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职场中年危机的?

风向变了,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上周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一位朋友和我们聊起职场中年危机。

他叫Tom,今年35岁。之前在4A 广告公司做了12年,年初出来和朋友开了一家创意公司。

广告行业,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即使在客户月费越来越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依然有大批人逃离传统的大公司,出去自谋生路。

你真以为是为了追求诗和远方?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近几年来,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冲击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过去十几年形成的方法论和知识认知,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与此同时,不断冒出的新概念新玩法,每天都在刷新大家的大脑。这对于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人来说,就等于告诉他们:

“游戏规则变了,你们以前学的东西不管用了。”

举个例子,经典的营销学理论现在运用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网红跑到人家演唱会上Diss 前男友,都能收获数以百倍的营销回报。

这背后,是媒介环境和受众的变化,催生了营销手段的更新。

对于经验丰富的职场中年人而言,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多年构建的知识体系,从根基上发生了变化,可偏偏不是所有人都马上意识到这一点。

嗅觉敏锐一点的,在大风刮来之前就提前下注了风口,深耕细作,只等风来;嗅觉迟钝一点的,看到周围的人纷纷或出逃或转型后,痛定思痛,积极求变;压根儿没嗅到的,享受着暂时的安逸,除非有一天对手打到家门口来了,才会惊慌失措;早已放弃治疗的,深感无力回天,不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而嗅觉敏锐,不见得赌对了机会;努力转型,不见得一帆风顺;享受安逸,不见得能一直安逸下去;放弃治疗,更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大概就构成了职场中年危机的几种类型。

广告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也八九不离十。所以说中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剧变

难怪Tom 跟我们说:“我现在去改变,说不定也会死。但我如果不改变,肯定会死。”

 

可改变有那么容易吗?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层面,机会成本的考量

用打游戏来做比喻,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应该像一棵纵深发展的“技能树”。

就像玩战士的人不可能把技能点用在法师天赋上一样,做编程的人不可能把精力花在财务管理上,做营销的人也不可能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产品开发上。这叫术业有专攻。

职业生涯初期一旦做了角色定型,大多数人就会沿着这条路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初级慢慢成长到高级。然而这是过去,现在发生了什么呢?

现在游戏里所有的Boss 都升级变异了,以前你的战士砍5下能砍死对方,现在砍10下都不怎么掉血。

想要打败Boss,你除了要会砍,还得会射,会补血,会丢魔法。这意味着你以前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练习的技能已经不实用了,你得重新分配技能点。

职场中年危机,就是一大批三四十级的精英战士们,面临职业技能重新洗牌的尴尬境遇。

然而游戏里重新洗牌只用花人民币就好,现实中却阻力重重。

抛开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这些看得见的压力不说,三四十岁的人在自身脑力和体力上的严重落后,让“重新学习”这件事变得异常艰难。

去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比头脑反应和动作灵敏?现在的90后95后一上午就能想出三四个不同的鬼点子。

俯下身重新在一线战场上拼杀竞争?在狼性文化充斥的今天,市场开拓要的是拼刺刀杀红眼的体力和气势。

放弃过去的经验和待遇从头开始?这意味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打了水漂,甚至还可能要接受晚辈的指挥。

机会成本,成为横在他们求变道路上的一道重大关卡。想要改变,必须先舍弃一部分东西,可这就拦住了一大批人。

但有勇气舍弃,有精力去拼命,就能成功转型吗?也不见得。

这涉及到职场中年危机的最后一层原因,企业战略调整和个人发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才是最致命的。

我身边一位做市场总监的朋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十几年下来,一路履历光鲜亮丽。本以为可以继续升职到副总裁,可她最近和我说,自己很怕被公司裁掉。

我很惊讶。因为在我印象里,她工作勤恳,业绩突出,在部门里声望也很高。就算裁员,怎么也不该轮到她。

结果她说,因为公司最近的业务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所有的销售渠道全部转移到移动电商平台。过去帮公司打天下的这帮老将,没有一个人有相关经验。

“公司说是说给我们一段缓冲期慢慢适应,最后十有八九会被变相裁员。”

这样的故事在职场中年人里不在少数。之前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新闻,也是如此。

当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发生剧变,企业势必会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生存。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中高阶的管理层。和年轻人比起来,他们承担着更重的责任,拿着不菲的薪资,一旦有一天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被清算掉是必然。

特别是遇到行业整合并购的情况。企业基于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利润最大化的考量,无论是对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随时撤换都只是一张纸的事情。

而年轻人可以马上转换赛道,重新开始。可三四十岁的人,在市场上的性价比是逐年下降的。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但这些人已经身居高位,不愿自降身价,委曲求全。虽然一心想出去,可少有企业愿意接受。

说了这么多,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机会成本,抑或是个人发展和企业战略的矛盾,职场中年危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风向变了,可你还没有做好准备。

而实际上,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变化一直存在。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停止。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恰恰是变化本身。

比起焦虑和纠结这些无意义的东西,最后Boy 分享几个小建议,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去面对已经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职场中年危机”。

1. 保持敏锐的嗅觉

下面这张图非常有名,叫作创新技术采用的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刚被发明(变革者)的时候只有13.5%的人(尝鲜者)愿意了解和接受。

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像乔布斯那种具备前瞻眼光的变革者,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那13.5%的人,至少不要成为滞后者。

时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你的职场社交圈,行业垂直网站,竞争公司的新闻信息等来不断搜集情报。对行业内外的风吹草动,趋势变化,基本上做到了然于心。

这叫未雨绸缪。

2. 向年轻人学习

这话是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无论是哪个行业,年轻人都是未来。他们即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学习他们的思考行为方式,学习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去服务他们(消费者),管理他们(生产者)。

现在所有的品牌都在走年轻化,去标签化,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连我老板都开始学着玩王者荣耀,看弹幕电影,了解二次元。这不是妥协,而是融合。

90后被说了那么多年,现在也逐渐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如今95后,00后们迎面走来,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3. 拥抱竞争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当把一条好动的鲶鱼放进一堆懒散的沙丁鱼群中时,会让其他沙丁鱼感到紧张,从而让整个鱼群都活动起来。后来这被运用在企业激励员工上,通过适当引入竞争,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从而探索新的出路。

这对个人成长同样有启示。赖在舒适区里就像慢性自杀,当你处在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被时间淘汰是迟早的事。

从竞争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在竞争中发现不曾思考过的问题,通过竞争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去拥抱竞争,把它当作24 X 7的常态,当作活体的教科书。

4. 终身实践

根据美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的测算,近十年里,人类知识总量已达到每三年翻一番。到了2020年,甚至会达到每73天翻一番的速度。

与之匹配的,是我们的学习效率也要相应提高。大学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开启另一段学习的起点。再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技能,能让我们反复运用十几年。

永远保持学生的心态,而不是“倚老卖老”。对任何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不是本位主义的拒绝。

看书是个好方法,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当年我学习《金字塔原理》是用来追女生的,后来还用来找工作,买保险,制定旅游计划......总之,实践才是检验和优化理论的最佳标准。

还是那句话,求知若渴,谦虚若愚。

5.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年龄越大,身体机能的反应越迟钝。在白领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起码保证一年一次的体检,不要在正当拼搏的年纪提前倒下。

最基本的按时吃饭,坚持锻炼,每个人都能做到。

油腻辛辣的食物少吃,保证正确的日常坐姿,能早睡尽量不要熬夜,要加班提前补充能量。这都是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越早去做,效果越好。

赚钱固然重要,但你不会希望赚来的钱最后全给了医院。比起出现毛病了才知道补救,防患于未然才是王道。

来源:张良计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