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金兴滨江退步

在杭州的地产大佬中,戚金兴并非名声在外,于老大哥宋卫平的光环后,这位国企出身的房企掌舵人没有太过显赫的战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眼看即将错失杭州市场第二的地位,一向保守的戚金兴终于按捺不住了,在发出一笔65亿短期融资券后,滨江宣布要用60亿进行风险投资。

3月15日,滨江集团一连发出的三则公告引起市场对这家低调杭州龙头房企的关注。

首先发出的2017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滨江完成签约销售61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137.7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19%。其中,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28.75%。

在热衷合作的杭州市场,由于大部分项目仅占50%甚至更少的权益,滨江也不免出现销售增长,营收反而下降的情况。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销售单价居高,2017年,滨江实现利润总额29.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为17.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94%和22.35%。

显然,在房地产行业一片盈喜的成绩表中,滨江的表现并不能令市场满意,而在日益激烈的房企竞争中,稳健至上的滨江更面临着“不进则退” 甚至“慢进则退”的尴尬境地。

或许是为提振市场信心,随后,滨江连发公告称,拟注册和发行的期限不超过1年,规模不超过65亿的短期融资券,以及将使用60亿自有资金进行风险投资,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地产业务营收下降,却投入大笔自有资金进行非地产业务的投资,滨江的做法不免令市场疑惑,是否已不看好地产业务?为此,观点地产新媒体致电滨江集团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前仍并未得到相关回复。

杭州苦守与一线执着

虽然销售规模超过600亿,但成立25年来,滨江都并算不上是一家全国型房企,大部分时候,外界对其的定位都还只“杭州龙头房企”。

1992年,杭州市江干区政府出资成立杭州滨江房屋建设开发公司,建筑出身的戚金兴被任命为董事长,并用借来的8万元充当公司启动资金,4年后,滨江集团正式成立。

与同为杭州本土大鳄的绿城相比,滨江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0年,成立仅4年的绿城开始全国化布局时,杭州市场对滨江仍然比较陌生。2002年,凭借金色海岸项目,滨江集团才在杭州市场开始有了知名度。

事实上,由于漫长的国企改制和股权转让,在成立的前十余年,滨江在规模上都没有大的进展,每年不到10亿的销售基本维持了公司的正常运作。2006年6月,国有股份全部退出,滨江集团正式成为戚金兴实际控制的公司。

成为滨江掌舵者后,戚金兴没有急于扩大规模,而是选择先打通资本市场。经过两年筹备,2008年滨江集团A股顺利上市,成为国内最早一批登陆A股的房企,彼时,这家偏居一隅的杭州房企才开始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名声鹊起。

成功上市后,戚金兴依旧没有走出浙江的意愿,在他看来,滨江只需要做个区域性房地产商即可,“光长三角的市场,就够滨江开发了”。直到2010年,滨江才凭借杭州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此后5年,滨江依旧不紧不慢,规模一直维持在100亿左右。

转折出现在2014年,经过2013年的高峰,这一年杭州楼市受调控影响陷入降价的漩涡,为应对低迷市场,戚金兴不得不带着滨江打起了销售战。

“保本、微亏、微赚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销得出去。”2个月内,滨江回笼20余亿资金,据戚金兴回忆,“当时账面上只有不到10个亿,接下来三个月要支付40多亿。”

这是滨江自成立以来面对的最大危机,而公司七八成项目都在杭州则令戚金兴开始意识到,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非常危险的。得亦杭州,失亦杭州。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入侵抢食,本土房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2014年,滨江就被万科后来追上,将杭州市场亚军的位置拱手相让。

在自身布局的不足以及外来房企的攻势下,2015年,滨江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并确立将深圳作为主战场,上海作为次战场,杭州作为根据地。

具体而言,2015年9月滨江联手平安以总价48.3亿元拿下上海宝山大场地王首入上海;2016年12月,滨江以23亿收购上置黄浦项目,通过旧城改造方式在上海再下一子。

对深圳,戚金兴同样以合作的方式敲开市场大门。2016年8月,滨江宣布与安远控股共同开发位于深圳的龙华区城市更新项目,该地块占地面积约40万平米,其中滨江操盘并持有控股70%。据戚金兴透露,项目销售货值超200亿。

当碧桂园们凭借三四线的广大布局而纷纷成为销售黑马时,执着于一线的戚金兴似乎踩错了节点。

另一方面,在近两年一线城市的限价政策下,上海、深圳市场呈现低迷之势,走出浙江的滨江并没有从中获得经营收入,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93.23%的营业收入都是来自杭州区域,另外少量则分布于衢州、绍兴、金华和嘉兴地区。

保守戚金兴与地产外的冒险

正如宋卫平之于绿城,对滨江而言,作为蓝图的绘画者,戚金兴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房企的命运。

事实上,在杭州的地产大佬中,戚金兴并非名声在外,于老大哥宋卫平的光环后,这位国企出身的房企掌舵人没有太过显赫的战绩,而与宋卫平的张扬与相比,稳健、低调、保守则是滨江和戚金兴的基因。

公开资料显示,56岁的戚金兴出身杭州江干区一个平民家庭,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其从业经历也从未离开过杭州。

18岁到25岁,戚金兴在江干区乡镇企业局工作了7年。1996年,在当了杭州滨江房屋建设开发公司4年董事长后,戚金兴放弃了出任江干区副区长的机会,选择继续在地产行业打拼。

随后,在全国掀起国企改制的风潮下,戚金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2006年,顺利带领滨江集团完成企业转制和股权转让后,戚金兴凭借378万购买的滨江集团股份,成为了这家杭州房企的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2年后滨江在A股顺利上市,持股总量达46.8%的戚金兴,账面财富也达36.6亿,身价暴涨近千倍,成为白手起家的青年企业家。

2014年,当宋卫平为融绿之争焦头烂额时,戚金兴则带领滨江自救成功,虽然坐拥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但老大哥绿城的境况令戚金兴心有戚戚,他甚至劝戒浙江其他行业的企业家,“对房地产不参与是大赢钱,少参与是中赢钱,少输一点也是小赢钱。”

虽然出于保守,滨江在地产的布局上一直未能踩对节点,但在地产之外的投资上,戚金兴却显示出了敢于冒险的一面。

在他的规划中,滨江集团的发展框架是“保守做置业,稳健做企业,激进做非地产”。

2011年,戚金兴与美国公司出资创办世方药业,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其中,滨江控股出资占70%。此外,在滨江控股的投资涉猎中,还包括上市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以及持有彼时还未上市成功的喜临门、厦门万安的股权。

2015年2月,滨江发布公告称,意向投资美国纽约和西雅图的地产项目;3月,滨江以自有资金1亿元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投资杭州沃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进军互联网行业。

对于上述投资,戚金兴都将其归类为“激进做非房产”。他同时强调,“我们对外投资时会与对方签订对赌协议,以此确保风险”。

最新的一笔投资来自3月15日,滨江表示,将使用不超过6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及其衍生品投资、基金投资、期货投资。

来源:观点地产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