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以凯迪拉克为代表的美式豪华汽车正为所在市场的行业格局带来改变。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品牌在周日(1月28日)举行的2018新年媒体沟通会上向外界释放出一个极富雄心的信号:这家汽车制造商希望在长期由“ABB”主导的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上,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一个新的重要选项。
“我们希望逐渐构建一种ABB+C的市场格局。”一名上汽通用内部人士表示。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语境中,“ABB”通常被用来指代奥迪、宝马、奔驰等三家销量较大的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而“C”则是凯迪拉克英文品牌名称“Cadillac”的首字母缩写。
2017年,凯迪拉克的多项在华业务指标均经历了现象级增长。截至去年12月,该品牌在当地创造了累计22个月取得两位数以上同比增长的纪录。
在沟通会现场,凯迪拉克中国副总裁兼上汽通用汽车市场营销部部长安德里斯·沙夫(Andreas Schaaf)透露,该制造商去年通过其在华合资品牌——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在当地实现全年累计批发销量173532台,较上一年度同期激增47%;而在零售端,其全年累计销量更是高达175489台,同比增幅达到50.8%。
尽管该品牌在销量绝对值上较“德系三强”仍有差距,但在增速方面却在上述三家德国汽车制造商面前占据压倒性优势。作为对比,奥迪去年同期在华销量增幅仅为1.1%,宝马和奔驰则分别为15.1%和25.9%。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对中国年轻人及新兴富裕阶层不断增强的吸引力,正帮助凯迪拉克品牌从竞争对手中赢得用户。2017年,凯迪拉克在中国豪华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幅在业内排名第一。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品牌总监刘震证实,目前其市占率已提升至6.5%,排名第四。
出色的业务表现无疑为凯迪拉克在中国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增添了信心,尽管后者在官方措辞中选择用一种较为谦逊的语汇来描述上述战略目标:2018年,凯迪拉克计划“重塑豪华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
事实上,凯迪拉克此前已针对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按照规划,该品牌在2015-2017年间聚焦于“增强品牌投入并取得提升”;而自2018年起的3年内,其主要目标为“加强品牌势头”;2021-2025年,凯迪拉克方面将发起全面的品牌扩张。
上述时间表显然也适用于中国业务。刘震表示,随着凯迪拉克品牌在中国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凯迪拉克今年将在品牌战略方面从“新市场”、“新技术”、“新服务”、“新平台”等四大维度,拓展其一贯推崇的“新豪华”体验与价值。
通过一款新的全球战略SUV切入一个全新细分市场将成为最为直接的方式。安德里斯证实,凯迪拉克将于今年在中国市场上推出全新车型XT4,新车将帮助该品牌借以进入此前从未涉足的紧凑型SUV市场。新车其尺寸会比目前凯迪拉克旗下最畅销的XT5车型更小,未来将对标宝马X3、奥迪Q3等车型。在上述场合,凯迪拉克方面未披露新车具体的发布场所及上市时间。
“2017年我们没有推出全新产品,仅有一些改款车型,但依然取得的可观的增长,”安德里斯说,“2018年随着XT4的上市,我们对未来的业务增长态势充满信心。”
按照凯迪拉克的规划,该品牌在未来3年内会按照每一年一款新车的节奏进行产品投放。到2020年,凯迪拉克将覆盖豪华车各个主流细分市场。
此外在新能源车领域,凯迪拉克将进一步完善产品型谱,实现全面覆盖豪华车各主流细分市场与全面电气化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截至目前,凯迪拉克已在中国市场上推出CT6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XT5轻混动车型。
在时下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域,Super Cruise则是凯迪拉克预留的一件有力武器。借助上述技术,驾驶者可在拥有明确上下匝道的封闭高速公路上释放双手,同时驾驶员注意力保持系统则将起到冗余保护作用。
凯迪拉克方面表示,这套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今年将首度搭载在旗舰车型CT6上,并于不久后在中国正式上市。这比此前凯迪拉克的规划提早了至少一年。但在上述场合,该品牌拒绝透露具体时间。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信息显示,新车最快或将于4月上市。
在此之前,凯迪拉克需要解决监管者对海外企业在中国使用高精地图技术的限制问题。上述技术将与传感器结合,构成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虽然凯迪拉克方面从未通过任何渠道公开与哪家中国企业在高精地图领域取得了合作,但从界面记者与其内部人士的沟通情况来看,高德地图是其在中国寻找的高精地图合作伙伴。
此外,高速的销量增长正帮助中国市场在凯迪拉克品牌的战略蓝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重要性。201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凯迪拉克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这在其长达116年的企业历史上尚属首次。
