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过亿的出海互联网公司,值得加入吗?

无论是作为技术人员还是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加入一家专注出海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不失为一个对职业发展相当有益的选择。

30 多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业务上的拓展始终没有停下脚步。从联想收购 IBM 的 PC 业务到时报广场上的中企广告,业务出海一直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有着巨大吸引力。但对于传统企业,出海的前提往往是在国内市场已饱和状况下,寻求更大空间和用户群体的业务拓展行为。

在当下,互联网出海成了新的广受议论的话题,对于普通求职者,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出海互联网公司里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他们通常都在做些什么业务?这些公司值得加入吗?

什么是出海互联网公司?

所谓出海互联网公司,从字面上理解相当宽泛,以海外市场为业务拓展目的地的中国境内注册的互联网公司,均可被视为出海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出海的发轫期应该在2008年,苹果在这一年发布了 iPhone 3G 版和官方的应用商店 App Store,中国 App 开发者的移动出海风潮就此被拉开。但当时仍然存在一些团队,以更另类的姿态,从海外的手机应用论坛着手,在相同的时间段选择了出海谋生。

2008 年,三位微软的工程师聚在一起,试用了当时正热的新款 HTC 手机,当他们用电容笔敲击触屏键盘时,首先感受到的却这块产品的鸡肋感——密集的键位排布让手机自带输入法产生了极不友好的用户体验,使用者很难在行走的环境中准确输入信息。简直糟糕透了,他们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一款输入法。

几个星期后,这个输入法的原始版本被设计出来,原始版本支持英文输入,与传统的 26 格键位不同的是它使用了九宫格作为字母输入通道。几个工程师自己体验一番后,发现打字效率与流畅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他们以此为契机,辞职进行创业。触宝的创始团队就这么组建了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触宝的创始团队将产品上传至一个北美的技术论坛供用户免费下载。一个礼拜后,下载次数达到 10 万。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移动出海时代的标准化流程:初出茅庐的创业团队,避开了近在眼前的中国市场,直接将产品推向海外,在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这样的平台上获取用户和他们带来的产品反馈。从早期的移动出海到 2013 年兴起的工具类产品出海,再到当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出海热潮。他们一到构成了出海互联网公司中的主流群体。

产品为什么要出海?

在今年六月,100offer 连续接触了多家以出海业务闻名的创业企业,包括触宝、动动和赤子城。我们对这几家出海企业从程序员到高管进行了一系列访谈,探求企业何以做出产品出海的决定。根据访谈所得结果,100offer 将互联网创业公司出海的缘由归纳为以下几类:

来自国内大厂的竞争压力

李巧玲是触宝的五个创始人之一,出海对于她的团队而言,理由并非高瞻远瞩式的光鲜。「08 年我们开始做输入法的时候,国内的搜狗输入法、梅花输入法都已经在 PC 端很强势了。正巧那时安卓系统刚刚推出,我们很难在国内和他们竞争。」

好在触宝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多出身跨国公司,他们直接制作的这款英文输入法产品在一周取得 10 万次的下载量让李巧玲备受鼓舞,同时还有不少用户反馈了电子邮件,对输入法产品提出一系列建议。「这事能成。」她想。

国内应用平台的渠道分散

2012 年左右,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概念正在风口上,大量同质化的应用商店冒出,各自为营进行竞争。如此破碎的应用分发渠道,无疑增加了小型开发者的产品推广难度。而海外市场则基本可以视为 Google Play 与 App Store 平分天下。开发者只需要在两家——而不是数百家平台——发布自己的产品。

刘春河在 2012 年改组了自己的创业项目赤子城,他将业务重心从此前的美术课程培训、软件培训、软件外包转移到了桌面工具产品,但当时国内面临的环境却是各家巨头的应用商店里都拥有自己的桌面应用,市场已是红海一片了。

「我们根本拿不到任何投资。市面上有上百家应用商店平台,他们都推出了自己的桌面应用。」赤子城的 COO 李平在后来回忆。经过一系列争论与前辈的指点,赤子城决定把注意力放到海外市场,在 Google Play 和一系列技术论坛上推广了自己的产品,并收到不少反馈。几个月后,下载量达到了 10 万。

