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拯救了5000万空巢青年,却被市场低估了价值

强烈的孤独感催生了旺盛的陪伴需求,一如过去电视机扮演的类家庭成员角色,今天的音频类App正是5000万空巢青年永不下线的好友。

作者:波波夫

1、昨天的电台和今天的移动FM

1938年深秋,当广播剧《火星人入侵》第一次回荡在北美上空时,人们从无线电里一会儿听到操持着CBS的电台主持人播报纽约已经沦陷,一会儿又传来警笛四期以及未知生物的啸叫声,一百多万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居民信以为真火星人来了,纷纷逃离家园,寻求庇护。

在残酷的「二战」岁月里,广播迎来了鼎盛一刻,可以说,自那以后再没有一部广播剧、电视剧、以及今天的网剧能够如此深入地打动用户,混淆现实与剧情。这也是声音在20世纪第一次展现出它的力量,不但让百万人走上街头,还为广播界带来了滚滚财源。 

遗憾的是,哪怕在彩色电视普及之后,也没有再现广播时代《火星人入侵》那种万人空巷的辉煌,无论作为信息的载体、还是社交方式,声音的价值都在下滑,在20世纪后半叶,电台渐渐沉寂。

直到互联网的流行,2012年前后,荔枝、喜马拉雅等一批手机播客应用的上线,标志着音频的再次苏醒,但是真正的爆发却是在五年之后的2017年。

首先,视频和音频的发展具有典型的轮动效应。移动视频和移动音频几乎同时起步,相比音频,视频的信息密度更大,消费者门槛更低,因此,只有视频市场充分饱和之后,消费者才会有更多注意力转移到音频。

其次,移动时代,用户的视力消耗过大,对视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惫,特别是当视疲劳成为全民难题时,那些可以闭上眼消费的音频节目成为了部分视频节目的替代性选择。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 摩根2012 年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为近视率高发地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2016 年国民素质调查报告》预测,到2020 年我国全国人口近视发病率将达到50%,其中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7000 万人,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等人群的近视发病率扩大趋势明确。

最后,相比广播、甚至电视的单向度传播,今天的音频平台不但得到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加持,更是最时髦的知识付费的首选载体,部分缓解了当前普遍存在的知识焦虑情绪。从罗振宇的《得到》、到豆瓣时间再到知乎live,音频在中国市场的爆发,一直带有强烈的知识属性,同时还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紧密相连,不但与带有强烈娱乐属性的视频不同,同时也迥异于传统广播电台。

2、为什么他们一天会花上一个小时听音频

在结束一天辛劳的工作之后,踏上大城市的晚高峰地铁,许多人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塞上耳机,听上一段故事;周末在厨房洗菜做饭时,在一堆菜米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中,总是会拨出一角摆上手机,来段郭德纲的相声。

大城市给了年轻人空前的自由,但也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孤独。一如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Eric Klinenberg在《单身社会》一书中写到“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而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今天,当中国的城市化率和经济水平在追赶美国的同时,生活方式也亦步亦趋。

据了解,全世界有6700万孤独症患者,在过去20年里,发达国家的孤独症病例呈现爆发式上涨趋势。在中国,2011年仅广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约7万名孤独症患者,而且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淘宝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称,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5000万,相当于中国第11大省市规模,其中男性是女性数量两倍,他们高度聚集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其中生活在深圳的90后男生成为「中国最庞大的空巢人群」,人数高达113万。

本世纪初流行的「单身贵族」正在被一个更新的提法「空巢青年」所取代,从贵族到空巢,概念之变也折射了两代人对于独身的截然不同体验,孤独感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

58同城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你是孤独星人吗?》调查显示,受访者中「孤独但假装快乐的人群」占到了近六成,其中快递员、财务、设计师、程序员、新媒体运营等五类从业青年最容易感到孤独。网易联合探探、Blued发布的《空巢青年人群画像》称,没房、单身、迷茫成为压在空巢青年头上的三座大山,更有82%的人表示对未来有过忧虑。

强烈的孤独感催生了旺盛的陪伴需求,一如过去电视机扮演的类家庭成员角色,今天的音频类App正是5000万空巢青年永不下线的好友。

于是,音频在年轻人中率先复苏。荔枝称其用户极为年轻,超过80%为90后和00后,80前用户不到10%。就街头观察来说,越年轻的人越习惯在走路的同时听耳机。

这些年轻人在移动音频上投入的时间超乎想象。易观千帆在2017年中针对3.58亿月度活跃用户的行为监测结果发现,中国用户人均启动移动电台App超过4次,人均单日时长超过67分钟,远远超过人们在新闻资讯、微博类、甚至直播类产品上所花费的时间。

这源于音频强烈的陪伴属性和轻量社交。相比追剧,移动FM类产品的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互动性更好,而相比微信、微博这些典型的社交网络来说,且微信的工作色彩日益浓厚,因此,移动FM类中的社交关系更轻,方便用户更够更为快速的建立和切断联系。

3、声音价值的再崛起

超强黏性必然产生可观的商业价值,但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低估了音频产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音频的商业变现一直滞后于视频。

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今年元旦刚过,1月3日,荔枝App宣布获得由老牌基金兰馨亚洲领投、EMC 跟投5000万美元D轮融资,融资规模是上一轮的2.5倍。风投的加码,意味音频行业即将迎来又一轮洗牌。

视频直播热退潮时,音频直播流行。相比前者,对于主播来说,音频直播扩大了主播人群范围,毕竟在人群中高颜值者不过少数,在视频直播颜值即正义的大环境下,注定了多数人只能作为观众。

2015年,德国知名调研公司GfK针对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墨西哥等22个国家的2.7万名15岁以上公民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居民对自己外貌「非常满意」的为10%,此外,仅26%的日本人对自己的外貌满意,34%的韩国受访者对自己的外貌非常满足或满足。

那些未能在视频直播一展身手的声优高手,也急需一个全新的平台一展身手。

相比视频平台以颜值消费为主,在看不见主播的情况下,音频平台除了要求主播声音有特点之外,对其直播内容的要求更高,在视频直播间里主播可以一言不发甚至呼呼大睡,但在音频直播间,如果没有内容上的准备,只能全程尬聊。因此,相比视频平台,音频平台更加考验主播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音频消费场景几乎无处不在,这就为后续的商业模式创新留下丰富的想象力。

目前,国内三家最具代表性的音频平台各自探索出了特色商业模式:喜马拉雅则通过付费音频的方式创新商业模式;蜻蜓FM则主要围绕着部分高端优质内容进行付费尝试。荔枝则另辟蹊径,走了一条「轻社交+重陪伴+强娱乐」的道路。

生产者+消费者的复合属性所孵化出更强的陪伴感,连带产生的黏性、类社交网络所带来的归属感,最终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让声音再一次抵达了辉煌。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