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阅读时代 这些小众独立杂志却找到了变现的方式

在这样一个速食消费年代,创办一本独立杂志需要多少勇气?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全媒派(ID:qq_qmp)

你有多久没有翻开过一本杂志了?

最近,有一本来自巴黎的时尚艺术杂志《A Magazine curated by》走进人们视线,源起于一场展览。3-5月,Gucci联手该杂志在香港、北京、台北举办三城艺术展,而策展人就是杂志主编Dan Thawley;Gucci的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则担任杂志一期客座编辑,该期杂志的主题是“执迷于爱(Blind of Love)”。这次合作,让不少人意识到:都说纸媒活得不高兴,如今却有独立杂志“弯道超车”,不仅内容水准令人赞叹,还开启了“定向创意营销式”的经营模式。

在这样一个速食消费年代,创办一本独立杂志需要多少勇气?全球有哪些“性感可爱”的杂志在灿烂地活着?又如何为自己植入社交与商业基因、把办杂志变成了有品又有赚的事业?全媒派(qq_qmp)带大家走进建立在文化、审美、商业之上的独立杂志“理想国”。

理想国:文化 视角 商业

说回《A Magazine curated by》,作为时尚杂志,其不再延续以往编辑部的内容模式,转而采取“众包模式”开启独具特色的内容创作。杂志每期会邀请一位时尚界大咖作为责任主编,请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杂志内容进行创作和编排。所以该杂志不仅能保持高水准的内容质量,还能获得不同流行切面的独特观察。

目前为止,杂志已邀请到16位大牌设计师,包括山本耀司、Annie Leibovitz(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Tavi Gevinson(美国最年轻的著名时尚博主、型人偶像)等。凭借他们对时尚和艺术的解读,杂志得以为读者带来“源于时尚高于时尚”的连贯体验。

IRIS VAN HERPEN(荷兰著名女装设计师)担纲主编一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杂志开启了“定向创意营销”的变现模式,可以为品牌创造多元营销方案。例如,与Gucci联手,就将杂志平面内容以三维形式在线下呈现并举办展览,将品牌设计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如果说《A Magazine curated by》是独立杂志界的“跨界高手”,那么还有一批杂志瞄准独特细分的读者群,抓住一个热爱的切入口、一头扎进去,并吸引一帮同好拥趸。

例如,《PALLET》这本杂志就是一群“有酒有故事”的人创办的。该杂志致力于研究啤酒文化,围绕“啤酒”,杂志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历史典故、照片、音乐等等,目前杂志已经出版四期。

《PALLET》杂志有三位创始人,其中两位学过酿酒技术,还有一位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因此他们的内容既专业又多元:酿酒植物科普、日本黑社会和啤酒的故事、以及美国乡村音乐艺术家Dolly Parton的特写等等……

杂志《Drift》和《PALLET》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本杂志是一本关注咖啡文化的独立杂志。创始人Sprudge认为,每个城市的咖啡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各自的渊源,希望通过这本杂志,读者能以咖啡为媒来认识一座城市。

此外,《Drift》杂志还将咖啡和旅行结合了起来,从咖啡店、咖啡烘焙者、咖啡饮用者等与咖啡紧密相连的人和事,延伸到城市的文化、历史、生活等议题。

还有一本名为《Cat People》的杂志,则服务深爱猫咪的铲屎官们。

不同于单纯展示猫咪的可爱和蠢萌,这本杂志试图深挖铲屎官们的故事,以及与猫咪有关的脑洞大开的创意。杂志艺术感极强,被一批猫奴奉为“艺术品”收藏,但其出版周期也是“磨人”,两年才出版一期。

当然,还有一批独立杂志致力于为少数人群发声。例如,杂志《CALMzine》,致力于为有自杀倾向的男性提供信念与勇气。“CALM”意指“Campaign Against Living Miserably”,鼓励他们看到生活中的积极一面。

 

首先,杂志内容不是一味沉溺于用心理/生理研究等晦涩的说理方式来劝解;另一方面,杂志鼓励男性直接寻求帮助,在该杂志的网站上就设置了醒目的“Need Help”版块。

杂志《Peeps》,则由一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分析学家、人类地理学家共同编辑,杂志注重为读者提供事件背后的人类学思考。

杂志的创办者们将爱好与专业发展成另一份事业,但同时不忘保证杂志故事的可读性。

 

 

独立杂志生存指南:内容 设计 发行

那么,独立杂志活得好吗?理想之外,生存也是要义。

内容类型:细分领域与生活方式挖掘

独立杂志,通过对小众文化和细分领域的充分挖掘,开辟了诸多被大众文化所忽略的领域:

荷兰设计文化杂志《MacGuffin》,每期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拓展和延伸其相关设计、人事和趣闻;科普杂志《Weapons of Reason》每期提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北极、超级城市、老龄化、权力问题等;《Chickpea》这本素食杂志不仅探索素食的无限可能,也推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独立杂志以“小众”的名义,切开了世界的无数切面,还顺带深挖出更多与此相关的文化、故事、人物、情感,也让人们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以及状态各异的生活方式和奇思妙想。

印刷设计:追求阅读的仪式化

恨不得让一切事物都数码化的当下,你是否也会怀念有触感的印刷品?不少独立杂志的装帧近乎“奢侈”,为读者带来充分的“仪式化阅读”。

《The Gentlewoman》杂志的主编Penny Martin就说道:“纸张是一种奢侈材料,我认为购买我们的杂志就是一种奢华的体验。这与我们在网上阅读内容的体验非常不同。

《Drift》杂志团队也透露说,他们一本杂志的售价(24美元)刚刚好能cover住杂志的印刷费用——可见成本之高。从封面到内文、从插图设计到纸张选取,都精益求精。

