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罗奇:中国经济为什么韧性十足?

史蒂芬·罗奇认为,高储蓄率使得中国经济韧性十足,不会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因为资产泡沫和债务问题而导致危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近日表示,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高储蓄率使得中国经济韧性十足,不会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因为资产泡沫和债务问题而导致危机。

罗奇7月25日在Project Syndicate刊文指出,经历了连续六年的放缓后,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速看起来正在逐渐回升,这又一次证明消极论者是错误的。上周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为6.9%,超出了2016年6.7%的增速,也远高于国际上的一致预测。

罗奇现任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此前曾担任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并长期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们在争论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时过度关注总体GDP数据,忽视了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这一深层背景。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次巨大的结构性转型之中,即制造业主导的生产型模式让步于日渐强大的服务业主导的消费型模式。”他在文中说,“这意味着,GDP的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从投资和出口的超快速增长,转向增长相对缓慢的国内私人消费。因此,一定程度上总体GDP的放缓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有关中国经济脆弱性的看法应当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考量。”

罗奇指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泰国、印尼、韩国和台湾地区相继遭遇经济危机,中国曾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个。但当危机停止蔓延时,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很大冲击。1998年至1999年的实际GDP增速短暂放缓至7.7%,此后十年年均增速升至10.3%。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也同样展现出韧性,2008年至2009年均增速仍然保持在9.4%。“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经济在危机期间表现出韧性,2009年全球GDP可能不会仅仅收缩0.1%,而可能是1.3%。那将是二战后全球经济活动最大的萎缩幅度。”罗奇说。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集中在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收紧这两个不利因素上。悲观者认为,中国会出现类似于日本那样的经济停滞。但罗奇认为,西方人的判断又一次失准。“与日本一样,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经济体,巨额债务中的大部分债权人是自己。如果有区别的话,相比日本中国拥有更多的缓冲资源来避免可持续性问题。”他说。

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总储蓄率有望在2017年达到GDP的45%,远高于日本28%的储蓄率。虽然日本总体公共债务达到GDP的239%,但已经得以避免主权债务危机。“中国拥有远远更多的储蓄作为缓冲,主权债务负担也更小(占GDP的49%)。与日本一样,中国能够更好地避免此类危机”。

罗奇说,中国经济还受到周期性弹性(cyclical resilience)的支撑。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1.3%,这与前几年形成鲜明反差。此前几年,出口正是受到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疲弱的影响。同时,2017年上半年零售额同比增长10%(经通胀调整),大约比6.9%的整体GDP增速高出45%,“反映了家庭收入的显著增长和电子商务日渐强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可能被低估”。

当然,罗奇也承认中国经济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债务高企。2016年底,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率约为157%(2008年底为102%)。他说,由于大部分债务集中于国有企业,这使得国企改革在未来数年更加迫切和重要。

二是房地产市场。罗奇说,正在壮大的中产阶级需要负担得起的住房。中国的房价自2005年以来上涨了将近50%,接近全球正常增幅的五倍(据世界清算银行和IMF全球房地产观察)。“显然,住房负担能力是一个正当的关切”。

但另一方面,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0年的不到20%上升至2016年的56%以上,并且很可能在2030年达到70%。未来10到15年,城市人口可能将保持1%-2%的年增长率。他说,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那些完全城市化的主要经济体不同,享有充裕的需求侧支撑。

“中国的挑战在于,要在不引发过度投机和危险资产泡沫的情况下,谨慎管控房地产供应,以满足城市化带来的需求。”罗奇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