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哥华遇到更年期:华人女性的中氏自信与异域迷茫

开着奔驰进菜场,邋里邋遢接孩子。这是移民后,大部分华人妈妈的基本具象。

【北美报告(原加拿大头条Canadanews) 特约撰稿人雪满楼撰写】华人移民H女士在这个温哥华的雨季一个阴暗的夜晚剪掉了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家中所有能剪的东西:窗帘、被子、床罩、地毯……一地的凌乱和胡言乱语的女主,吓坏了第二天一早上门的家佣。紧接着,她远在中国的丈夫,以及美国上学的女儿,都赶了过来,就像今春迟到的阳光一样,虽然迟了,但毕竟来了。

在温哥华你随处可以见到一些华人“大妈”。但与国内动辄跳街舞,浑身是劲的“大妈”相比,温哥华的“大妈”,其实要年轻得多,但都像是中了魔咒般,少了一份精气神,大多表现的萎靡、随意和无神。开着奔驰进菜场,邋里邋遢接孩子。这是移民后,大部分华人妈妈的基本具象。

这一人群的共同特点,就是光鲜艳丽地来,蓬头垢面地活。

移民前,这些中青年女性,大多是事业的强者,或者是强者的太太。身为某总或某总夫人,其实每天都处于的一种让人亢奋的竞技状态,出门前,必须花一到两个小时把自己弄得光鲜亮丽,否则就是给自己或老公丢脸,然后两眼放光地出去。一打开门,各样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诱惑就在那儿迎候着,前呼后拥地拉着她四处转悠。而且,就算再忙也不能失了仪态,虽然不是皇后,但必须具有母仪周边的雄心。于是,什么LV,爱玛仕,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可着劲儿往身上招呼,就算是阴天,也能闪出一片光亮来。

图片来自网络

这叫活得有精力有气质有神采。

但到了温哥华,老公丢下一对母子(女)又飞回国内。女人首先面对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一天上学,还习惯性地处于竞技状态,不能给孩子丢脸啊,于是可劲儿地捯饬,浑身闪闪地送孩子到学校。一看,傻眼了,比起那些衣着那么随便的父母,自己就像个怪物,就连孩子也有些以母为耻的表情。如是者三,也很快变得随便弄身休闲衣服套上,脸不画眉不描地送孩子上学——不让人以另类视之的唯一做法,就是伪装成其他母亲的样子。

但是,情况并没有变得好转。外面变了,穿的与其他族裔的母亲一样随意了,但你仍然可以一眼分辨出华人的“大妈”来,不是因为肤色,而是因为气质。

这儿没有国内那种百花争艳的竞技环境,没了打鸡血的必要,收了比艳之心,泛起的是却是两眼茫然无光,因为那心是空的,无所适从的。让一个中年人重新认识一座城市是一回事,让她们重新了解、认识甚至是实践一种新文化,则是另一回事,语言隔阂的背后,是一堵非常坚固的文化之墙,没有几个人能随心所欲地穿墙而过。温哥华是个以慢著称的城市,那些在这里生活得如鱼得水的人,脸上总是泛着笑容。他们衣着并不考究,甚至有些太过随意,长裙,吊带,运动裤,运动鞋,拖鞋,什么都有,但她们脸上的阳光和自信却是随处可见,是这个才百多年的城市最靓丽的人文。那种阳光缘自于在这座城市长久生活的浸泡,对这座城市灵魂的深切感知。

购物成为她们的寄托,图片来源网络

新来的大妈们于是左右不适,于是结伙。

结伙的好处,在于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比如以衣取人,于是但凡这些女人们在一起,又争妍斗奇起来。举手投足间,都呈现出一种由珠光宝气堆出来的自信。所以扎堆再次出现,约茶成了每日的功课。间或地,到市中心的奢侈品店或美国走走,胳膊上,身上,又荡起了当季的牛逼。至于什么融入不融入,不就是酒会里给那些政客们捐捐款,吃个饭,合张影嘛,小卡司。

图片来自网络

一句“温村”,其实已经道出了她们内心对于温哥华的杂陈:不屑背后的不适,自嘲背后的自卑,无奈背后的无聊,轻蔑背后的仰视……

送完孩子,就家长里短地聚在一起,谁家的老公又在国内赚了一笔,或者又换了个小三,再或者骂骂自家那个不争气的东西,尽在外面招蜂引蝶,但言语间却也透出某种自己家男人尚有魅力的自得。再或者,那些极度亲近的,聊聊某个很棒的健身教练,或者去西雅图来个一夜不归的体会。

唯一与这个社会能发生点联系的,就是孩子,就是地产。哪个私校好,谁家的孩子闯藤成功,就是日常的话题。于是私校成为标配,豪宅成为基本。手起手落间,再投资几间楼花,日子就好像真的丰盈起来。如果间或参加个兴趣团体,唱唱歌,跳跳舞,则更似乎如鱼得水,以为真把温哥华过成了北京上海。至于周边那些异肤异色的人在关心什么,与她们是视而不见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个个就这样很幸福地活着。

但是打击终有一天会到来,这一天既不是老公在外面拈花惹草,因为她们早就默认了小三的存在,只要不分家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你总不能跑回中国去天天看着;也不是突然没了经济来源,防火防盗的大妈们,早就基本完成了财权的掌控和转移,就算老公有什么变故,她也一样不愁吃不愁穿。这一天是孩子高中毕业,要去上大学了。十多年来,每天送孩子上学的节奏突然被打断,而且孩子也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妈只是一个在饥饿或无助时才想到的物件儿。于是,她一下子发现,被孩子离开的自己,其实是那么无靠,十多年来自己将最多的爱所给予的那个个体,突然离开了,自己那习惯了的强烈的施与,突然无处安放。温哥华的雨季是容易引发人的愁肠,漫长的、只能自己面对自己的生活,让她不得不去计较得失,十多年了,自己即疏远了中国的生活,也没有融入当地,除了银行的存款,和偌大的一个房间,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有了。

而不巧的是,此时的她,却进入了更年期……

图片来自网络

所幸的是H女士还有个好女儿,她决定暂时休学,带母亲回中国,与母亲一起渡过她们这一段“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现在非常理解她,虽然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之间过得并不好,有过相当激烈的争吵,我去美国上学,也是想逃离她那过去强烈的母爱。但没有她,哪有我。”

但更多的妈妈们呢?孩子们的离开年复一年,温哥华的雨季年复一年,妈妈们的心,冻成冰,泡成水,被某一刻的孤寂突然击伤,是这个移民城市不变的故事。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