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7年9月30日上映的开心麻花新作、第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面对国庆档多部影片的竞争,从预售开始便一直保持首映当天预售票房第一。
在开心麻花的前两部电影中,《夏洛特烦恼》做到了让观众全程爆笑,而《驴得水》则用内涵丰富的黑色幽默讽刺,给予观众远超于其他国产喜剧片的解读空间。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羞羞的铁拳》,其整体喜剧风格同两年前同样在国庆档上映的《夏洛特烦恼》一样,将爆笑发挥至极致。
《羞羞的铁拳》故事十分简单,艾伦饰演的艾迪生靠打假拳为生,而马丽饰演的马小则是揭露黑幕的体育记者。当二人因为一次意外互换身份后,便开始了以他人的身份进行生活的爆笑故事。
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建立在一个经典的喜剧套路“男女魂穿”之上,在无数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甚至小品、相声当中都屡见不鲜,是老到不能再老的梗。如何让老东西焕发新生命,是这次开心麻花团队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挑战。
可以说,整部影片用尽全力地挖掘着这一主题潜在的可能性。不管是互换身份后的马丽进入女性浴室,还是互换身份后的艾迪生刚站上拳台就下意识地捂住胸口。这些桥段,或多或少可能都能在其他的作品、甚至想象中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然而,当创作团队将这些可能发生的桥段中最爆笑最合理的部分全部集中起来,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效应。即便整部影片的笑点都建立在男女互换的基础之上,却依然能够在每一个笑点将观众引爆。
要完成这些表演十分困难,需要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恰到好处的角色把握。《夏洛特烦恼》中,撑起表演的,除了沈腾、马丽两位主角之外,还有一众开心麻花团队的“同学”,艾伦、尹正、宋阳等人的表演都令人印象深刻。而《羞羞的铁拳》中,进行表演的核心,则落在“正方”铁三角的身上。在海报上将饰演张茱萸的沈腾同马丽、艾伦放在一起,可能只是影片的一种宣传手段,这次在片中真正与马丽、艾伦站在一起形成“铁三角”的,是饰演马东的田雨。
田雨并非开心麻花的成员,在《夏洛特烦恼》中,他饰演的是学校的王老师。在电视剧、电影、舞台剧都均有不少作品的他,在此之前并没有同开心麻花团队合作过。在参演之前,甚至连原版话剧也没看过。
类似的创作模式、同样的舞台经验,以及彼此认可的价值观,让他们之间的合作融洽且成功。正因此,让田雨得以在《羞羞的铁拳》中与开心麻花进行二度合作,并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马东。
马东在年轻时因赌博,害的马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他本人也在马小的举报下被“扫黄打非”抓进公安局。马小口口声声恨着自己的爹,想要好好上学考到里父亲很远的城市,却因希望能够举报组织拳手打假拳的他,毅然选择成为体育记者。两人在“相爱相杀”中冰释前嫌,这段命运让田雨也笑称是没办法,毕竟,是因为马东从小离开女儿,才让孩子她妈给孩子取了个马冬梅的名字(官方认证彩蛋)。
这次参演《羞羞的铁拳》之前,田雨依然没有看过原版话剧,但这部影片将田雨的喜剧细胞更加戏剧化地释放出来。连续两部影片的合作,也让田雨对喜剧的认知,从一开始的“试试”,到了现在变成“是我骨子里的东西”。
界面娱乐对话《羞羞的铁拳》主演田雨:
界面娱乐:您在《羞羞的铁拳》里饰演的马东。他算是一名大众意义上的失败者吧?
