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四倍于“炸弹之母”的俄罗斯“炸弹之父”

“所有活物都会蒸发不见。”

俄罗斯“炸弹之父”爆炸画面。图片来源:Russian Government

4月13日,美军向阿富汗东北部投下了一枚校车般体积的巨型“炸弹之母”,目标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武装的隧道和藏身洞穴。

“炸弹之母”重约21600磅(约9800公斤),长度达30英尺(约9米)。一枚“炸弹之母”爆炸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这也使其成为美国军械装备中最大规模的常规炸弹。

“炸弹之母”外观图。图片来源:Eglin Air Force Base

然而,“炸弹之母”却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威力的非核炸弹。现今世界最具威力的非核炸药,当属俄罗斯研制的“炸弹之父”(FOAB),NATO也称其为“Blackjack”(海盗旗)。

“炸弹之父”的爆炸威力接近44吨TNT当量,相当于“炸弹之母”的四倍(但相比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威力,“炸弹之父”仍不及其千分之一)。

不过,这两种巨型炸弹(炸弹之父和炸弹之母)是针对完全不同的敌人和战况研发的。

炸弹之母学名GBU-43大型空爆炸弹(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简称MOAB),是一种新型大规模燃烧空气炸弹,其爆炸后能够摧毁深达6英尺(1.8米)的地下目标。该炸弹不会直接击中地面,这样就能避免浪费能量形成弹坑,而是产生极具威力的冲击波,达到攻击效果。

冲击波经地表反射后,其爆炸云团边缘迅速重组,进而形成威力倍增的“马赫效应”,此时产生的威力穿透到达地表下较深的地方,摧毁地下构造,瓦解地堡。

2017年4月13日,美军对ISIS投下的“炸弹之母”的红外爆炸画面。

“炸弹之母”一般主要粉碎一个定点目标,而“炸弹之父”却是对目标的“粉碎和焚毁”的组合打击。

“炸弹之父”工作原理

与“炸弹之母”不同,“炸弹之父”是一种真空弹,其爆炸基本目的就是焚毁目标,爆炸时会形成巨大无比的火球。

据路透社报道,俄方在2007年公布其成功试爆了一枚“炸弹之父”。通过炸弹内部核心的数吨燃料,“炸弹之父”引爆后产生极具破坏性的火焰爆炸攻击,吞噬目标。

但实际上,炸弹内的爆炸物并未真的燃烧,而是迅速向四周扩散,过程中产生极具威力的冲击波。“炸弹之父”与核弹内核的材料相同,都是通过内爆,带来摧毁效果。

“炸弹之父”利用烈性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迅速将其装载的燃料扩散开来,以便燃料被引燃后快速焚毁目标。爆炸能够在1000英尺(300米)范围内产生一股超乎想象的热浪,迅速将爆炸区域内的氧气“吞掉”,造成缺氧状态,使爆炸区内的人窒息而亡。

Jeremy Bender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介绍说:“爆炸区域内温度骤升,所有一切东西的表面都已熔毁,爆炸区内的地表状态也与月球表面别无二致。”

2007年“炸弹之父”试爆后不久,俄罗斯武装部队副长官Alexander Rukshin向俄罗斯ORT电视台第一频道表示:“炸弹的原理是产生超声冲击波和难以承受的高温,达到破坏效果。所有活物都会蒸发不见。”

Alexander Rukshin还提到,“炸弹之父”的研制目标就是能够达到核武器一样的焚毁破坏力,同时又不会在爆炸范围外数英里的地段造成可怕的长期核辐射后果。

历史上的“燃烧炸弹”

1945年东京大轰炸。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

不幸的是,在现代战争、尤其是二战期间,燃烧炸弹带来的破坏随处可见。

举例说,1945年2月13日晚,盟军部队用上百吨炸弹对德国德累斯顿狂轰乱炸。大部分炸弹都装载了类似“炸弹之母”的爆炸弹,用于摧毁工事结构,也有一部分作用好比“炸弹之父”,用于焚毁特定目标。

大量燃烧的建筑使整个城市刮起一场“火焰风暴”,其产生的高强度热量,将数英里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化为了灰烬。这里不会区分妇女和儿童。

已故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二战期间曾在德累斯顿被俘,那次炸弹袭击时,他被关押在一间地下储物室。据Richard Rhodes在其作品《制造原子弹》(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中的描述,当库尔特被释放时,他曾向一名采访者这样描述:

“在那之后,作为卫生措施,我们每天往返这座城市,清理每一处地下室和避难所里的尸体。当我们走进到一个个避难所、一座座普通的地下室时,那些地方就好像一辆辆挤满了人群的电车,在不经意刹那间,所有人都同时失去了生命。人们就那样坐在椅子上,陨灭了。火焰风暴让人吃惊,在大自然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旋风恰好在火焰中心,火势越来越大,吞噬了所有呼吸的空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45年,美国空军对东京等日本城市的轰炸同样给日本沉重一击。当时美军使用的许多炸弹都装有大量凝固汽油或者固态汽油燃料。这一切的目的都是将攻击目标付之一炬,而不是单纯的轰炸攻击。

这些历史上的袭击行动都引起了极具破坏力的火焰风暴,熊熊火焰带走了成百上千条生命,而有幸活下来的人,永远无法忘记那些烈焰给他们留下的可怕记忆。

然而,这一切可怕的事实,却因为广岛和长崎遭受的第一波核打击,并没有被多少人铭记在心。

(翻译:刘亚舟)

来源:Business Insider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