某种意义上,独立杂志就像失去了照明功能的蜡烛,嬗变成制造浪漫氛围的工具,其贩卖的文化、故事、情感,通过最具仪式感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内容团队:把爱好变成工作

制作周期长、发行量有限、内容切入点小,独立杂志的团队一般来说也很迷你,但团队成员各个身兼多职。

Pallet团队成员

 前文提到的《Pallet》杂志三人团队,除了都对酿酒和精酿啤酒有深入的积累,他们中还曾写过书、做过电视节目、做过编辑……在文字创意行业和精酿啤酒行业的丰富从业经历,成为该杂志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基础。

《Drift》背后是一个小型的4人团队:美食博主Adam Goldberg和设计师Daniela Velasco负责杂志中的拍摄工作,Elyssa Goldberg和Bonjwing Lee则负责大部分的文字内容。这个团队为了每期的内容,都要深入城市驻扎3-4周,走访、拍摄并制作杂志内容。

《Peeps》杂志的前身是一个讨论人类学的互联网论坛,目前团队包括5个全职成员,和6名社会学、实践人类学、民族志领域专家构成的编辑团队。《Peeps》杂志官网上仍然保留着“论坛”版块,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互相分享、探讨和交流。

发行路径:线上售卖 线下质感

独立杂志目前的发行渠道主要分为几类:授权独立书店、时尚设计类展览进行代理销售是一种常见的发行模式;还有一些会选择与杂志内容相符的咖啡店、全球时尚买手店等合作,相符的场景让杂志和店家相互呼应;如今也有一些杂志支持读者通过官网订购;当然,还有一批独立杂志只在小型私密会议上出现,一般较难在传统渠道获得。

对于独立杂志的发行,不同杂志有不同的看法。《Monocle》主编 Tyler Bruler 表示完全拒绝开辟新媒体渠道,他认为,一切有质感的体验都发生在线下——《Monocle》杂志也是这么做的:运营了5家实体店铺、一家杂志咖啡馆。

如今,也有杂志集合网站提供订购服务。例如,网站Stack Magazines专门提供独立杂志订阅服务,还设立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立杂志奖项Stack Awards。订阅费为每年66或者72英镑,订阅读者每个月可以收到一本随机寄来的独立杂志。

#视频:Stack Magazines设立的小众杂志奖项Stack Awards

 

 

独立杂志生意经,能为纸媒带来哪些盈利启发?

深入独立杂志会发现,这些因“爱”而生的杂志,却各自在商业模式上挖掘新的路径,他们的经验,或许可以带给艰难求生的纸媒一些启发。

用创意服务变现

对创意和设计有着超高水准的独立杂志团队,不少利用团队专业优势打造营销服务团队,为品牌主提供营销支持,并用这些收入反哺杂志运作。

例如时尚杂志《Bon Magazine》,旗下有一个独立工作室,由杂志团队成员为品牌提供创意内容和设计服务。除了帮助品牌设计印刷产品,该工作室还提供网络、社交媒体等在线创意活动的策划。

2017年,杂志就作为H&M的艺术指导,帮助其在中国农历新年时进行了一场营销活动:李晨和范冰冰作为代言人,照片由陈漫拍摄;同年还作为艺术指导,为女装品牌HOUSE OF DAGMAR策划了一次在斯德哥尔摩的拍摄。

 

英国时尚设计杂志《Twin》则在伦敦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Creme,在音乐、时尚、文化、商业等领域提供设计和营销活动服务;此外,还开办了创意顾问工作室Tenhouse Design,已经服务的客户包括音乐公司、酒店、物流和航空公司。

打造衍生品与品牌产品

除了提供创意咨询服务,独立杂志还逐渐打造独立品牌,并衍生出系列周边产品。

作为独立访谈类季刊杂志,《Mono.Kultur》就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女装品牌Mono.Gramm,借助杂志深入读者的成熟“个性”形象,承袭的女装品牌一上市也俘获了读者的心;《Monocle》也开始与各品牌开发联名商品,并在自己的线下实体商店出售。对了,《Monocle》旗下还有24小时播放的电台和咖啡杂志便利店。

Mono.Gramm女装

此外,一些独立杂志负责人不少开始担纲“独立策展人”,通过和大品牌合作,为他们提供杂志版面或者提供线下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除了文首的《A Magazine curated by》,生活方式季刊《Kinfolk》也通过产品策展和线下活动实现营收,并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获得公益资助

当然,还有一批独立杂志属于非盈利范畴,他们则背靠公益赞助,得以心无旁骛从事内容创作。

诸多独立杂志由公益组织创办,例如《CALMzine》就由英国慈善机构CALM创办,该组织的资金来自机构和个人捐款,专门用于关注男性心理健康问题。

科普杂志《Weapons of Reason》由D&AD教育慈善机构所创办——该机构是英国议会监管的下属实体机构,并且还和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进行合作,致力于让更多人享受平等教育。

在时尚杂志界,《Vestoj》是一本“严肃”且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小众杂志,由伦敦时装学院资助出版,这本杂志既没有广告,也脱离了一般时尚杂志的“套路”——为看似与理论毫不搭界的时尚界,寻找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最后,全媒派(qq_qmp)为你附上Stack“2016年度独立杂志”榜单,相信他们可以为你的世界再多开几扇窗。

年度最佳杂志:《MacGuffin》

  年度发行:《Real Review》

  年度编辑:《The Happy Reader》

  年度艺术指导:《Voortuin》

  年度封面:《Parterre de Rois》

  年度最佳摄影:《Gather Journal》

  年度最佳插画:《Ladybeard》

  年度最佳虚构作品:《The White Review》

  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The Outpost》

  年度学生杂志:《King's Review》

 

  Reward

来源:全媒派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