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变动、母公司陷债务危机 东原能否实现“500亿”

对于东原地产,罗韶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为了有底气去坚持差异化路线,我们(东原)需要一个基本的业务规模作为支撑,不低于500亿的营收规模是下限。目前看来,东原地产要达到这个规模,还有一段路要走。

文/吴海棠

界面楼市重庆站获悉,东原地产重庆公司营销总监“换帅”,新任为原重庆万科重庆天地项目经理许莹。界面楼市联系到许莹确认消息真伪,其本人回复:确实会到重庆东原任营销总监一职。

据了解,这是许莹于半年前离职后再度回到重庆东原。谈及为何选择重回“老东家”,许莹表示:这里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平台。据重庆东原内部人士透露,许莹已于3月7日正式上任。

事实上,在2017年年末至2018年年初,东原的高层人事变动并非只发生在重庆公司。据媒体报道,原东原地产总经理何虎已调离成都,前往武汉赴任;南京公司负责人卞宇则已离职,新任总经理为邱刚。

企业的人事变动往往与企业的战略调整密切相关,或是为更好地整合管理团队,或是为新的战略寻找更适合的领军人。东原地产2017年的年会主题是“进500,取未来”,即在2018年向500亿目标发起冲刺。总裁杨永席则把2018年定义为“升级之年”,要围绕如何实现500亿目标,铺开东原的战略蓝图。

大本营近半数项目为合作开发

在重庆大本营,东原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约12个,其中5个为合作开发项目,几乎占据一半的篇幅。铭腾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重庆东原通过公开市场取得7宗土地,有5宗为联合拿地。特别是在2017年,所有被重庆东原收入囊中的土地均为“联合拿地、合作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以前,重庆东原基本都是独立拿地、独立开发。

图:重庆东原目前独立/合作开发的项目

图:重庆东原近5年拿地情况(数据来源于铭腾)

在东原集团2017年的媒体答谢会上,东原地产董事长罗韶颖提到:“东原在2015年就认识到,以东原的‘身板’,不能和行业大咖硬拼,当时就开始寻找收并购机会。到了2016年,非常幸运的赶在行业完全醒过来前,通过收并购实现了大量的项目和土地储备,整个2016年,东原有高达70%的项目不是通过传统‘招拍挂’所获得。”

除去公司的战略因素外,市场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017年年初,重庆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预售商品房不得抵押、抵押商品房不得出售”,这意味着房企不能再通过“抵押”缓解资金压力。加之现房销售、竞自持等拿地限制条件,“合作开发”成为房企减轻资金压力、分摊风险的新方法。不止东原,金科、华宇、碧桂园等房企在2017年也有多个项目系合作开发。

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庆地产圈人士则向界面楼市透露:“东原地产母公司迪马股份去年爆出债务危机,这可能对东原的资金产生了一些影响,导致其现在以‘合作’为主。”

2017年重庆楼市向好,重庆东原的销售金额也实现大幅增长。克而瑞公布的《2017年重庆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TOP20》显示,重庆东原2017年的流量金额为94.4亿元,对比2016年增长近三倍,但其总排名和2016年一样,依然排在第十位,仍旧只能进入重庆房企的“第二梯队”。

图:重庆东原近三年销售金额排名(数据来源于克而瑞)

业内资深人士张鑫评价称:“东原是一个非激进型企业,发展稳健,在各大房企都快速扩张的环境下并未盲目跟从。比如,拿地上,东原谨慎出手、合作为主、安全第一。但从产品和业绩来看,东原在行业内算中等偏上,属于重庆房企中的第二阵营。同时,相对于同为‘渝派房企’的龙湖、金科等,东原不管是拿地节奏还是扩张速度,都稍显逊色。”

距离“冲击500亿”还有多远

虽然东原地产发源于重庆,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将重庆作为战略要地,但它的眼光并非只在重庆。2014年,东原地产重组置入迪马股份(SH.600565),成为迪马股份的全资子公司,间接完成上市。此后,东原地产开启了自己的东进战略,由长江沿线一路朝东向长三角地区发展。2017年4月,为了配合全国化战略,东原地产将总部迁至上海。据其官网显示,除去重庆,东原地产目前已在成都、西安、武汉等11个一二线城市布局。

图:东原在全国的城市布局(信息来源于东原地产官网)

在2017年的年会上,东原地产对2018年提出的目标是“冲击500亿!”。但根据克而瑞每年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年度销售金额榜单”统计,东原地产最近三年的流量金额分别为:2015年128亿元、2016年226.2亿元、2017年262.6亿元。若要在2018年实现500亿,东原地产需要在今年实现约237.4亿元的业绩增长,参照东原地产以往三年的业绩增速,“一年翻倍”并非易事。同时,克而瑞最新发布的《2018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TOP100》显示,东原地产1-2月的流量金额为80.8亿;这意味着,东原地产需要在剩余10个月里实现约420亿的流量金额,压力不算小。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东原当前的城市布局并不大,还很难说是一个全国性房企,后期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市场机会和城市进入的特点。”

图:东原近三年销售金额排名(数据来源于克而瑞)

除了业绩压力,东原地产的母公司迪马股份(SH.600565)也并不安稳,其控股股东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银控股”)陷入了债务困境。

2017年11月4日,迪马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东银控股价值4亿元的资金贷款有部分逾期未偿还。11月6日,东银系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智慧农业(SZ.000816,SZ)发布公告披露,东银控股控制的江动集团有9亿元的债务出现逾期。同时,据《中国经营报》旗下新媒体《等深线》报道,约3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涉及与东银控股的债务问题,其中主要的七八家银行涉及了上百亿贷款。

“大股东”出现债务危机,东原地产也难独善其身。严跃进分析称:“对于此类债务危机来说,确实需要积极把控风险。否则,若是风险传导,也容易引起项目的销售和资金管理风险。当然,换个角度看,若积极做好风险把控,减轻投资者担心,或许可以改变不利的局面。”

这是一个规模制胜的行业时代,房企只有拼尽全力保持一定的规模增长,才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才能博得一席之地。对于东原地产,罗韶颖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为了有底气去坚持差异化路线,我们(东原)需要一个基本的业务规模作为支撑,不低于500亿的营收规模是下限。目前看来,东原地产要达到这个规模,还有一段路要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