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热议】何为“一流知识”?付费能买到吗?汪丁丁论战薛兆丰

知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和薛兆丰最近关于知识付费的一场争论引发了大讨论。“一流知识”真的存在吗? 如果存在,能够通过付费获得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热词热议”是界面策划的一个小栏目,我们希望对时下最热的名词,给予精准而有趣的分析。

一流知识存在吗?如果存在,它能够通过付费获得吗?最近,知名经济学家汪丁丁和薛兆丰围绕知识付费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引发了广泛讨论。

事情源于汪丁丁一篇博文《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文中指出,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成为大众化商品。这篇文章遭到了薛兆丰不点评批评,称其“故弄玄虚”,对此汪丁丁在最新回复中使用了一些很激烈的言辞,直言薛兆丰水平属于“完全没有毕业的经济学系的学生”。

汪丁丁强调,他并不反对为收费而讲解知识,但拒绝采用罗振宇等人的商业表达模式,因为一流知识“绝少服从愿意付费的大众根据市场交换原则而预期的通俗化标准”。

他这样定义“一流知识”:

“简要地说,一流知识的特征是,人类在数百年里只有数次机会与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相遇,如果你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你获得了重要性感受,那么根据‘怀特海三段论’,你就有了表达自己的这一重要性感受的冲动。”

而且,“一流知识之所以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是因为它只服从根本重要性的准确表达,它绝少服从愿意付费的大众根据市场交换原则而预期的通俗化标准。”

“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必定是三流的,因为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那种重要性感受。”

而薛兆丰则认为知识不能被分为三六九等。

“有这样一些学者,以为知识天然地就分为三六九等。但在我们的专栏所讲解的知识体系看来,知识的深浅轻重,是以理解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准绳的。没有什么知识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

“同样,也有一些学者,有意无意地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囫囵吞枣和故弄玄虚当做做学问的一种境界。而我相信,哪怕再深奥的知识,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反过来,一种思想,如果表达得不清不楚,那别人也无法指出它的错误。”

他还认为,“把知识的价值与付费与否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浅见。”

汪丁丁拥有数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等学位,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薛兆丰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

这已经不是两位学者头一次进行这样火药味十足的论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经济学家圈微信公众号刊发的这篇文章来了解他们之间争论的细节和过往的恩怨。

乍一看,两人最新论战的焦点似乎是集中在知识与金钱的关系上,而实际上,他们都支持知识付费。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在知识分享平台“得到”上是个热卖品,汪丁丁也反复重申,不反对知识付费、不反对罗振宇等人的路线。

这场论战某种程度上也超越了对专业问题的看法而沦为了人身攻击,比如,薛认为汪将知识分成了三六九等,暗示他作为精英站在普罗大众的对立面;而汪则痛斥薛经济学学识不足、“张狂无知”。

论战中提及的很多值得深思的内容也因此被忽视了。比如,汪对知识的看法也许可以让一些盲目追风的知识付费用户停下脚步,多思考一些“善知识”而不是被“权力和金钱驱赶着,虚度年华”;而薛尽可能让深奥知识得到“清晰表达”的尝试,哪怕传播得不够精确,仍然还是可以帮助知识普及、落地。

一个心怀家国、专精覃思,一个紧贴地气、工于传播,何不“让上帝的归上帝,让撒旦的归撒旦”?

 

附:关于对知识付费、一流知识的看法,专栏作家刘远举和自媒体公号“混沌巡洋舰”这两篇文章或值得一读。

1.刘远举:霍金通俗化讲一流知识并不痛苦

2.站在风口的猪焦虑-谈谈一流知识和知识付费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