国内用户付费意识薄弱

关于知识产权付费的问题始终困扰着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这一点同样在试图创收的应用开发团队中发生,相比起当时认为「互联网产品就该免费」的中国网民,海外市场的用户支付教育普遍比较成熟,软件使用者的支付意愿较高。这一定程度上对开发者形成了经济上的吸引力。

触宝输入法在免费发布大获成功后,开始针对海外用户推出需要付费的更新版本。以授权费的形式取得软件服务收入,李巧玲和她的同事们为触宝输入法制定的下载授权费为 13.99 美元。结果发现有许多用户欣然完成了付费更新,这给触宝团队增加了一定的实时收入,同时让他们对海外的市场环境感到大受鼓舞。

谈及这一点,李巧玲表示国内和海外的应用玩法太不一样,即使在今天,中国的用户仍不习惯下载授权费的支付模式,反倒是免费增值服务在最近几年逐渐大行其道。

国内应用商店排名机制不透明

与海外的谷歌、苹果等成熟的平台生态建造者不同,曾有一度,国内的应用商店风气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在应用商店内部,对本平台原生的 App 应用颇多偏重,应用排名机制不透明。这使得没有大厂背景的创业项目极容易遭遇不公正的竞争。

2012 年末,微软出身刘越正陷入深深的疲惫中,他和另外两位技术流合伙人 Michael Caldwell 和李磊在这一年的年中开发了一款名叫「动动」的运动健康类 App,但半年过去了,产品丝毫不见起色。

第二年年初,刘越痛定思痛,带领同伴反思了产品性能和运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动动做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同时决定以英文版的形式在 App Store 上发布,尝试在海外用户中收获一些反馈。两个月后,动动的海外版产品 Pacer 在 iOS 上发布,更新后的版本加强了用户健康数据采集等功能,它在 2013 年 3 月得到了 App Store 官方的推荐,数月后,Pacer的iOS用户突破了一百万。

出海之后的收获如何

由于海外市场的竞争环境与国内区别显著,在某些关键事务上的掉以轻心会给轻率的出海创业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尤其当涉及当地法律、当地税务、知识产权及专利等方面的争议时,一定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另一种出海业务的思路则是寻求「放之四海皆准」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摆脱对于当地语言、文化的依赖,寻求最贴合全球化思维的产品思路。

在以下的出海企业案例里,你将同时看到这两种思路是怎样让他们的出海的道路上冲出重围

触宝:从出海创业到重返中国市场

2009 年是触宝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成为了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当年的全球总冠军,MWC 是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权威展览会,自 2007 年以后一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那一年,李巧玲在巴塞罗那亲眼见证了自己团队的获胜。

在晚宴的最后环节,舞台上的主办方大声报出触宝名字之前,李巧玲和她的同伴王佳梁从未想到过这种可能。

「我们当时才创立不到一年,就是抱着去见识一下的心态。结果一出来我们都傻了。」对于触宝团队而言,参加一次这样的盛会更像是长途旅行的机会,在经过几轮初赛后,巴塞罗那的组委会决定给予这家企业决赛入场券,这意味着至少有一位成员的全程交通与住宿费用可以被免去。至于最终会取得何种结果,李巧玲和王佳梁没有想那么多。

触宝创始团队

在此以前,还没有亚洲公司获得过此项殊荣。当确定得奖的正是自己的公司后,触宝的 CEO 王家梁将巨大的奖杯使劲举过头顶,在场的中国媒体也头一回认识了这家来自中国的黑马。

巴塞罗那的收获不单单是一座奖杯,还有慕名而来的签单客户,触宝的井喷式发展就此起航。

另一个转折点,李巧玲认为是 2011 年发生的与软件巨头 Nuance 的那场专利侵权官司。触宝是这场官司的胜诉方,这解决了困扰他们已久的侵权问题,因为 Nuance 的控告,几乎有一年的时间触宝在海外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但最终的胜诉为他带来了洗刷清白的机会。

「胜诉意味着你的对手之前的舆论攻势全部成了免费提供给你的宣传。对于原本的合作商来说,他们对于产品的顾虑也就通通打消了。」

但胜诉之后的触宝,开始了思考转型的过程。在过去,与竞争对手们类似,触宝的产品仍以下载授权费的方式从用户方获取盈利,但授权费所产生的收益天花板可以被明确看到,李巧玲和她的同伴思考了半天,决定放弃产品授权费用,转而开发免费增值服务收入。这对于触宝是一次壮士断腕:「我们将自己最赚钱的一块业务给砍掉了。」

