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民币套利空间创下至少六年最大,并且当局继续拓宽资本进入渠道和简化进入手续,但是资本对于进入中国套利似乎毫无兴趣、甚至避之不及。
如图所示,今年1月,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的价差创下2010年10月以来新高。放在过去,这意味着巨大的套利空间,以及数以百亿、千亿美元计的资本涌入。然而,在M2总量、房价绝对价格和涨幅均“牛冠全球”,尤其是资本管制强化的背景下,资本似乎并不买账,当月中国外储继续下跌,并跌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
套利空间巨大,唯资本避之不及
为什么两岸人民币价差意味着套利空间?首先我们要区分,什么是在岸和离岸人民币。简而言之,同一张人民币,在中国大陆就叫在岸人民币(CNY),在大陆以外的地方就叫离岸人民币(CNH)。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新加坡、伦敦、首尔、香港等),其中香港市场尤为重要,既是最早建设的,也是交投最为活跃的离岸市场。
存在着两个市场其实很正常,也不必然带来套利空间。无论美元还是日元都有离岸和在岸市场,只是对于这些完全自由流通兑换的货币来说,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是一致的。而人民币则不同,一方面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另一方面汇率、尤其是在岸汇率并不是自由浮动的,而是有管理的浮动,相比之下央妈对CNH汇率的控制能力会小很多,因此CNH兑美元通常被认为是市场供求决定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人民币由于所在市场的不同,出现了两种兑换美元的价格,从而为人民币在岸-离岸套利提供了基础。在岸-离岸价差为正(例如目前)意味着CNH价格更高,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可以换到更多的美元。以当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约为6.85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约为6.9为例,一亿人民币可以在香港换来1460万美元,而在大陆只能换到1450万美元(如果还能换到的话),套利空间为10万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正确的套利操作应该是这样的:在香港市场上把CNH兑换成美元,带回大陆,然后在大陆将美元以6.9的价格兑换成人民币(大陆外储增加),再把人民币带动离岸市场上兑换美元,周而复始。而一旦在岸-离岸汇差逆转(即在岸价格被高估),则操作手法也反过来,在香港用美元兑换CNH,然后带回大陆兑换成美元,再把美元带回香港买CNH,继续周而复始,直到汇差抹平或反转(表现为外储流失)。
实际上,这正是2010年夏离岸人民币推出以来,投机者们的套利手法。如图所示,只要在岸-离岸汇差为正(2010.12-2011.08以及2012.12-2014.04),美元就会涌入大陆,表现为中国外储增加;一旦汇差为负(2011.09-2011.12以及2014.07-2016.12),美元就离开大陆去香港套利,表现为中国外储下降。
(关于月环差的概念,举个例子:12月外储-411亿,1月-123亿,则月环差=-123-(-411)=288亿美元,意味着少降288亿)
外储变化对于汇差变化的敏感度,在两者的月环差上得到了更直观的体现(见上图):只要汇差环比上月好转,资本外流状况也会好转,尽管绝对值未必会转正;反之亦然。不过,从这张图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近期资本对在岸-离岸汇差(套利空间)非常不感冒,接近史上最大的套利空间(直接拉升的橙线),对外储下降的抵御作用却从来没有这么弱过(蓝线拉升幅度远远落后),而且从绝对水平上,1月份外储仍然下降了123亿美元。
这就是开篇所说的,资本对于在中国套利似乎毫无兴趣、甚至避之不及。当然有一种可能是,有部分套利资本进来,但是更多的资金在逃离,其结果仍然是资金的净流出,尽管我们已经摆出了“请君”的态度。
资本管制阻断套利循环,M2爆表、房价天下第一
在M2总量、房价绝对价格和涨幅均“牛冠全球”,以及资本管制强化的背景下,投机者如此谨慎并不令人吃惊。资本管制的强化阻断套利循环,把美元带进来虽然容易了,但是想带着资本离开(哪怕是人民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即所谓的资本“宽进严出”。
放在以前,经济高增长、资产价格相对合理,留在境内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现在呢,经济增速降至近25年来最低,货币极度膨胀。据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截至2016年末,中国M2总量为22.3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日本的13.28万亿美元、8.19万亿美元之和:
(图片来自中泰证券)
另一方面则是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严重高估,无论是涨幅还是绝对价格均冠绝全球。2016年4月,云豹就比较过上海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房价,除了内环不及伦敦外,上海房价的绝对价格(注意不是收入比、租金收益率等间接指标)已经是全球大城市中首屈一指的了。对了,这还只是基于2016年3月份的数据,4月以来上海房价又涨了20%左右,而伦敦但是因为英镑(兑人民币)就打了九折。
这也是刘煜辉等人所说的,今天中国的核心问题——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已经非常离谱:
“即内部实际汇率(internalreal exchange rate,IRER,也就是内部非贸易品与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大幅升值。大量的资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贸易部门创造泡沫(地产和金融交易繁荣),可贸易部门、有效率的部门、制造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出。从而压制出口利润,侵蚀其科研能力,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最终都转化为名义汇率贬值的压力。”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回升,我们昨日文章提及,就内部而言(不考虑外部因素),是央妈在“一边加息,一边放水”的结果。央妈用前者来调节汇率和通胀,用后者来规避实体可能的快速下行。从影响汇率的角度来看,尽管利率的抬升有利于中美利差的保持甚至扩大,但通过MLF等工具放水(扩表),还是会抵消利率抬升对汇率的升值牵引作用。
因此,目前人民币贬值的根本逻辑, 还没有彻底消除,前期提示的6.8仍然是配置美元的好机会。同时,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中国改革的进展,是不是在推进真正的、能够提高效率的改革,毕竟改革几乎是能够对冲上述不利因素的唯一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