“出于这一原因,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车在中国首发”。谈及上述趋势对凯迪拉克的影响,安德里斯表示。
“凯迪拉克从2004年进入中国至今发展了14年,仍属于一个较为年轻的品牌,中国年轻消费者较容易接受我们希望传达的新美式豪华理念。”安德里斯尝试解读中美两大市场之间的差异,“而北美的豪华汽车市场拥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在经销商网络方面也呈现出多品牌共享的趋势。”他认为,此类差异造成了凯迪拉克品牌在中美市场上的不同境遇。
另一方面,凯迪拉克近年在美国的战略侧重由销量增长逐渐转向对于业务质量的关注。在当地,该品牌希望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品牌健康度、品牌溢价能力及当地消费者对凯迪拉克的认可度。
然而,对于凯迪拉克的中国业务团队来说,上述三点的重要性同样将在其未来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例如,在确保品牌溢价及产品保值能力方面,安德里斯表示,讨论产品成交价需要与豪华汽车市场平均价格以及竞争对手的平均价格比较。而从后两者来看,凯迪拉克“基本与之持平”。
凯迪拉克在美国的品牌溢价力所产生的正向效果或可向该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提供指导。2017年,凯迪拉克产品在当地的平均成交价远高于5.4万美元的行业水平,在主要豪华汽车品牌中排名第二。
“较高的产品成交价帮助我们在总体收入方面取得了增长。”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凯迪拉克全球总裁约翰·徳·尼琛(Johan de Nysschen)在评价去年凯迪拉克的美国业务表现时说。更坚挺的品牌附加值显然将赋予凯迪拉克以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即便在销量遭遇不利的过程中。
而对于眼下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的凯迪拉克中国业务来说,此类策略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在过去5年内,凯迪拉克的中国销量翻了3倍。该品牌正受到中国年轻富裕阶层空前的欢迎,并被后者视作“美式豪华”的典范。
然而,凯迪拉克2018年的在华销售目标据信为20万台。在上述场合,安德里斯与刘震均未对这一数字进行否认。
照此计算,凯迪拉克今年在中国的销量增长将较此前趋于平缓。品牌附加值的高低或将在此过程中对品牌发展的健康起到决定性作用。
“参照去年17万台的基础,这一增速预期将有所放缓,”安德里斯表示,“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保持凯迪拉克品牌在中国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确保经销商的盈利能力,并减小其经营压力。”他判断,保证经销商取得“可持续的盈利”是核心问题。
“只有渠道健康、稳定,才能让凯迪拉克走稳长期的品牌建设之路。”安德里斯说。
截至目前,该品牌在中国拥有超过200家经销商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当地100多个主要核心城市和地区。到2020年,凯迪拉克计划将这一数字扩展到300家。
“从目前我们与经销商伙伴的沟通来看,他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都是积极、自信的。”安德里斯表示。他同时透露,凯迪拉克过去几年内侧重一二线市场,而未来则将向三到五线城市扩展。
另一方面,凯迪拉克对销售结构的健康性同样给予密切关注。“与竞争对手相比,凯迪拉克目前在中国出售的车型并不多,但从每一款车——尤其是轿车对销量的贡献率来看,处于行业领先的水平。”刘震说。
与此同时,凯迪拉克正设法改变品牌与消费群体的接触及沟通方式,以期在后者之间建立更积极的认知。
自去年4月起,该品牌结合北美全球统一的展厅标准设计,陆续对中国经销商展厅进行了全新升级。新展厅的灵感源于纽约凯迪拉克品牌空间(Cadillac House)的设计理念,由全球知名设计事务所Gensler设计,并融入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特点。
凯迪拉克方面表示,展厅升级将有助该品牌打造“新豪华”的全方位体验。
凯迪拉克还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渗透进目标受众的日常生活。此前,凯迪拉克已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冠名上海音乐厅及凯迪拉克中心。
今年下半年,一座全新的凯迪拉克品牌空间也将在上海落成揭幕,后者在规模和内容丰富性方面将超越其位于纽约的品牌空间。
“比方说,上海品牌空间将毗邻凯迪拉克的新工厂,它能展示我们的车辆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安德里斯表示。除品牌展示外,凯迪拉克上海品牌空间还将兼具试乘试驾、车辆交付等功能。
除此之外,这个美国豪华汽车品牌今年仍将在客户服务新模式方面进行探索。据刘震介绍,该品牌将继续依托E-Service智能化电子服务系统、MyCadillac智能手机应用以及安吉星OnStar车载信息通信服务系统,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
而作为用户拥车体验的延伸,凯迪拉克官方车主俱乐部成立3年以来会员人数已累计突破43万,相继推出凯迪拉克专席管家、会员尊享租车服务和Mr.Cadillac互动答疑栏目等特色服务。2018年,上述车主俱乐部还计划新增“白金会员邀约计划”,提供包括健康管理、积分商城在内的多项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