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简单介绍了一下保本基金(复习链接:《保本基金更名,难道是因为不保本了? | 投资》),这次我们来谈谈,保本基金是如何做到既是低风险,又能保证收益的。
保本基金的投资策略大致分为三种:
1. 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2. TIPP: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3. OBPI:基于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对金融略有涉猎的同学们,应该或多或少都了解保本基金的运作方式:即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收类资产,使其期末的本息和等于保本额度,然后将剩余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三种策略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保本额度的确定方式以及投资标的。
由于国内保本基金大多采用CPPI策略,且其他两种策略基本原理都与之相同,因此本篇我们主要以CPPI策略的讲解为主。
CPPI 策略最早由 Black,Jones 和 Perold 于1987年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将固收类资产的预期收益作为安全垫投资于权益类资产,从而避免投资组合的本金损失。由于在非极端市场情形下,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损失比例通常小于100%,所以可以设一个风险乘数(放大倍数),按固收类资产预期收益的一定比例确定权益资产的投资额度,从而在控制下方风险的同时,充分捕捉市场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
采用CPPI策略,当股票市场上涨时,按照放大倍数计算出的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会增加,从而增加基金的投资收益;当股票市场下降时,基金会将一部分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至风险较小的债券市场,从而规避了股票市场下跌的风险,保证基金总资产不低于事先确定的安全底线。
接下来是实操部分。
CPPI策略可分为三步:
1. 根据到期保本额和合理的折现率(一般为无风险利率)确定当前应持有的保本资产的价值,即投资组合的价值底线;
2. 算出投资组合现时净值超过价值底线的数额,该数额即为安全垫;
3. 将安全垫乘以一个放大倍数,投资于权益资产,剩余部分则投资于固收类资产。
接下来是便于理解的举例时间。
假设初始资金为100万,合同中约定到期100%保本,无风险利率为3%,风险乘数为2,且在投资期间保持不变。保本期为3年,T=0时:
假设第一年权益资产收益率为20%,那么T=1时:
而目前投资于固收资产的资金为
83.02万×(1+3%)=85.51万
因此,在第一期期末时,投资者需要将85.51-82.63=2.88万的固收资产转换为权益类资产。
假设第二年股市大跌,权益市场的跌幅为25%,则T=2时:
而目前投资于权益资产的资金为
23.26万×(1-25%)=17.45万
因此,在第二期期末时,投资者需要将17.45万-10.92万=6.53万的权益类资产转换为固收类资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CPPI策略在投资过程中具有“追涨杀跌”特点,即在股价上行时买入股票,在股价下行时卖出股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市场波动性。
另外,可以发现权益资产的投资额度主要取决于两点:保本额度和风险乘数。
首先,保本额度会影响安全垫的高低,保本额度越低,安全垫越高,对投资权益资产的潜在损失的容忍度越高,相应地权益资产的可投资额度也越大;其次,当股市情形向好时,基金经理可能会适当调高风险乘数,相对高配股票,从而更好地把握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当预期股市处于下行区间时,基金经理可能会适当降低风险乘数,减持股票并高配固收类资产来增强组合的抗跌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保本”。
再者,应该注意到,在CPPI策略中,保本额度是一个固定值,不会随着投资组合价值的增减发生变动,而风险乘数则可以由基金经理根据市场情形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保本额度越低,风险乘数越高,权益资产的投资额度越高,保本基金的投资风格也相对激进。
TIPP策略是对CPPI策略的改进,它将保本基金的保本额度与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动挂钩,以对其进行动态向上调整。当期的价值底线不再由保本额度贴现值决定,而是取当期保本额度和上期保本额度的较大值,从而确保对保本额度的向上调整,投资风格更为稳健。当投资组合价值增加时,保本额度要求也相对提高,能够帮助基金经理锁定相应的投资收益、及时落袋为安,从而避免前期投资收益在后续的市场变动中损失殆尽。
OBPI策略则是一种基于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其基本原理与CPPI策略相同,只是将标的物中的权益资产替换为股指的看涨期权,即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国债等固收类资产,使其的到期价值等于保本金额,剩余资金则投资于某一股票指数的看涨期权,从而博取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
三种投资策略比较如下。
看完以上策略,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看上去那么稳健的策略,为什么还会存在亏损的可能性?
其实保本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市场短期内突然巨幅下跌,且下跌过程中流动性极度丧失,以致于放大了的风险敞口部分来不及变现就击穿了净值保本线。如美国股市1987年"黑色星期一"。
小知识
黑色星期一发生在1987年10月19日,这天,全世界的股市都崩盘了。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2.6%,成为了这个指数最大的日跌幅。市场的急剧下跌,导致CPPI策略没有足够的时间抛售跌价资产再将其转移到安全资产上。股市下跌时卖出股票,只会陷入股市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中。在这个恶性循环下,CPPI策略无法保护投资组合免于跌穿地板价值。
2.投资标的市场处于频繁的剧烈波动状态,引发大量的赎回,基金不得不频繁地调整风险资产与固定收益资产间的比例,运作成本增加,影响了保本目标的实现。
3.基金管理人风险监控与内控管理不严,未能严格执行策略,导致基金投资到期不能保本。从整体制度安排而言,保本基金投资风险的防范通过为保本基金引入担保机构可得到有效增强。
世上毕竟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中国证监会先前发布新规将“保本基金”更名为“避险策略基金”,也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
不过,除了改名之外,新规还增加了许多更严格的限制。
例如,避险策略基金投资范围中明确规定“投资于稳健资产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80%,稳健资产中债券部分的投资要求为信用等级AAA级以上的债券”,这较之前的保本基金而言,对稳定资产的配置比例变高,并且投资标的的信用等级有所提高,投资更多且信用等级更高的稳定资产可能使投资风险有所降低。
《指导意见》中还规定“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的3倍,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及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安全垫的5倍”,这较前期保本基金40%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大幅降低。
不仅如此,若基金单位累计净值低于避险策略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超过2%,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避险策略周期到期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本金的还要向证监会报备,并提出解决方案。即使基金运作中全部符合要求,基金管理人每3个月依然要开展避险策略基金的压力测试。
因此,避险策略基金可以投,但是在取消连带责任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也不能盲目迷信CPPI策略,还是要认清潜在风险,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