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下半场:玩家只剩下BAT,优酷继续“买买买”,下一个爆款在哪?

纵观中国的网综发展,节目制作公司和播放平台都呈现了从分散向整合的趋势。

作者/刘佳佳 

从几百万成本起步的《侣行》和《晓说》,到今年夏天2个亿投入的《中国有嘻哈》,“网络综艺”的身价早已经不同以往。上半年各大视频网站的头部综艺纷纷表现抢眼,近日关于网综市场的前景讨论在“优酷秋集”中火热展开。

在10月23日举行的“优酷秋集”上,阿里文娱大优酷大综娱内容合作中心高级总监鲁洁话语非常坦率——优酷在综艺方面上半场就是“买买买”,最核心的竞争力则体现在对电视“头部综艺”的采购制作上,拼的就是钱。

鲁洁还表示,目前在网综市场玩家只剩BAT,网综的投入越来越大,只有互联网巨头会不计回报地投入,明年优酷将继续加大综艺的。有了阿里的支持,优酷在网综下半场依然会选择“买买买”,但是会做更多的融合,如推出节目的“解密版”、“优酷版”,让电视“头部综艺”变得更“头部”。

数娱梦工厂了解到,在竞争对手爱奇艺用《中国有嘻哈》将网综投入抬上2亿后,优酷也不甘落后,接下来将推出的网综项目投入也将来到同等级别,平台在内容投入上的竞争继续加码。

然而面对“钱景”向好的网络综艺,关于题材一窝蜂、综艺艺人资源不足等的讨论也在此次“优酷秋集”上出现了。另一项现实的担忧是,内容端投入上去了,广告商们的钱包还跟得上吗?

年轻人最爱人设自由”   爆款要靠精准把控情绪?

不久前,一部《寻找手艺》的纪录片活跃在非主流的视线里,被13家电视台拒绝后却成为了B站的爆款。《寻找手艺》的制作非常粗糙,其制作团队被圈内人士评为“最草台的草台班子”,但它在B站上有将近40万的点击量,最惊人的是互动达到了点击量的10%。

阿里文娱大优酷泛文化中心总经理何冀兵表示,“10%的互动在做视频的人眼里,是一个高不可及的数字,我们可能花1000万都做不到。”

为什么设备简陋、制作粗糙的《寻找手艺》能成为引起这么大范围的讨论?那么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何冀兵认为是目前的社会文化底层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年轻人身上多了很多情绪和标签,其中最能形成共振的则是“人设自由”。在《寻找手艺》当中有一幕是要专门拍风,B站弹幕里就出现了很多“像风一样自由”的回复,互动量非常大。现在想要做出“爆款”,就需要对年轻人的群体情绪进行精准把控。

何冀兵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个观点,即现在年轻人正有一种新的情绪正在被激发,就是主动式探寻。也就是说节目本身不会把所有的话题都讲完,只会告诉观众一部分,其他的则调动观众主动去搜索。

“如在《了不起的村落》中,节目组用8分钟的时间把一个村落拍得非常漂亮,并将一些背景故事做了很集中的展现。在这样密集又唯美的的氛围中,观众都在问这个村落到底在哪里,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怎样的族群,以及他们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丛林,观看节目的观众恨不得身旁摆一个搜索工具。”

《见字如面》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认为,具有文化内核的综艺具有非常强的爆款潜力。高级的网络娱乐节目,应该包括感官娱乐和精神愉悦。2017年的头部网综,其实都是具备了这两点,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具有很好的认知价值,最重要的是节目能提供思考价值的输送。

在关正文看来,精神愉悦是文化内核,感官娱乐即是表达形式,二者缺一不可。“一些所谓的IP,空洞无物,缺乏内涵,所以从去年到今年的,很多备受关注的大IP一直在折戟沉沙。”但他同样批判了轻“感官娱乐”的主流意识,即行业内大量存在对感官娱乐的鄙视链,在他看来,鄙视感官娱乐,就如同在恋爱领域中否认人对肌肤之亲的需求,这很“虚伪”。

市场最缺脱口秀演员  广告投放盖不住内容的“锅”

纵观中国的网综发展,节目制作公司和播放平台都呈现了从分散向整合的趋势。

目前,播放平台基本完成了整合的初步阶段,市场上剩下的玩家追根到底也就是BAT三家。对于平台来说,网综比拼已经进入战略上“合纵连横”的下半场,团队、模式、爆款成为三大痛点,其中团队合作问题,是平台进一步拓展节目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近两年来因《吐槽大会》而一炮而红的制作公司笑果文化,成为各大平台竞逐的重点。虽然已经连续制作了《吐槽大会》、《今夜百乐门》和《脱口秀大会》这样的当红网综,笑果文化董事长叶峰仍然直言,在中国做喜剧和脱口秀节目时困难重重,找不到优秀的喜剧演员和脱口秀演员成为最大的问题。“笑果文化做喜剧脱口秀是从零开始,带着老外一起做新尝试。”

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陈晔认为,网综项目的成功在于类型化、细分化,笑果文化确实擅长制作喜剧类节目,兴格传媒则更擅长没事、家装类节目。“专而精的制作团队在市场存活概率更大,接下来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可能出一到两个爆款。”

提到细分领域的爆款,就不得不提上半年由湖南卫视推出的《向往的生活》,收视与口碑双收,还成功带起了今年的“慢综艺”之风,王征宇团队也成为平台力邀的“香饽饽”。

王征宇表示综艺风都是一阵一阵的,歌唱类以及户外竞技类节目都到了一个发展瓶颈,观众审美也出现了疲劳,“慢综艺”刚好贴合当下的群众的心理。而《向往的生活》是他做的唯一一档节目,初衷并不是因为自己向往“慢生活”,而是成本低,适合自己做。“现在大家一窝蜂的全去做“慢综艺”,市场可能又要看好闹腾的‘快综艺’了。”

《火星情报局》总导演胡明认为在网综下半场,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团队的原创能力,而原创能力则需要创作团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洞察。胡明坦言《火星情报局》里拍了很多“不正经”的事儿,自己的梦想是拍电影,如果给拥有足够多的资源,他最想去拍《三体》。

阿里文娱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则从广告投放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网络综艺的下半场,其实不缺内容,但很可能缺广告商。

他提供的一个数据对比是,从2016年11月到现在12个月以来,整个市场上广告的投放总额,可能小于全中国所有制作公司的投入预算。

“这就意味着网综市场上,广告这个‘锅盖’未必盖得住内容这口‘锅’,同时也意味着新出现的网综节目,在第一季的招商上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更有可能招不到商。”宋秉华表示。

目前来看,不管是内容创作还是广告招商,在网综“下半场”,各家制作公司和播放平台都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局面。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马太效应也将愈加明显,头部内容和头部广告投放永远是稀缺的,谁能“肉食丛林”中收获众人的目光以及广告商的青睐,已经成为了一个愈加艰难的命题。

来源:数娱梦工厂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