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盗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上线 唐代泥塑佛像头被盗数量最多

近日,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在先期公布的180件被盗(丢失)文物中,被盗最多的属唐代泥塑佛像头,共计40件,占文物总数的22%,且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文物管理所中被盗,被盗时间集中在1992-1993年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百年来,国家文物的丢失及被盗始终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为了让“走失”文物早日回归,借助民间力量按图索骥,不仅有助于被盗文物追缴,也有助于对文物犯罪的打击。

近日,由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陕西公安、文物两部门牵头建设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http://bdww.sach.gov.cn)正式上线,公众若获悉涉及中国被盗、丢失文物去向的相关线索,便可在该平台直接进行举报。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在19个省份搜集了2000余条被盗(丢失)文物信息数据,已在平台先期发布了180条,更多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将分期、分批发布。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先期公布的180件被盗(丢失)文物中,大多是在当地文物管理所或博物馆被盗,被盗时间集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其中,被盗文物所属年代属唐代最多,约占总数三成左右,其次是西汉、明朝;被盗地则集中在宁夏、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等省。

从文物种类来看,被盗(丢失)最多的属唐代泥塑佛像头,共计40件,占被盗(丢失)文物总数的22%,且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文物管理所中被盗,被盗时间集中在1992-1993年间;最古老的被盗文物,其年代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约1万—4000年前),如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被盗的新石器时代玉铲,被盗日期为1989年12月29日;而最近的文物被盗就发生在上个月21日,为西汉龙纹玉觹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博物馆被盗。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64万件中国文物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民间收藏数量更是其10倍之多。

据介绍,该平台除采集和发布被盗(丢失)的文物信息外,还将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导入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和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以后在国外如果有被盗或丢失文物的拍卖,根据国际公约,便可主张权利将其追索回国。而在以往,由于没有公开被盗、丢失文物的信息,中国流失文物归国困难重重。

“在不断加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强化文物安全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通过阻止非法文物流通来遏制盗窃盗掘文物,如何促使民间文物收藏健康发展,畅通全社会监督渠道,如何加大流失海外追索力度,增强国际执法合作,我们与公安部一致认为,建设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向民众、向国际社会公布我们已知的被盗或者丢失的国有文物信息,将会事半功倍、行之有效,也会使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如虎添翼。”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

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也指出,未来将在国务院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继续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设,丰富我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内容,拓展平台功能,发挥平台作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全力追缴被盗文物,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切实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