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管业务规模将会缩小 踏准监管节奏避免剧烈波动

银行家们普遍认为资管业务统一规制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银行业协会22日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银行家普遍认为资管业务统一规制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

超半数受访银行家认为,统一规制后,资管业务规模将缩小,但主要投向领域将大体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将重点发展理财业务,业务模式将从唯规模主义走向专业化、差别化。约六成银行家认为,信托机构未来受监管影响最大。

2017年11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一步得到规范,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也得到统一。

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内控管理水平的落后,被银行家们认为是当前银行资管业务中最主要的三大问题。他们同时认为,监管的不协调、不一致使得监管套利问题难以避免。因此,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政策和金融综合统计的一致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在资管业务统一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银行家们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把握好节奏。

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郭新忠表示,资管新规对整个资管行业,特别是银行理财而言是一个模式重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转型的复杂性以及相关风险等需要充分综合评估。在新规实施过程中,需要防范风险,防止在部分领域”矫枉过正“。

以打破刚性兑付为例,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表示:“至少有以下必要的前提:要求投资者有足够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要求资产管理人有较高的风险评估、定价以及投资交易能力;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相对完善;同时还要求相关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当前这些前提并不具备。所以需要从这几个环节同时入手,逐步实现刚性兑付的打破。”

在刚性兑付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目前不能简单地对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一味否定。”他建议,“当前应更多地关注产品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如是否严格执行了“三单”管理、资产交易价格的偏离度是否严格控制、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等。”

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即通常所说的保本理财。依据《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资产管理产品发行人或管理人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定价原则或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实现保本保收益等行为都被视为刚性兑付,将被加强惩处。

《报告》显示,在对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的调查中,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结算类业务收入、理财业务收入稳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的前三位,分别占比45.8%、44.0%与44.39%,但与2016年相比,理财业务收入贡献大幅下降12.2个百分点,排名也从第二跌落至第三位。这主要是受到监管部门持续加大理财业务监管力度影响。

“当前监管的方向是引导资管业务规范运作,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向真正的代客理财业务回归。从长远来看,这一监管方向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和发展。不过,当前银行理财接近30万亿元的规模,在全社会投融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业务转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监管措施节奏过快,会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谢伟说。

对于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开展资管业务的统一监管,报告显示,53.4%的银行家认为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基础,此外,统一的准入门槛(39.3%)和监管尺度(39.1%)也成为银行家的主要选择。

平安银行副行长何之江建议,“监管机构在实行统一规制后,对银行理财法律主体地位予以明确,同时针对去杠杆类的政策实行一定的过渡期,避免短期剧烈波动。”

随着未来《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整体业务模式和业务规模都将受到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52.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统一规制后,资管业务的规模将会减小;仅有6.6%的银行家认为统一规制后业务规模将会扩大。“可见,银行家普遍认为,目前资管行业规模还存在较多‘水分’,部分游离于各类监管边缘的业务在统一规制后将会逐渐萎缩。”《报告》称。

61.6%和58.4%的银行家认为,资管统一规制后,首当其冲的是信托机构和信托计划。其次则是证券机构和券商资管业务,以及银行机构和银行理财业务,占比分别达到59.4%和53.1%、52.7%和52.1%。

银行家们认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应从一味扩大业务规模和产品种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向专业化、特色化的精品资管模式,实现由做大向做精的发展。基于此,70.0%的银行家表示,未来将着重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另有61.0%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将要提高投研能力。

在业务发展方向上,73.0%的银行家认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应回归本质,做强银行最基础最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理财业务。此外,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也被看做发展重点。

对于未来的产品投向,绝大部分银行家表示不会改变。调查显示,对于目前银行资管产品投向的重点领域:境内公司与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券等资产,境内拆放、(逆)回购、同业存放等货币市场资产以及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未来仍表示看中的银行家占比分别达到82.6%、63.6%和54.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权益类资产的银行家占比较以往有所上升,境内股票市场、定向增发等资本市场资产和未上市股权等资产的占比,分别从29.0%和9.0%上升到39.4%和14.7%。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