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来到了新的历史关头!

外来导演入侵,一方面是挑战,但也会为创作注入新思路。

文 | 耳朵

在迪士尼成功收购了部分福克斯后,让人不禁怀疑,这个老牌公司,会不会有一天收购了整个好莱坞?

有了漫威、皮克斯和星战系列的迪士尼,势不可挡地成为近两年北美乃至全球票房巨头,何况他们还有自产自销的动画真人改编系列,谁都想不到《美女与野兽》会是2017年北美票房年度冠军吧?

迪士尼代表的一直是好莱坞传统电影工业,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影片价值观。那么,好莱坞的另一面去了哪里呢?

《美女与野兽》

又到了一年颁奖季,我们反复提过一个概念,奥斯卡所选的是好莱坞这一年生产电影里的一个平均值。奥斯卡大赢家,从来不代表经济、文化、政治三元合一的最佳作品,而是三者的平均数。

颁奖季有无数个电影奖项,被视为奥斯卡的风向标,而奥斯卡也就是好莱坞电影整体水平的一个风向标。从近两年单调无聊的颁奖季电影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整体水平在下降,去年已经算一个小年了,今年简直是小年中的小年。

从刚刚落下帷幕的好莱坞百花奖——金球奖,我们可以看到今年颁奖季的一个总体的大形势。传统路线的颁奖季影片越见失宠,而为了迎合风向拍摄的一些电影,也不会得到什么好果子。

好莱坞的变化,已经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选择上,开始呈现出来,尤其在川普上台之后。

我们看近三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聚焦》和《月光男孩》。这三部电影,其实按照奥斯卡的一贯口味,是不可能拿到最佳影片的。

《月光男孩》

《鸟人》那一届,最符合奥斯卡审美的是《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代表的是好莱坞惯有的家庭情节剧观念,无论一个家庭怎样分崩离析过,孩子们怎样茁壮或者不够茁壮的成长,最终都会重构出一个更坚固的家庭出来。

往后,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利亚图,一个墨西哥导演,在《鸟人》之后有凭借《荒野猎人》蝉联了奥斯卡最佳导演。这么想来,好莱坞也是心很大:其实,你仔细去算,奥斯卡最佳导演到《爱乐之城》前,已经连续多年没有颁给自己人了

《少年时代》

今年的热门片,又有同为墨西哥三杰的吉尔莫·德尔·托罗拍的《水形物语》,目前已经拿下金球奖最佳导演。

外来导演入侵,一方面是挑战,但也会为创作注入新思路

想想,因为二战跑到好莱坞的欧洲导演,带来了怎样兴盛的经典好莱坞。

《水形物语》

应该取代《聚焦》奥斯卡最佳影片位置的是《间谍之桥》,老牌导演斯皮尔伯格炮制的传统好莱坞主旋律,一个美苏冷战背景的故事,相当old school(老套)。

《聚焦》虽然也是带有主旋律意味,宣扬人家的新闻工作者价值观,但是涉及到宗教丑闻。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毕竟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一再揭短,也是很伤基督徒感情的。

想想,好几部关于耶稣、宗教的电影,包括《达·芬奇密码》,都遭受了什么样的抗议,马丁·西科塞斯的《沉默》,也完全在颁奖季沉默了。所以,今年斯皮尔伯格推出的《华盛顿邮报》,代表的就是老一派好莱坞势力,政治极其正确,拍摄的电影从故事到手法都非常的稳健,但已经无法造就经典

《聚焦》

去年奥斯卡更厉害了,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两位从新好莱坞走来的前辈,都不敢相信得奖的不是《爱乐之城》,而是《月光男孩》。

回想一下,在奥斯卡史上得过大奖的LGBT电影,哪一个角色有好下场?

