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经声音】肖亚庆:没有国进民退的担忧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肖亚庆:没有国进民退的担忧

针对外界颇为关注的“国进民退”问题,国资委主任肖亚庆13日公开表示,这个讲法本身不论是从逻辑关系和实践结果看,都不太正确,我没有这个担忧。他指出,从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历程看,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同时民营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从总量和结构看,民营企业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所以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执政基础,大力支持发展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的方针。

乔红: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值得关注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日前在第一财经《首席对策》节目中表示,全球宏观经济变化当中最重要的未必是增长,让人紧张也不一定是通胀,最值得关注的是整个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紧缩过程。此次全球复苏并不是美国拉动,而是更倾向于中国拉动;从中国拉动角度来讲2015年政策有所放松,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稳定回暖趋势,全球都逐渐出现经济好转,特别是外需变强状态,这印证中国引领全球复苏。

刘尔铎:将调查失业率作为目标有利于城乡统一劳动市场的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日前给界面宏观撰文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对我国的失业状况进行统计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原有的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已经不存在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进入城市务工或从事城市发展需要的各种经营活动,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持续的、广泛的、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仍然拘泥于对非农业户口进行失业统计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利于城乡融合和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发展的。

林毅夫:改革开放能成功是因为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两会面对面”采访时表示,中国改革开放能成功,是因为实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根据自己当前的状况,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些主要矛盾的条件是什么,然后把有利条件用好,来克服矛盾。矛盾克服后,新的矛盾会出现,然后根据新的矛盾及其关键,再去解决那个矛盾,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他同时指出,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把现在金融在要素市场的扭曲消除掉。

汪涛:中国应该尽力拖延和避免贸易战

最近一段时间来,美国频频针对贸易问题对中国“发难”。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表示,在确保核心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中国应该尽力拖延和避免贸易战,并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拓展市场、分散风险。过去一年多,中国继续支持全球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扩大开放,允许汇率升值,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并积极与美国各界沟通。中国在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性贸易协议,开拓其他市场,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新兴市场的贸易。中国企业也逐步在海外布局,以绕过一些针对中国出口的制裁措施。

万广华:中国经济还有相当的潜力增长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3月15日表示,中国经济还具有相当的增长潜力,关键在于内需。而增加内需上,需要聚焦不均等问题,解决“富人有钱不想花,穷人想花没有钱花”。在他看来,中国内需不充分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等不平等状况的存在。根据2011年中国确定的贫困线标准,即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有1.18亿人。而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数早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100万人,最近还有提升。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