事后证明这一切都值得。与偏重应用软件思路的海外竞争对手们相比,触宝提前看到了新的运营模式潜在的收益。这正是几年来中国企业在模式创新上颠覆国际标准的一个例证。而对于后来加入的一些同来自中国的输入法品牌,知识产权则成为了触宝最大的优势,它让触宝在厂商合作方面保持着最大的竞争力。

曾经为了避开同类大厂产品的挤压而不得不出走海外,最终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李巧玲觉得还是不应该错过国内的互联网产品爆发期。2012 年,他们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用户定制的通讯应用触宝电话。

这两款应用成为今天触宝科技的拳头产品,李巧玲会在聊天时反复强调,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纯做出海业务的企业了。

赤子城:帮助更多中国出海公司

刘春河在 2017 年开始了造势运动,就在 100offer 参观赤子城总部的前一周,刘春河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这位一直声称自己要建立一家伟大公司的创业者,感到应该增加自己在国内的曝光度了。

在过去的两年内,赤子城经历了公司人员和结构体制的快速迭代。从几十个人的小团队膨胀到了 300 人以上的规模。为了将草莽出身的创业团队整理成具有完善典章制度的现代化企业,刘春河聘来了专业的 HR 总监为其设计人力资源架构和福利制度。

赤子城创始人刘春河

「公司到了这个体量,就要开始优化结构。」李平如此解释一年来公司架构上的变化。除了 COO,李平还兼管技术团队。回顾创业早期在海外论坛上推广产品日子,刘春河和他的团队疯狂地在评测网站上注册账号上传产品,在社交网络上建立产品页面,并与北美的技术博客们用邮件沟通,寻求流量上的交叉换量。在主打产品桌面工具以外,赤子城先后开发了多款副产品(Side Project),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赤子城主题壁纸。

「当时最疯的时候我们要自己 P 上百种主题,工具有时候用的就是美图秀秀。P 好了再上传到 Google Play。」2013 年 5 月,赤子城的桌面工具 Solo Launcher 正式上线,3 个月后,10 万下载达成。李平告诉同伴:「这辈子做过一件 10 万人用过的产品,就算死也值了。」

4 年后,赤子城的累计用户突破了 6 亿,李平却显得平静了很多,「我们毕竟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快速发展当中,2015 年初公司才二三十人,其实扩展最快的时间就在这两年。」

他乐于去展示自己对于赤子城未来的种种探讨或描绘。作为一家出海公司,赤子城的出海网络遍布美国、拉美和东南亚市场。对于备受国内大厂青睐的印度市场,李平则认为其基建尚未完善,并不适合赤子城这样的创业公司进入,更可取的选择是泰国与印尼:「东南亚和中国的文化相近度比较高,其次,泰国和印尼这两个国家的应用市场比较成熟。」

印尼的 2.6 亿人口中,有 1.2 亿已经是互联网用户,这一点在赤子城看来,其市场要大于人口基数更大的印度。「从前岛屿之间铺设光缆是很麻烦的,但有了移动设施以后,无线信号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印尼直接越过 PC 阶段进入移动时代了,用户不用再重新培养。」

与公司规模相比,赤子城产品用户上的扩展也不逊色,这些产品包括 Solo Launcher、Solo Locker 等应用,以及名为 Solo Ads 的广告平台。

2016 年,赤子城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移动广告变现平台 Solo Ads,通过这个平台,赤子城能够为其他出海企业提供相应的营销变现服务,促进出海企业间的行业繁荣。

目前,广告平台是赤子城的主要盈利来源,这不难解释他们对于广告平台技术团队的需求。在刘春河的构想里,赤子城的产品矩阵里一定还会增加更多元化的产品内容。

动动:大健康是普世的需求

在取得国际化转型突破后,动动科技的三位技术创业者在人工智能的研发道路上越走越深,他们研发并优化了 A-tracking 运动跟踪算法。并将位置移动判断、运动跟踪等功能做到同类型应用的顶端。