田雨:他是一名不靠谱的父亲。为什么叫马东?因为在《夏洛特烦恼》里马丽饰演的角色,正是因为小时候父亲走了,她才叫马冬梅。这是一个小彩蛋。
回到《羞羞的铁拳》,马东这次的女儿,是马丽饰演的马小。马东为了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去哪个城市他就到那个城市。他目前的工作是给艾伦饰演的艾迪生当经纪人,专门给他安排打假拳,但这样反而更加无法得到嫉恶如仇的女儿的认可。
界面娱乐:您在片中算是一名非常关键的角色,不仅串联起马小和艾迪生,还是沈腾饰演的张茱萸的师兄,可以说是故事里非常核心的人物了。
田雨:对。当然故事的核心还是这些喜剧中的点,而我和马丽之间温情的部分,也会在整个喜剧架构中,让观众舒缓。马东内心的动力就是要对女儿好,差不多是女儿奴这样的一个人。而且也是因为在练功的时候救女儿不成功反倒自己冲下河去,才把尹正和王智的角色给引出来,也算是另一个跟《夏洛特烦恼》有关的另一个彩蛋。
界面娱乐:您在《夏洛特烦恼》中的角色虽然没有如此重要,但王老师的形象很深入人心。
田雨: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角色。其实我家里人基本都是当老师的,我对这一职业有着更多的观察。当然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老师,并不是王老师那样的形象。
一开始,我是觉得王老师这个人物是有问题的。因为他总是跟学生收这收那,还主动要东西。但后来再好好研究,实际上这个传统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因为那时教书先生都不容易,加上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关系。我们小时候不会这样,那时大家条件都差不多,但现在似乎又有点恢复这个传统。但王老师也有可爱的地方,在流氓欺负学生的关键时刻也会出手。正是做到了这些不同方面的展现,所以大家才会比较喜欢这个角色。
界面娱乐:开心麻花的电影基本都是话剧团队的演员们参演,您是如何开始同开心麻花团队开始合作的?
田雨:因为《夏洛特烦恼》,包括这部《羞羞的铁拳》,都是新丽传媒参与出品的,而我之前同新丽传媒合作了电视剧《大丈夫》、《小丈夫》、《虎妈猫爸》,建立了信任,这两部电影我也就有机会参加。
界面娱乐:既然合作一次后有了第二次,而且在《羞羞的铁拳》里您的戏份也明显提升,那您对他们关于电影和喜剧的理解都还是比较认同的吧?
田雨:我和他们还挺能融合在一起的。跟其他的喜剧创作相比,他们还是挺有特点的。其他的喜剧有点像太极拳,柔和当中还带着善意,会让你偶尔会心一笑,但开心麻花的喜剧是硬功夫,哪里应该有爆点就直接爆发出来。这样的方式,对技术和表演能力方面要求得更多,表现手段的要求也多。
另一方面,我在毕业后也积累了很多舞台上的表演经验,而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也带着很浓烈的舞台剧的色彩,所以我和他们很容易融合在一起。至于我的意愿,也是因为开心麻花传递的价值观,包括温情、正义等,都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
尤其是通过《夏洛特烦恼》进行的第一次合作十分重要。刚开始大家不是特别熟,而且我进组时他们已经拍完了一部分。之前我只在春晚和电视剧上看过他们的表演,《夏洛特烦恼》的话剧我到现在也没看过,包括这部《羞羞的铁拳》的话剧也没看过。我就想看看他们演电影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想到他们结合的特别好,我就想着自己之前的经验,有哪些是跟这个团队契合的,就把这一部分拿出来用,再加上闫飞、彭大魔两位导演对现场的梗抓的很准,让这一次的合作很顺利。
界面娱乐:他们能够展现这样的硬功夫,也是因为这些笑点都是经历了无数次舞台的考验吧?
田雨:对。在舞台上,只能通过语言、形体和情节去做喜剧,只能在这一个空间里呈现,没办法用其他方法去强调。当你用电影这种形式来表现喜剧的时候,不仅可以运用那些方式,有些笑点还可以用剪辑、音乐等方式去增强。
界面娱乐:您说到会运用自己之前的部分经验与开心麻花团队进行融合,您过去在舞台上也饰演过类似这样的角色吗?
田雨:没错,之前在舞台上其实积累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尤其是和田沁鑫导演合作的《明》,编剧是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这个剧是因为莎士比亚戏剧节的邀请,要用中国的故事与莎士比亚的故事相对应,田导就选择了《李尔王》,里面的老王就是朱元璋,跟三个女儿呼应的就是三个皇子。我在里面是弄臣的角色,也就是明朝的太监,造型也很有意思,穿个小裙子、一身粉。所以其实我在舞台上积累了很多具有喜感的角色。
界面娱乐:在陈凯歌导演的《猫妖传》中您饰演的也是太监高力士。当年在《明》中的经验也很有帮助吧?
