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施压后缅孟签遣返协议 罗兴亚危机就要解决了吗?

这些国家只对展示他们的道德优越感以及向小国进行“布道”式的价值观宣传感兴趣,根本不考虑事实,也少有客观评估。

11月19日,身处孟加拉国难民营的罗兴亚母子。图片来源:东方IC

本周四(11月23日),“人道主义噩梦”​罗兴亚难民危机迎来了重要进展: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与孟加拉国外交部长阿里会谈后,两国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同意在两个月内启动把罗兴亚难民遣返回缅甸的程序。阿里称:“遣返难民的第一步已经完成。”

自8月25日缅甸军方在西部若开邦展开“镇压”行动以来,已有超过62万罗兴亚人为躲避暴力逃到邻国孟加拉国,那里的难民营已人满为患。然而在持续数周的难民遣返谈判中,缅甸和孟加拉国在遣返人数等细节上一直谈不拢。缅甸武装部队总司令上周仍坚称,缅甸“不可能接受孟加拉国提出的人数”。

外界分析认为,协议内容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为危机的解决蒙上了一层阴影。除了确立两个月内开始遣返的期限外,双方并没能给出更多细节。​然而,亟待解决和需要进一步阐释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先,《纽约时报》指出,尽管缅甸要求孟缅双方全权负责遣返事宜,但是孟加拉国却希望看到国际机构的介入。这个贫穷而拥挤的国家确实已无力接纳数量庞大的难民。人权组织担心,在孟加拉国东部新成立的这些规模庞大的难民营或将爆发疫情和宗教极端主义。

此外,虽然缅甸政府原则上同意罗兴亚人回归——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在三个月前也常住于缅甸,但是即便罗兴亚人能提供身份证明,外界对缅甸军方是否承认这样的证据也存在疑虑。而且许多罗兴亚人逃难时没有携带任何证件,还有些难民从来就没有拥有过合法证件。

同时,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非政府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在今年9月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大量罗兴亚村庄已沦为焦土。该组织指责缅甸军队为驱逐罗兴亚人系统性烧毁村庄。即便罗兴亚人返回原来的住址,他们在漫长的房屋重建完成前也没有栖身之地。

更何况,罗兴亚人真的愿意回到缅甸吗?

已经逃难到孟加拉国难民营的罗兴亚神职人员Mohamed Rafique表示:“我怎么可以回到一个他们想要杀了我的地方?”

半岛电视台文章介绍,罗兴亚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族群,拥有自己的方言,却已经在佛教是主流宗教的缅甸生活了好几个世纪之久。目前,生活在东南亚的罗兴亚穆斯林大约有110万人。

然而,1948年独立的缅甸把英国统治时期的移民视作非法,1982年通过的公民法更是将罗兴亚人排除在缅甸的135个民族之外,使其丧失了一切社会地位。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合法的公民身份,也没有投票权,同时在职业选择上存在诸多限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若开邦的罗兴亚人遭到了一系列压迫和打击,被迫逃往孟加拉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期间一些罗兴亚人遭受了强奸、严刑拷打、纵火、谋杀等暴力行为。国际社会给罗兴亚人贴上了标签——“世界上最受迫害的少数族群。”

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此前一直对罗兴亚人问题讳莫如深,而且将若开邦的暴力事件和随后的军事镇压归咎于“恐怖主义”。

谈及多年来外界质疑缅甸政府压迫罗兴亚人的行为已构成“种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时,昂山素季在今年4月接受BBC的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存在什么种族清洗,用这种表述来形容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未免太过严重了。”

但在联合国使用了“种族清洗”的概念后,美国也加入了使用这一描述的队伍。本周三(11月22日),刚刚访问过缅甸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发表声明称:“经过对事实的谨慎分析后,(我们认为)若开邦北部发生的一切构成了针对罗兴亚人的种族清洗。”

值得注意的是, 《环球时报》报道指出,“种族清洗”在西方的政治话语中是最敌对的用词之一,很多时候意味着制裁、封锁甚至战争。蒂勒森的表态令很多缅甸人甚至国际媒体惊讶,因其11月15日他访问缅甸时还努力回避这样的说法。

人权组织认为,蒂勒森启用“种族清洗”这一罪名让外界看到了美国的强硬态度,对缅甸施加了额外的国际舆论压力。但令外界失望的是,蒂勒森没有明确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对暴行的调查。同时蒂勒森表示,美国将寻求针对缅甸军方的定向制裁。但美国并不会对缅甸政府采取范围更广的制裁,认定其会影响缅甸的民主化进程。

缅甸前总统政治顾问哥哥莱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蒂勒森在若开邦罗兴亚人问题上的观点不仅无助于当地问题的解决,还将适得其反,加剧局势恶化。”哥哥莱​认为,这些国家只对展示他们的道德优越感以及向小国进行“布道”式的价值观宣传感兴趣,根本不考虑事实,也少有客观评估。

另一方面,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1月20日在缅甸与昂山素季会见记者时,提到了中方提议解决若开邦问题​的“三步走”方案:第一阶段是实现现地停火,恢复稳定秩序。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是各方及国际社会共同鼓励缅甸和孟加拉国保持和加强沟通,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第三阶段是直面问题根源,探讨治本之策。

《参考消息》网站报道,中方认为,贫困是产生动荡和冲突的根源,若开邦虽有着丰富资源,但发展仍然滞后。中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该地区摆脱贫困的支持和投入,以脱贫带动发展,以发展实现稳定。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文章提到,“三步走”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强。罗兴亚难民问题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经济民生问题,经济发展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没饭吃,才会一教唆就跳起来。从这一点来看,中方和昂山素季的出发点一致,但区别在于——中方有能力提供大量的援助资金。王毅部长也表示,中方愿在帮助若开邦脱贫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