用了 4 年时间,动动的全球用户达到了 6000 万的规模。对于这个数字,李磊认为并未超出预期。

动动CTO 李磊

「我们一直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说在健康这件事情面前,人人平等,吃糖多了就得胖,卡路里多了就得消耗掉。这是个普世的事情。」李磊相信动动的商业逻辑理应放之四海皆准,海外与国内用户的区别更多是存在于年龄分布层面上,国内用户更加年轻。

国内用户与海外用户的行为特性在动动的两款产品上同样得到了体现,动动的海外版产品 Pacer 上内置了付费内容,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专业的私教式指导和健康数据分析服务。目前动动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来自 Pacer 的用户购买服务。根据公开资料得知,截止去年 8 月,在 Pacer 的 2700 万用户中,付费用户已经接近 1%。

围绕大健康领域,动动希望能够对这一需求进行充分挖掘。「我们想在未来一步一步做得更加专业一点,包括加强与权威的医学机构的合作。」尤其当用户数据量达到较大规模时,李磊认为将来有不少大数据方面的整理工作值得动动去做。

但李磊同样不忘强调,动动终究是一款面向希望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普通人的应用,这使得动动有别于从事将医疗事业互联网化的创业项目。对于远景,刘越和李磊拥有一致的目标,那就是为所有普通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程序员在这些公司会面临哪些挑战?

移动出海时代的一大特色,就是重产品,轻资产。工程师成为这些创业项目的重中之重,就连创始人们,也几乎人人有技术背景。某些关键岗位上的工程师,更是一将难求。

行业经验差异

阿难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关键岗位上的角色,阿难是他在公司的花名,他负责赤子城的广告平台方面的技术支持团队。进入赤子城以前,阿难在广告公司里待了不少年头,但他一直感到传统的广告公司始终无法发挥技术真正的价值,偶然机会下,他进入到了赤子城。初来乍到,阿难不懂什么叫出海业务,他只是隐约听说这家企业做的内容里涉及到广告平台,并且用户规模不小。

「我来的时候,赤子城基本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的时期了,每天的流量差不多在几千万左右。继续往上涨,就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数据库、缓存、高并发等方面的状况。」

对于团队需要的技术内容,阿难的看法是拥有广告行业背景的程序员至关重要,「因为有没有在广告圈做过,对产品的审美和理解,思维上的差异还是蛮大的。」说起干这一行稀缺的人才资源,他不假思索说道,「广告领域最缺的还是大数据工程师,实际上不只广告,整个市场都缺。」

地理时区差异

阿难加入之初,广告平台的技术支持团队人数在十个人左右。他的到来增强了赤子城的技术支持能力,在他们的调整下,工程团队的编程语言也逐渐从相对简洁的 Python 转移到 Go 或 C 语言。「大数据这块的项目,就是使用 Go 的团队在专门开发。」

作为技术本身,处在一家出海互联网公司,本身与全球各地的用户需求接触并不算多。在阿难看来,大部分需求都是共通的,但偶尔会需要解决有关地区的差异化带来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不同时区产生的时差。

「我们就把所有的时间打成 UGC 的时间,比如说日本的用户需要看他数据的时候,直接将时间点换算成他们时区的时间点。这样就能保证我们时间点是统一的,之后再对外开放。」

对于赤子城的技术方向,阿难的看法是拥有广告行业背景的程序员至关重要,「因为有没有在广告圈做过,对产品的审美和理解,思维上的差异还是蛮大的。」说起干这一行稀缺的人才资源,他不假思索说道,「广告领域最缺的还是大数据工程师,实际上不只广告,整个市场都缺。」

语言文化差异

负责触宝输入法安卓开发的 Terry 对于海外用户的习惯反馈则要更加亲近一些,作为一款输入法应用,触宝拥有超过一百种不同的语言版本,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在 Terry 的直接参与下被开发出来。这要求 Terry 必须去了解这些陌生国家使用者们的母语。

「语言版本上的扩充,最初是出于手机厂商的需求,他们会发一些资料给我们,我们基于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去研究相应语种的一个输入习惯问题。」

Terry 和他的团队逐渐开始在没有厂商需求的情况下寻找一些小众语种进行版本更新,他自称当时的状态有点疯狂。

「我其实根本不懂语言学方面的东西,但因为接到任务要支持 70 多种语言,那就去支持吧。一开始只能对着资料一种语言一种语言地做。但做了几个版本以后,发现语言有共同的地方,语言框架很多都类似,只需要将字典内容替代一下。于是就研究了一下,写了一种自动化的程序,来催动不同语言版本的更新。」原本预计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最终在半个月左右完工。