田雨:对,而且在饰演之前,我也研究了从汉代开始沿袭了近2000年的太监历史。唐朝和明朝的太监有很多不同,而且高力士本身也是骠骑大将军,在唐玄宗最危难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人。当然《猫妖传》呈现的还是陈凯歌导演需要的高力士,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小部分。
界面娱乐:说回到您和开心麻花的合作上。其实上次《夏洛特烦恼》是闫飞、彭大魔首次担任电影导演,而这次《羞羞的铁拳》里,合作的宋阳和张吃鱼也是首次执导电影。跟他们的合作,同上次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
田雨:他们团队的特点,就是所有人都是通过舞台剧混在一起的,最开始的源头只有一个想法,所有的戏都是舞台剧工作坊的性质去创作完成的,演员在这个戏的剧本阶段和最终呈现的形式上,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和作用。其实当年《暗恋桃花源》也是这样创作的,李立群、顾宝明老师一组,金士杰、赖声川及其爱人几位老师为一组,分别创作桃花源和暗恋两个部分,甚至都不在一起排练,十几天之后再来互相搭戏,看哪里不舒服就改掉,最终完成一部戏。而在不同版本中,都会根据不同的演员进行调整,甚至会根据巡演时不同的城市进行细微调整。
开心麻花的电影创作也有些类似,有了想法后,把整体结构创作出来,大家再一点点进行丰富,也会根据市场再有一点点变化。
界面娱乐:这也算是开心麻花有自己演员团队的一个优势吧,合作多年默契度高,档期方面也比较容易沟通。
田雨:这是他们的优势,而且他们创作的剧本,交给其他的演员来演,又不一定合适,因为这些角色的很多特点就是根据某位演员来创作的。
界面娱乐:那您在拍摄《羞羞的铁拳》时,会对马东这一角色提出一些建议吗?会被两位导演采纳吗?
田雨:我会提一些意见,他们听的话就听,不听的话我也会信任他们。我很尊重导演的意见。包括去年我跟一位年轻导演合作,拍了一部作者型艺术片。我们演员提的意见,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的,但是能不能跟导演的故事、内核融合,还不一定。有时候你以为是帮了他,但实际上会破坏他的整体风格,等下次再表达时,他可能就不知道什么地方对、什么地方错了。因为我愿意合作的导演都是踏踏实实讲故事的,不是为了炫技胡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导演越是年轻,越需要更多的自信,毕竟年轻导演的价值,就在于他跟别人不一样。
界面娱乐:在短时间内,跟不同创作方式的团队进行合作,会不会进行比较?
田雨:对我个人来说,只要是做演员,其实都是一样的。我跟一位老先生聊过,演员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厚积薄发的事,不断积累对生活的理解,对不同人物命运的理解,最后通过作品去传达。所以不同的合作形式、创作形式我都接受。
界面娱乐:舞台、电视剧、电影等不同载体的表演您都有丰富的经验,最爱的还是舞台吗?
田雨:其实我没有偏爱,每个都必须得适应。舞台的话,要去适应灯光,以及每场不同的观众。电影的话,要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里,拿出最精确的表演。电视剧是一个长期的好几个月的积累,一场场戏的积累,像连环画一样。这些形式要求的技巧和能力都不一样。
而且不同的形式都是有限制的,有的人喜欢舞台,可能是因为觉得从表演的角度说是比较完整的。但其实限制也很多,你不可能每天状态都很好,这个没办法控制。另一方面,观众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在外地巡演,我会遇到打电话的、嗑瓜子的、追孩子的。
电视剧、电影的表演是切碎的。实际上切碎的话,要求也很高,要完成一个短镜头、长镜头或者和大家一起配合,都是技术性的不同。
界面娱乐:其实总的来看,您塑造过的角色风格很多,而且是塑造正统角色比较偏多,不过在最近几年,似乎更集中在喜剧上。为什么会开始钟爱这一风格?
田雨:因为我想多尝试。有时我会在微博上回顾自己这一年中所演的所有角色,因为很多时候我会想,自己在这个风格之后,还能演绎什么样的人。只要觉得找我拍的这个戏里的角色是有价值的,或者是我希望去尝试的,我都会接,没有想过非要将自己定型在哪一类里。
界面娱乐:对不同的角色都抱有好奇心,想挖掘更新鲜的自己?
田雨:对。演员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角色、甚至一瞬间,是契合那个人物的,但一辈子的时间都是在积累,很有可能最终这个角色的到来只是一种巧合,没办法设计。我肯定不演的角色,一种是不喜欢的,另一种是没有经过认真创作的角色。
这是一个积累和实验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失败的时候,就当试错了。知道不适合这类角色后,我可以少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喜剧正是我尝试接触后,觉得比较成功的表演风格,是我骨子里有的东西。当然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现在观众也都需要喜剧。
另一方面,当我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大家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高了,我也会去尝试拍摄一些小成本制作的作者型电影,比如我早年也拍了《耳朵大有福》、《钢的琴》,包括去年,我参演了宁浩的坏猴子工作室支持的一位年轻导演的戏。我依然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群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