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遇还是挑战?中日合拍动画在路上

界面新闻   2017-03-02 11:54
作者:文创资讯 ·

一年8部“中日合拍”动画片扎堆涌现,对于经历了2016年“国产动画热”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如果一一列出投资人的名单,一份掌握如今国产动画趋势的大型文化集团名单基本称得上齐全,其中就包括腾讯动漫、绘梦动画、爱奇艺、优酷土豆、乐元素等等,加上计划在今年推出中日合作动漫《新倩女幽魂》的网易,一时间国内资本巨头携手日本动画制作公司共同开发IP成为强势的潮流。

如今,伴随着《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的热播,观众对中日合拍片的态度已经从去年刚开始的诧异不适,转变成如今的司空见惯。那么在中日合拍这种形式的背后,对于专业上处于弱势一方的国产动画制作团队来说,即将面临的,会是一场蜕变还是一场死亡呢?

(《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的热播)

中日合拍的开始——由公营到私营

回顾过去,恐怕很多人都想象不到,中日合拍最初的合作是2009年的动画版《三国演义》。这部动画片是根据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的辉煌动画、央视动画与日本未来行星株式会社联手打造的高清动画。共52集,主要配音是中文普通话,可以说是当年制作最为精良的动画之一。

而中日首次合拍的动画电影则是《藏獒多吉》。这部由小岛正幸执导,改编自杨志军长篇小说《藏獒》的动画电影,曾经入围了法国素有“动漫戛纳”美誉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更成为2011年中日电影周开幕式的主要影片。

这一时期中日合拍动画主要集中在官方的合作,《三国演义》的投资和出品方是央视,而《藏獒多吉》则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为出品方。民间资本在这一时期尚没有如今的强势,文化产业也还没有发展出如今的框架结构,所有这些合作都局限在政府官方的互动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资本逐渐掌握文化产业领域的发言权,中日合拍这种形式也逐渐从官方转向私人。

(最初的“中日合拍”止步官方交流)

资本入局,中日合拍模式备受追捧

2015年以后,伴随《大圣归来》的上映,引爆了国内对国产动画的激情,客观上推动了国产动画整体产业加速前行,2016年国家对文创产业的政策扶持又进一步加快了资本对动漫产业的入驻。包括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网易在内的多位互联网大佬都开始进入动画领域。

动画是资本尝试打造IP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然而动漫本身却属于难以变现的搁浅商品。由于动漫制作具有前期投入大、后续产出慢的特征,国产动画制作公司在2015年前产业并不繁荣的情况下,自然难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充足的产能生产力。对于资本来说,一方面动漫本身难以变现,制作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另一方面国内的2D动画制作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发达,自然就会更加青睐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总体产能又偏过剩的日本动画制作公司了。

而对于日本公司来说,制作动画回收成本同样困难,画师能够获得的酬劳相对微薄,每年递增的产能和已经渐趋饱和的市场之间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因此,当中国资本方愿意出资,由日本动画公司来制作中国的idea时,双方可以说颇有些一拍即合的味道。从2016年以后,“中日合拍”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成为国产动漫绕不开的关键词。

(《大圣归来》以后资本进场开始加速)

是机遇还是挑战?尚且未知

2016年,中日合拍动画片的数量达到了8部,创历史记录。资本大举进入二次元市场,和日本动画公司合作动画,似乎已经变成了中国动画行业崛起的蓝海。

就拿腾讯动漫来说,中日合拍在2015年腾讯新番计划中只有一部,到了2016年已经在13部新番中占据了5部,数量增长极为惊人。中日合拍正由一种小众的合作转向成为具有普及性的行业动态。

但是,对于国产动画来说,中日合拍实则有利有弊,一方面日本在动画制作上的专业和成熟,都能给还处于草莽阶段的国产动画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像腾讯这种希望通过快速出品大量动画抢占国产动画产业链尖端位置的公司来说,中日合拍既可以利用国漫的情怀为卖点,又可以锻炼自身团队,还不耽误平台建设,确实是一件三全其美的好事。

(《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水平明显上升)

就已知情况来看,去年一整年到今年二月底,全国共推出了近十部中日合拍动画。而如今正在热播的《从前有座灵剑山》第二季,在作画、剧情、燃点等方面都比去年差不多同期上线的第一季有了不小的进步,日推上“灵剑山”话题也得到相当热情的追捧,参考去年一整年暴死的其他中日合拍动画,至少在动画制作上《灵剑山》第二季确实有了不错的进步。而近期同批次的中日合拍动画《超游世界》,在画风、剧情上也达到了日漫同期标准水平。这样看来,合作模式至少在表现上确实利大于弊,极大地弥补了国内原本动画生产不规范、产业链不成熟的状态。

然而,必须意识到,除了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等可以与日本方面合作的企业,还有很多国产动画制作公司将面临更加巨大的竞争压力。但这种压力或许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国内动画制作的“小作坊”式生产与日本已经工业化的动画制作流程比,确实存在差距,强大的竞争压力很有可能直接压死很大部分的国产动画制作公司;另一方面,强大的竞争压力或许也会提供学习蜕变的机会,逼迫着整个国产动画制作向更加专业的工业化形态转变。至于是成功蜕变还是自取灭亡,如今恐怕尚难预料。

因此,尽管在大方向上如今的中日合拍模式确实利大于弊,但是也不能就此忽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或许正是国产动画2017年最合适的寄语。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