突出,出现了畸形发展。前面谈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南的房地产热,当时不像现在炒住宅,而是炒办公楼,当时去海南注册的企业数量一年高达上万家,大量资本投向了办公楼宇,地皮价格最高的时候被炒到650万/亩。

今年3月31日,海南省发布《关于做好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的通知》,再次加码房地产限购政策,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海南炒房子的短期行为太多,会把海南长远大势炒坏。限购是为了房地产结构更合理、服务性更强、更适合人们长期居住。

我认为,未来海南房地产要从投机性向需求性、服务性转变。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未来海南的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海南人口900万多,未来人口会有较大增长,所以房地产的需求量还很大。第二,我国的中高产阶层消费者对海南环境、空气、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在增大。只要今后相关的服务条件能够跟得上,这部分人群非常愿意去海南生活。第三,今后的房地产应该和高品质的服务融合在一起。这是未来海南房地产发展的方向——以中产阶层为主,为其提供系统的、高品质的服务。

界面新闻:要吸引更多人去海南长期居住,不仅涉及房地产业的发展,还涉及健康医疗和教育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两者在海南的发展现状?

迟福林:目前,海南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发展相对滞后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海南投资环境的“软肋”。在一次总理座谈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谈到,他们从硅谷招来的许多高科技人才因为北京雾霾问题离职了。我在旁边问他能不能考虑到海南来,李彦宏说,如果海南能够解决老人的看病问题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当然可以选择海南。

这些年,我一直呼吁率先实现海南全省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开放,尽快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政策扩大到全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与港澳台开展医疗健康项下的服务贸易。目前,我本人正在促进中日健康友好项目,希望为海南引入国际最一流的医疗健康项目。

只要绿色环境发展好了、教育医疗水平提升了,我相信会有部分高科技企业愿意到海南去创业。

界面新闻:针对海南未来发展,您提出“立足5年、着眼15年、规划30年”,请具体谈谈。

迟福林:要打破岛屿经济惰性,形成岛屿经济的内在活力,海南的发展就绝不能从眼前出发,所以我提出要“立足5年、着眼15年、规划30年”。

“规划30年”是为了对标新加坡。按照现在新加坡GDP每年3%的增长速度,如果海南未来30年能够保持7%的增长,到2049年海南将会超过新加坡,我们希望届时把海南建成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宝岛。

着眼于30年的目标,我们制定了15年的规划。到2035年,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比如开放改革、绿色环境、服务贸易等都要走在前面,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这15年的目标能不能完成,取决于眼前5年能不能有新突破。海南提出到2020年左右,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等。

扩大开放先走一步,是海南未来30年发展的主线。

界面新闻:在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海南有哪些优势,应该做好怎样的定位?

迟福林:我对海南未来30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海南的服贸贸易发展会走在全国前列。发挥海南地处南海和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率先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贸易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现在,海南服务贸易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未来在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自由贸易政策会走在全国前列。服务贸易的开放会吸引来更多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南的绿色发展会走在全国前列。利用海南陆海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我曾建议,未来五年之内,海南能不能取消燃油车,在全岛由公共交通开始使用电动车。在绿色农业方面,是不是可以实行有些农药禁止进岛,用高科技进行灭虫。这样农业的附加值就能大大提高。

海南的物流会走在全国前列。海南今后会重点发展航空,国际航班会增加;加快打造邮轮母港,打造泛南海旅游合作先导区。海南地处南海要冲,海洋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以海南为先导区,促进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形成,是新时代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举措。

我已经在海南度过了30年,还有一个未来30年的梦,我希望,未来30年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

界面新闻:请谈谈您近期关注的话题。

迟福林:作为一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的学者,今年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会不会有新的突破。

第二个话题是关于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国内14亿国民消费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服务性消费明显提升,这一影响非常巨大。此外,中国城乡一体化正在快速发展,所以产业结构变革也处在最关键的时候,如果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抓住这一机遇,中国未来10-20年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我们解决其他一切问题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础。

专题  海南三十周年再出发 链接>>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