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继续大手笔投放资金 操作取向转向“不松不紧”

在金融“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央行的操作取向正在从前期的稳健中性略偏紧转向“不松不紧”。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本周首个工作日,中国央行再次通过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注入千亿级资金,以缓解月末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紧张。分析师认为,在当前金融“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央行的操作取向正在从前期的稳健中性略偏紧转向“不松不紧”。

周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受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降较多,因此,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100亿元。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4100亿元,创近五个月新高。

分析师指出,央行连续大规模向市场投放资金,呵护季末流动性平衡的意图十分明显,短期内市场利率不会大幅上行几乎已成定局。

在央行大规模注资的情况下,市场做多情绪推升国债期货大幅走高。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9涨0.59%,报95.93元,5年期主力合约TF1709涨0.37%,报98.235元,均创4月14日以来新高。

兴业研究和国信证券分析师均指出,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已经出现了微调,从稳健中性名义下的“偏紧”转化到“不紧不松”,这使得当下流动性整体运行比想象中平稳。海通证券姜超也认为,相比3月末,央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投放节奏明显更为积极。进入6月以来,央行态度有所变化,维稳资金面的意图较为明显。

央行的前后态度转变很大程度上和金融“去杠杆”有关。最新金融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仅增9.6%,创下历史新低。M2的意外下滑表明资金“脱实向虚”的情况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央行也在新闻稿中表示,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常态。

既然“严监管”已见成效,并有望在短期内继续保持,“紧货币”的必要性自然大大降低。

周一,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头版刊文称,“稳”是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主基调,是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的大前提。“这就意味着,在坚定决心强化监管去杠杆的同时,节奏与力度的把握、在去杠杆与稳增长中取得平衡,当是有关方面必须考虑的因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认为,过快推进金融“去杠杆”将使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并进一步推高市场利率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更加注重宏观流动性平衡的把控,既防范金融市场爆发流动性风险,又防止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显著上升。

虽然,6月资金面的状况已经基本定调,流动性出乎意料的概率较小,有分析师指出,市场可能更需要关注7月的公开市场到期规模。中泰证券和华创证券均指出,随着7月流动性适度回流,届时资金面可能比预期略紧。

截至周一,6月5日以后投放的28天逆回购资金已经达到4900亿元。6月下旬银行将面临季末大考,预计央行还会以公开市场的方式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进一步加大7月到期资金的规模,流动性紧张局面延后的压力不可忽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