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道+降杠杆 券商资管前20强六成规模缩水

去通道化之下,券商资管整体规模下降至17.37万亿元,三季度的券商资管规模前20名“榜单”亦明显缩水。

作者:吴海燕

去通道化之下,券商资管整体规模下降至17.37万亿元,三季度的券商资管规模前20名“榜单”亦明显缩水。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排名前20名的证券公司资管规模累计10.74万亿元,占券商资管行业总规模的61.79%。在这20家券商中,共有12家资管月均规模减少,其中有3家缩水均超出1000亿,海通资管规模从一季度的8519.72亿元减少到三季度的4526.7亿元,减少了将近4000亿,排名跌至第10 位。渤海汇金资管公司则以2614.53亿元的三季度资管规模首次进入行业前20。

从三季度券商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看,排名前20的券商累计3.37万亿元。其中,东方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增长最多,较二季度末增加82.97亿元,长江资管和招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增长超过40亿元,银河金汇资管则以763.84亿元的三季度主动管理规模首次跻身行业前20。

“目前的监管环境下,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券商资管。”一家中型券商资管部总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提倡“券商降通道规模”,券商通道业务受限规模自然下滑,而银行缩表、负债端承压的强监管之下,券商主动管理也受到波及,主动管理业务模式亟需升级,主动管理能力竞技赛已悄然开启。

前20强券商资管12家缩水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截至9月30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7.37万亿元,较今年二季度末规模下降了7228.32亿元。这是券商资管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6500亿下滑。

券商资管规模整体下滑,主要在于券商资管业务中的通道业务明显受限。相较于二季度末,券商定向资管计划产品规模三季度末减少了7163.02亿元,产品数量减少了379只;集合计划产品数量增加了100余只,但资管规模减少了293.3亿元。

从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前20名(2017年三季度)榜单来看,资管总规模的排名保持相对稳定,渤海汇金资管公司以2614.53亿元首次跻身行业前20,而一季度排名前20名的第一创业证券,二季度退出后,三季度以2448.83亿元规模重回榜单。与此同时,国信证券和东吴证券跌出前20强。

中信证券以1.79万亿元位居三季度券商资管规模第一,国泰君安资管、华泰资管、申万宏源证券则分列第二、三、四名,资管规模均超过80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管排名较二季度末上升一位。

受“去通道、降杠杆”监管政策影响,前20强中,有12家资管规模正在收缩。缩水最为明显的是海通证券资管公司,总规模从一季度的8519.72亿元、二季度的6526.67亿元,再到三季度的4526.7亿元,6个月的时间内减少了将近4000亿,排名跌至第10 位。

海通资管有关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海通资管根据监管“去通道”、“降杠杆”的要求,不断压缩通道业务规模,固定管理费有所下降,但随着不断致力于发展主动管理业务,产品业绩报酬有所增加。

排名第五的中信建投资管规模二季度的7753.49亿元减少到三季度6693.91亿元,减少1059.58亿;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资管规模减少1211.91亿元。

此外,华泰资管的总规模也减少了811.44亿,国都证券减少了511.66亿,华福证券减少了467.51亿元,德邦证券减少了267.04亿元,长城证券减少了266.05亿元。

12家券商主动管理规模超1000亿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主动管理方面排名前20名的券商不乏持续保持进步的券商资管,但有15家券商三季度的主动管理规模也比二季度有所下降。

主动管理规模下降最明显的是中信证券、广发资管、齐鲁资管、光大资管、广州证券等,较二季度下滑幅度超过60亿元。

仅5家券商主动资管规模逆势增长,东方资管三季度主动资管规模增至1169.42亿元,增长82.97亿元,增幅第一;长江资管、招商资管和海通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均有所增长。银河金汇资管三季度则以763.84亿元的主动管理规模首次进入行业前20。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9月底,仅两家券商主动资管规模占比超出五成,分别是华融证券和广发资管。数据显示,华融证券三季度主动管理规模1993.37亿元,行业排名第五,占其资管总规模的66%;广发资管三季度主动管理规模3430.22亿元,约占其资管总规模的60%。

一家中型券商资管部总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券商资管规模下降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提倡券商降低资管通道业务规模,去年和前年券商资管增量的通道在今年都会有密集的下滑,在去通道趋势下,这是自然性的下滑;

第二是由于以往券商主动管理资金主要是来自银行,而银行负债端承压、缩表监管趋严,能给券商做的量还要减少。

“证券公司主动资产管理方面,70%的量都是银行出来的,从银行的口径上,只要负债端一有压力,最先是从券商这里有非常明显体现。”上述券商高管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称,当前券商已进入“主动管理能力竞技”新阶段。从融资到前端投资、后端投研支持,从境内业务到海外拓展,券商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资管业务的战略布局看,中信证券等综合大型券商仍以大平台、综合化的资管业务为主,而部分券商开始抢占细分领域,抢占细分市场成为众多中小型券商资管业务的策略之一。比如太平洋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围绕固定收益,重点瞄准中小银行理财服务+债券投资的业务模式。

 

 

 

 

 

 

来源:券商中国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