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 2018房地产投资回落 制造业和消费升级是新机会

2018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势仍处于平稳下行的阶段,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轮经济反弹中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发生变化。

2017年12月6日,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博览会现场的工业机器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2018年1月31日至2月2日,融资中国2018(第七届)资本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举行,来自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以及热点、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股权投资行业趋势和方略。

2月1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发表主旨演讲,并对2018年宏观经济进行展望。他表示,剔除外部因素,2017年投资增速在回落且2018年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他预测,2018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势仍处于平稳下行的阶段,但下行幅度不会太大。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轮经济反弹中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发生变化。

李迅雷强调,投资主要还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在今年可能有所回落。我认为制造业投资相对乐观一点,因为在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是占最高的。”

李迅雷直言,他对2018年消费不看好。他表示,收入差距在持续扩大,而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人群是中低收入群体。对于消费升级,李迅雷认为,在中国,有20%的人群才是消费升级的对象,他们消费在哪里,哪里就是投资的机会点。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药消费,大健康也是值得关注的。

在政策方面,他预测,金融严监管仍将持续。“在政策上把握两点:一个是稳中求进,一个是底线思维。”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融资中国的邀请,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对于2018年的宏观经济以及资产配置的观点。

首先要改变我们的看法和思路。我们过去一直在想,2018年经济增速会多少?我们处在周期的底部还是中部?其实这都不重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周期的思维判断机会呢?此外,我们总是在问股市什么时候变成牛市和熊市?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思想和传统的思维判断、预测未来,这样会影响你的投资资产配置收益。

总体来讲,2018年,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大。虽然有美国的加息,但是美国的加息已经在美联储报告当中写明了,2018年预计会有三次。我认为美国经济今年的复苏不会比2017年更加强劲,我个人判断也就两次,所以对中国利率上升压力并不太大。我们未必一定要把美国的加息跟中国是否加息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两套金融体制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认为,美联储的缩表特朗普的减税,对中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压力肯定有,但是必须量化。这个量化就是影响是不大的,因为我们一定要算实际税收水平到底有多少,根据我的计算,美国企业实际所得税率并不是30%,而是19%,所以即便降到了20%,实际上也只能够降到16%,实际溢价小很多,这样对中国影响也不是很大。

要强调的是,在判断目前中国通胀水平的时候,不要根据国家CPI数据来判断。总体判断,我们目前的利率水平并不算高,因为我们CPI权重上是有问题的,我基本结论是,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CPI每年平均低出1.2个百分点。讲更加实际的问题,因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中国GDP的贡献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知道国家统计公布的2017年GDP增长了6.9%,2016年是6.7%,中国经济经过6年的下行之后首次出现了回升。但是如果把外部因素剔除之后就会发现,2017年外贸对GDP的贡献是0.2,2016年是负0.5个百分点,把这个剔除,2016年投资和消费对GDP贡献是7.2,2017年是6.7,所以实际上经济是往下走的。所以,把外部因素剔除之后,我们看到2017年投资增速在回落,消费基本持平,而且2018年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发表了咨询报告,他提到中美关系是竞争对手。此前他的讲话还比较温和,现在成了竞争对手,中美之间对立可能会更多一些,这是一个偏负面的因素。但是中美之间,肯定是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总体影响还是中性的。

2018年,整体经济走势仍处于平稳下行,但下行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这一轮经济反弹中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发现,投资主要还是靠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在今年可能有所回落。制造业投资比较乐观一点,因为在投资里制造业投资是占最高的。2018年需要关注的是民间投资回落问题,过去两年中国经济拉动主要靠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民间投资由于整个融资成本的上升,投资意愿显得不足。所以2018年总体来讲,我觉得是可控的。

消费上,我认为并不乐观,很多人非常看好消费升级,但总体消费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因为收入差距继续在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在上升,但是实际上增速在回落,而且我们在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时候,一定要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不要看人均。因为拉动消费的主力是中低收入群体,而不是高收入群体,高收入人群群体的消费增长对我们拉动是非常少的。整体来讲,我2018年消费并不看好。