上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LGBT电影《午夜牛郎》,它的得奖也和新好莱坞有一定关系,而且这个故事也真的很惨;再看看《断背山》,真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拿到最佳剧本的《模仿游戏》,图灵的人生,用iPhone的人看到那个咬一口的苹果,都会想起他的惨。更不用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女魔头》和《男孩不哭》,包括《卡波特》,虽然不惨,也是把卡波特刻画成了一个虚伪的娘炮,尽管这就是卡波特本人的风采。

《爱乐之城》

《月光男孩》的登顶,代表了这一种审美趣味的变更,LGBT电影可以不用以一种特殊化的面貌出现。真正的平权,不代表因为是少数人而拥有特权。今年颁奖季大热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一个这样的LGBT电影,它就是一场简单的夏日情事。

它并不强调LGBT的特性,而且不用卖惨来突出自己。当然,它还是很有缺陷,譬如结尾处男主角父亲的那一段台词。

这一段台词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怕观众get不到通过这场夏日情事想讲述的道理。虽然这段词真的写得很好,而且很能感动人,但无形中,也让这部电影显得不够高级了。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比LBGT招人喜欢一点的,就是女性主义题材了。

如果说《月光男孩》代表了LGBT电影的变化,那今年就轮到了一个女性电影年。号称第一个女性单人超级英雄电影的《神奇女侠》都准备打着女性主义的大旗,进军最佳影片奖项,并且这部电影还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重要前哨战——制片人工会奖。

在韦恩斯坦事件之后,好像女性电影也一样更有自信了。不过,很多韦恩斯坦庇荫下的电影和电影人,好像都在这一季消声灭迹了。这也给了更多没太多钱公关的电影一线生机。

《神奇女侠》

今年有两部重量级的女性电影,在金球奖上斩获颇多。

一个是烂番茄现象级电影《伯德小姐》,拿下了音乐喜剧类的最佳影片和女主角,另一个是全国艺联已经引进、即将3月2日在国内公映的《三块广告牌》,拿下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女主角、男配角和剧本。

《伯德小姐》和《三块广告牌》代表了两种不同量级的女性电影,前者是私人化的情感经验,后者更具有普世价值。

《伯德小姐》讲白了就是一个青春片,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一个自私、虚伪,并且自视甚高的婊子?从方方面面来看,伯德小姐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大众适用款,但就是通过她这一个个体,召唤出了大众可以共鸣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于是,人人都要歌颂青春多么美好,多么闪耀。

偏偏《伯德小姐》去揭露了大多数人不敢在青春时期面对的事情,如同陈凯歌在《少年凯歌》里所写的,“自认为对这世界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伯德小姐》

而《三块广告牌》的信息量更大了,它可能更符合今年好莱坞的政治风向,兼具了保守的一面,又有激进的东西。

首先,它仍然是一个家庭情节剧,故事的主线是在捍卫一个家庭。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家庭是破碎的,而且也并没有打算重建。

其次,它走了一个大女主路线。就像很多女性主义题材电影一样,女主角具有很多去性别化的品质,但她的很多品质,在传统观点看来,肯定要关进“妇德班”的无期徒刑。这个角色相比一直以来颁奖季瞩目的那种贤妻良母来说,实在太有个性,甚至很多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母亲、妻子,甚至女性的反面教材

《三块广告牌》

抛开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的表演,另外两个男配角伍迪·哈里森和山姆·洛克威尔的角色也很有趣。

伍迪·哈里森饰演的角色非常具有宗教性,这也是好莱坞电影惯有的一种角色。他既是天使,又有魔鬼的一面。对于残留的生命,他显得懦弱、无能,就像他没有办法侦破那个困扰整部电影的案件一样。但他的离开,就像圣徒的涅槃,点醒了众生。

山姆·洛克威尔的角色,暴力又无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是在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这个角色,也带有很重的深柜嫌疑。不过,《三块广告牌》虽然被看作年度最佳剧本,也拿下了金球奖最佳剧本,但是没有入围编剧工会奖。

还有另外一部电影《性别之战》。这部电影,从题材到卡司,就是为了冲击奥斯卡准备的。去年《月光男孩》黑人题材加LGBT,今年《性别之战》是女性主义加LGBT,这不是碰瓷儿吗?

