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消除结构性失衡有两大难点 改革必须“碰硬的”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要消除利益集团在形成结构性失衡方面的作用,要真正通过改革、通过发展来增加就业人口。

2016年3月,北京,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在政协经济组别联组会议上发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在两点,一是利益集团,二是失业率。今天的改革之所以要“碰硬的”,就是要消除利益集团在形成结构性失衡方面的作用,要真正通过改革、通过发展来增加就业人口。

11月22日,他在“2017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说,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当前最要紧的问题是真正做到消除结构性失衡,改革发展方式,从数量型的、速度型的改为质量型的和在质量型的前提下讲效益的发展方式,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部分。

而结构性改革做起来,就会遇到两大问题。第一是利益集团的阻挠,“他们不愿意全部改,如果全部改的话,利益集团承担的问题很大,所以他们对改革是持观望的态度的”,第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可能会造成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发现改革结构性失衡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想把结构性失衡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是不容易的。”厉以宁表示。

他指出,难以消除结构性失衡有四大原因。首先,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这就形成了行政主导下的结构性失衡。其次,长期以来,政府的干预跟宏观调控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造成了行政手段的力量更大。第三,各部门、各地区甚至是各个企业都有攀比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在市场经济道路上发展。第四,“发现错误”很难,因为都计划安排好了,真正发现错误,时间就很晚了,也就错过了改革的最佳时机。

在谈到提高企业效率时,厉以宁特别分析了“X效率”,即通过“打造企业与职工的共同目标,加大职工之间的融合度,树立纪律以及通过工匠精神、劳模等表彰使得职工认同企业”来提高效率。

他说,在“X效率”中,资源配置效率重新组合,可能带来增加的效率,这叫“X正效率”,但有时候也会产生“X负效率”。对此,可以通过目标分解、求同存异解决集体目标和工人个体目标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各自后退一步”解决工人与工人之间不合的问题;通过纪律和激励解决个人的惰性问题。

演讲最后,厉以宁指出,我们要着重地培养四种人:新型农民、新型企业家、新型管理者和新型营销者。

“所有的企业都要走这条路,农村、农民正在变,企业家有新的要求、新的希望,新的管理者可能是各种经理人,新的营销者懂得市场的走向,市场究竟往哪个方向走,他们可能更有经验。这样的话,我们消除结构性的失衡,也就是我们完成在供给侧结构方面的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厉以宁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