Terry 在 2012 年毕业后加入了触宝,此后五年一直待在这家公司成为技术骨干。出海业务给他带来的收获之一是视野的拓展,2015 年,Terry 被派往西班牙参加当年的巴塞罗那通讯展,2017 年谷歌 IO 大会前夕,谷歌邀请了触宝一部分工程师组团前往观看预演场,Terry 是其中之一。

技术环境差异

如李巧玲所说,触宝的企业基因里根植了工程师文化,因此在类似的跨国交流活动中,触宝鼓励表现杰出的技术人员参与进去。在硅谷,触宝拥有自己的机房和办公室,Terry 的一位伙伴在两年前作为大数据科学家被派驻过去。

「一开始,可能两个月会回国一次和我们同步工作,硅谷的办公室上正轨后,基本就是半年回国一次。」作为全球拥有七亿用户的应用,触宝在海外仅设有五个人的办公室。

「为什么我们要在硅谷设置一个大数据的团队,因为这方面的人才确实是硅谷的优势,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在硅谷直接组建团队,比国内培养要好。」术业有专攻是出海公司们的普遍共识,通常对于某些涉及尖端技术的研发团队,硅谷仍然具有傲视全球的人才储备,而对于中国开发者普遍具备雄厚经验与实力的客户端产品,在国内组建团队才是最优配置。

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常见的现象——并不需要过多的线下团队,仅仅依靠 Google Play 这样的应用平台就能完成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跨国沟通。

团队规模

互联网产品的出海,往往根植于创业团队避开国内大厂锋芒的创业背景里,这印证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多数出海项目本身仍处在艰难的起步期,尤其对于那些在国内和海外分别发布了产品的创业团队,他们往往会遭遇产品迭代上的效率难题。

动动的 CTO 李磊对此也感到头疼,「我们的产品迭代周期一直是比较慢的,三到四周才会迭代一次,其实没别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技术团队规模很小,只能先做一块,再做另一块。Pacer 和动动没法同时迭代。」

对于小规模的团队,李磊非常重视员工的单位产能,他认定没有一个岗位是应该出现效率浪费的。对于目前的短板,这位技术男非常坦诚地承认,「我们现在需要两类人,一是业务逻辑型人才,或者说 Product Engineer,产品工程师;第二类人是架构师,我们需要对流量架构问题认知比较清晰的人,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到我们。」

出海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怎样?

过去几年中,互联网公司出海经历了从移动出海到内容出海的演变,中国的创业者对于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显得得心应手,也更为自信。过去的中国公司时长因对国外法律环境或者税务环境缺乏了解而吃亏,这类的教训在今天的出海创业者中往往在创业之初就能得到警示。

几乎每一个出海项目的实际操作者都向我们提到,到了国外有两类人必须先招募到,一是法务人员,二是税务人员。他们的经验能帮出海公司少走很多弯路。另一个异口同声的反馈是,海外的用户往往更加乐于交流,他们愿意将自己体验产品的感受与质疑写进邮件传递给开发者。

在 100offer 所接触到的出海创业者里,他们都坚持认为,对于新一代的创业群体,出海仍是一条值得选择的道路。虽然国内的商业模式很发达,市场优势也多,还海外市场仍然是一个相对来说对初创团队更友好的市场环境。

那么,一个出海互联网公司到底是否值得加入?100offer 认为,无论是作为技术人员还是作为创始团队成员,加入一家专注出海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不失为一个对职业发展相当有益的选择。

就互联网产品而言,海外市场的应用发布渠道相对单一、规则比国内更加透明,能够为早期公司提供相对健康的竞争环境;另一点在于,如今中国互联网创业项目的出海条件已经远远胜过七八年前了,无论是变现渠道还是推广模式上,中国团队既有前辈经验,又可以搭乘Copy from China 的东风。以互联网人口计,出海公司面对的市场更是中国市场的数倍规模。

可以说,出海公司本身就意味着其在生存环境和机会上会优于在国内进行创业的团队。此外,加入出海互联网公司,还会为自身必须应对的由于不同地区地理文化产生的差异问题所考验,比起同质的程序问题,这类挑战更能为求职者本身增加技术阅历与差异化的思考方式。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