不过《性别之战》里有一段台词,艾玛·斯通饰演的女主角,对她的质疑者说:我没说过女人比男人更强,我只想证明女人值得被尊重。讲白了,就是求同存异。

这部电影虽然叫《性别之战》,但它的基本观点是男女各有所长,应该彼此尊重互相的优势和缺陷。

《性别之战》

包括比利·简·金这个人物的塑造,没有走上女性主义电影容易走的两个老路。一个是去性别化,就算她是一个T,可还是有很多的女性特征。另一个就是身份探讨,太多女性主义电影喜欢把角色塑造成多面能手,兼具母亲、妻子、职业和女人多重身份。

在《性别之战》里,她的重点就是职业。片中他老公都劝她的女性情人,比利·简·金人生第一位就是网球,有点像齐如山说的“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那种劲儿。

除了不同以往的LGBT和女性主义,今年还有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老牌主题——黑人题材电影开始趋于保守。毕竟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最保险的潮流,就是复古。

在去年年初的奥斯卡,连《藩篱》这样保守的片子,都获得了多项提名。今年丹泽尔·华盛顿,又凭借一部真的连前哨战都没听过的电影《罗曼先生,你好》杀进了战局。金球奖终身成就奖也选择了奥普拉,黑人加女性,保险中的战斗机。

在这个颁奖季很多年度十佳榜单热门选手《逃出绝命镇》,就是一个非常复古的黑人题材电影,一个惊悚版的《猜猜谁来吃晚餐》,片中那种黑人对于白人的被害妄想症,简直推演到了一个新极致。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思维老套的电影,今年格外受欢迎

这恰恰又是更新的好莱坞,将要到来的一个标志

遥想在新好莱坞到来前,最后一个赚大钱的经典好莱坞系统电影,是《音乐之声》。好莱坞进入到黄金时代,少不了的重要原因,就是电影能说话了,他们不止让电影说话,还要尽情歌舞。包括,现在好莱坞拍摄了大量的黄金时代明星传记片,真的只有在面对衰退的时候,才会开始自我缅怀过往的辉煌。

无论是黑人题材的复古,还是女性主义、LGBT题材的新风向,都离不开川普上台这个原因。我们回溯到世界上几个著名的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包括新好莱坞……它们的诞生,都有几点共通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政治局势的变化,无论是国际上,还是自身内部的

第二个共通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经济走向衰退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厌恶大片。我们看今天的好莱坞,迪士尼一家独大,也就是一个商业帝国对于电影市场的垄断吞噬,在这个势头下,必然也有反对者、抵抗者要站出来。

当然,更重要的也离不开文化原因。

在现下的市场里,除了把好莱坞商业片出口到全球,是不是文艺向的影片,也可以走出去了?同时,还有一个引进来的因素,全球各地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也渴望到好莱坞一展身手,获得认可。他们除了需要融入好莱坞的游戏规则,也会把自身的特质,带进这个规则里,并潜移默化地改变规则。

我们站在今天这个节点,试想一下,下一个好莱坞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像女性主义、LGBT这类的政治民主运动主题,更深入、全面地渗透到电影创作中去。不仅仅是这些老牌的“XX主义”,应该还有更边缘、更小众的思维,逐渐登上舞台。

第二,独立、小众导演的作品战胜旧时代大牌导演,包括不同性别、性向以及国籍的导演,获得更好的投资和平台。代系的更新,其实就像“诸神的黄昏”,旧的神明被新的神明打败。像是《神奇女侠》的导演派蒂·杰金斯,以及马上要执导《花木兰》真人版的妮琪·卡罗,都是比较独立的女性导演。

第三个,更为私人化的个体经验,将成为电影的主题,而导演的个人风格也将逐渐瓦解类型片的套路

以今年热门的《灾难艺术家》为例。《灾难艺术家》是一部关于烂片的传记电影,它的原初文本是一个有史上最烂之称的电影,但基于它而创作的元电影,也就是原初作者的精神被放大,成为了感动人心的佳作。

在好莱坞变化的初期,依然有保守的势力存在。金球奖还不是把剧情类最佳男主角给了加里·奥德曼,给了《至暗时刻》这种拍来为了冲击影帝奖项的电影吗?

所谓电影的革命,可能是一个酝酿已久的过程,可能也就发生在一瞬间。今天的好莱坞,在面对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翻新

借用一句《侏罗纪公园》台词:物种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电影,也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来源:幕味儿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