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银行人:未来三年银行人职业生涯将迎巨变

有着350万从业者的银行业,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在人力资源、人才流动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孙璐璐

有着350万从业者的银行业,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在人力资源、人才流动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即将过去的2017年来看:

1、今年以来各家银行都加大了对IT专业人员的招聘力度。

2、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使得人才流向创新金融机构。

3、银行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体系单一,以及经济下行,银行薪酬大跳水。

4、2015年初正式实施的限薪令对银行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打击较大。

5、银行业盈利保持稳健,资产质量趋稳向好,2017年银行家工作生活满意度全面回升。

未来三年将出现哪些变化?

一是未来三年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速将放缓,国有大行尤其明显;

二是未来银行从业人员结构优化调整主要讲偏向专业型和营销型岗位,操作性岗位的人员将大幅减少。这对350万银行从业人员来说,或许意味着未来三年职业生涯将面临着巨大变化。

1、连续九年发布的银行家调查报告

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手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7)》(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从银行家的视角反映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动向,已连续发布第九年。

本次调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展开,对16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920位银行家进行了调查,并访谈中国银行业高管人员14人,其中总部高管(董事、副行长以上)7人,调查的内容涵盖银行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监管政策的评价、机构发展战略的转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多个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当下银行家群体(主要指银行高管)的工作生活满意度,以及未来三年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速、转型压力等从业群体有不少篇幅的刻画调查,结果颇为有趣、令人深思。特别是不少受访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速将放缓,国有大行尤其明显,且未来银行从业人员结构优化调整主要讲偏向专业型和营销型岗位,操作性岗位的人员将大幅减少。这对350万银行从业人员来说,或许意味着未来三年职业生涯将面临着巨大变化。

2、未来三年银行从业人员增速将放缓

关于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员工数量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有67.7%的银行家认为将会增加,32.3%的银行家认为数量基本不变或有减少。通过与2014年、2015年的调查数据对比,认为未来中国银行业员工数量增长的银行家比例呈下降趋势,认为员工数量不变或减少的比例越来越大。

“本年度的调查中,认为未来三年银行业员工数量会减少的银行家比例首次超过10%。目前多数银行以轻型银行为转型战略,减少人力成本,对员工数量的需求将进一步放缓或减少。”《报告》称。

更为重要的是,按银行机构类型看,银行家对未来三年员工数量的看法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国有大行未来员工数量减少的概率最高。30.9%的来自国有大行的银行家认为未来三年员工数量会减少,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报告》分析认为,国有大行营业网点多,人员基数大,而且操作性员工占比高,因此,在未来向智能网点的转型升级中,减少员工数量成为降成本、提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未来人员扩充的概率最大,84.9%的来自城商行的银行家认为其所在的银行未来三年员工数量会增加。

3、操作型岗位人员最易被机器替代,人数将大幅减少

未来三年银行从业人员增速放缓的背后,是银行转型(特别是网点智能化转型)的需要。这不仅表现在整体从业人员的规模将受限,也表现在岗位类型也将发生变化。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未来银行业将大大增加专业型岗位和营销型岗位,受访银行家中,超八成的都认为这两类岗位的从业人数将增加。相比之下,54.3%的受访银行家认为操作性岗位的从业人员将大幅减少。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管理型岗位的人数将维持现状。

上述调查结果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各类银行都普遍会增加营销型和专业型岗位的人员数量。其中,国有大行对营销型岗位人员的需求量最大,超九成国有大行受访者认为要增加这两类从业人员数量,这一占比远超其他类型银行。

券商中国从不少银行了解到,为加快金融科技的布局,今年以来各家银行都加大了对IT专业人员的招聘力度。“我们今年总行新招了200多名IT人员,现在凡是有IT高级专业人员来应聘,我们几乎都招进来。”一位总部位于华南地区的银行高管称。

《报告》分析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银行业面临与金融科技企业、同业间竞争以及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提高专业人才和营销人才占比,提升专业型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对于国有大行来说,由于近年来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大行的优势被削弱,必须加大业务营销拓展的力度,才能守住自己的阵地。

比较“悲催”的就是操作型岗位的银行从业人员,随着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操作型的岗位将进一步被机器所替代。《报告》称,国有大行由于操作型岗位人员占比相对较高,随着网点智能化转型的推进,国有大行未来减少操作人员的可能性最大。

不过,操作型岗位的银行从业人员也不要过度悲观,除了加快自身能力转型外,《报告》的调查结果也给了一丝希望。《报告》称,政策性银行未来可能会增加操作人员,这与其自身的业务性质与转型发展需求有关。

4、人才流失主要诱因:互联网金融崛起和限薪令

近年来银行业人才流失情况较为明显,上至高管下至基层,跳槽比比皆是。从调查结果看,人才流失的原因无外乎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和薪酬制度不令人满意这两大主要诱因。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50.3%)的银行家认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使得人才流向创新金融机构”,其次是银行业“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薪酬体系单一”(46.7%),以及“经济下行,银行薪酬‘大跳水’”(44%)。

可见,互联网金融崛起、经济下行等是人员流失的主要外部因素,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不完善则是内部因素。《报告》还称,也正是国有大行在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加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的吸引,使得国有大行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明显,给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初正式实施的限薪令对银行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打击较大。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银行家(49.7%)认为高管限薪令导致了人才的流失;44.1%的银行家认为除高管层外,其他管理层的人员薪酬也受到了限制;37.4%的银行家任务内限薪政策挫伤了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52017年银行家工作生活满意度全面回升

尽管未来三年银行从业人员面临的转型压力不小,但单就今年看,受访银行家对工作与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回升。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银行业盈利保持稳健,资产质量趋稳向好,这些积极变化一定程度上纾解了银行家的焦虑。在2016年达到低点后,银行家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各方面,满意度均同比全面提升,各项评价都在4分以上(满分5分)。

《报告》调查显示,银行家对工作环境(4.48分)和成就感(4.44分)的满意度评价最高,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然而,薪酬再次成为问题。对薪酬水平的评价为4.1分,取代工作压力成为满意度最低的方面。

在生活方面,家庭婚姻(4.58分)对银行家而言依然满意程度最高,但与2016年不同的是,对幸福感的评价(4.41分)超越了社会交往(4.38分),排到了第二位。各方面中,业余生活的满意度(4.1分)最低,与2016年一致。《报告》认为,这说明无论银行业的外部环境、竞争格局和经营状况如何变化,对于银行家而言,属于个人的时间始终较少。

有趣的是,由于所在银行的区域、性质、上市情况以及经营层级的差异,银行家对工作与生活的满意度也呈现一些差异:

1、从区域看,整体满意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东北、中部、东部、西部。

2、从银行类型看,整体满意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政策性银行、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不过在工作时间和压力方面,非上市银行满意度相对更高。

来源:证券时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