从政策角度来讲,我们过去所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是没有解决,所以金融监管、严监管还是一个要持续的。在政策上的把握两点,一个是稳中求进,一个是底线思维。一是维持去杠杆、去泡沫的势头。对我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来讲,也面临着资管新规对我们潜在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深远的。未来资金池、资产错配等问题,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案。当然去杠杆是长期性的,不是短期就解决的,尤其金融领域,金融的机构要做的就是风险管理。本身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所以要把杠杆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那对2018年来讲,大家所关注的几大问题。

第一个方面,增速会回落,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潜在增速在往下走的,民意增速也会要有回落。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加息,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这对增长是不利的。

第二个方面,通胀率,大家担心通胀,我认为PPI在向CPI传导,但是这个传导也不是非常畅通,因为我们上游可以通过供给侧限制,下游都是民营企业为主,有资本调解的功能,消费不振的话怎么使CPI上行呢?我们发现2月份的CPI会上升到3%左右。随后,CPI会有所回落,整体CPI水平比今年抬高,也是在2.5,这是一个可控的范围。

第三个方面,人民币汇率,大家过去认为人民币要贬值,实际情况来讲,2017年人民币出现了明显的升值。2018年人民币应该还是可控的,这样的话也不会对加息产生一定的促进因素。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大的话,可能会加息防止外汇的流出。现在国内理财产品利率水平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去支撑美元跟人民币之间有套利空间,反而使得美元的回流。

第四个方面,美联储加息,这个影响不大,因为已经反映在大家预期里。我的观点是,操作利率会上调,但是可能也是前高后低。总体的判断,我觉得今年的货币政策是中性,金融监管会收紧,但是市场融资成本应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经济的判断大家更多应该关注经济的质量,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比例。长期来讲,中国经济肯定是下行过程。当你的存量越大的时候,增量对存量的影响是越来越小,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不要有任何的期望,中国经济回升到7%,甚至10%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没有必要了。

从结构变化的角度去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的是传统产业,但是还是要补短板,补短板补的是什么方面就看投入,所以结构性机会需要把握两方面:一个从投入角度,一个从需求的角度。从投入的角度来看,中国在研发投入上,主要投入电子通信、科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农学这几个方面。尤其在电子通信里边投入是巨大的,投了必定有产出。

2015年,计算机、电子通信和医药三个领域投入较多。再细化,国家对电子通信领域里芯片、半导体的投入是巨大的。过去中国在芯片领域中的进口总额超过原油进口量的。我们一直落后于别人。当我们巨量投入之后,别人速度放缓了我们还按照原来的速度,就有赶超的机会。比如像人工智能,环保节能这些领域,是国家今后重点投入的领域。

从需求端来讲,我前面讲到对中国的消费并不太看好。但是结构在发生变化,很多人说,中国人均GDP达到8千美元就是消费升级,这是错的。不能按照日本、美国人均GD达到八千美元来计算,他们八千美元相当于中国目前的12000美元,因为美元也是在贬值的,货币都在超发的,所以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现值来对应十年前。

我讲的消费升级,就是中国20%的人口在消费升级。所谓的二八现象,20%的人口占中国人口的将近3亿人,中国3亿人口的消费升级,这些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上行,跟我们10亿社会差距不断的拉大,精准投资就要找到这些机会所在。占中国人口20%的群体消费什么,你的投资机会就在哪。

2018年还要关注大健康,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费的升级非常明显。比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药消费是非常惊人的。另外,需要关注偏高端消费。

所以整体来讲,我对资产配置的观点还是跟经济结构变化相契合。投资不应该注重面,而是从面到线。我们过去投资都是注重面的投资,比如西部大开发,东部振兴,中部崛起,现在行业集中度在提高。随着经济的分化,我们要找行业的龙头,配置的房子应该是在经济聚集的地方,随着人口的流向变化进行投资。所以第一步应该从面到线,所谓的线就是像杭州湾、粤港澳湾区。

时间关系,我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