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中央日报2月8日报道,中国广电总局最近与主要节目制作公司经营团队进行谈话,口头下达指示,不仅要求禁止使用韩流内容,还要求禁止中方与韩国共同制作或合作制作等。中央日报称,虽然一直有传闻称中国针对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而实施限制传播韩流内容的“限韩令”,但这个消息是首次证实中国当局通过会议下达了具体方针。
韩流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除开始,国内出现了韩国电视剧和介绍韩国风情的综艺节目。此后,中国开启了韩流之路。
1、韩剧时代
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首次登陆内地荧屏,拉开了韩流席卷内地娱乐圈20年的序幕。4年后《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一大拨韩剧陆续被引进。伴随着韩剧,韩国的流行音乐也在同一时期进入了中国。《星梦奇缘》的热播,使得安在旭演唱的片尾曲《永远》大受欢迎。此后,《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回家的诱惑》等一系列韩剧热播,使得韩国诸多演员在内地大火。多家卫视逐渐将韩剧作为收视率的保证,湖南卫视的热播韩剧《我的女孩》、《传闻中的七公主》一度创下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2、韩语歌时代
要说韩国音乐真正席卷了中国的标志事件,就不得不提H.O.T这个韩国团体。2000年2月2日,北京各大报纸的文艺娱乐版头条,几乎都是前一晚H.O.T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有媒体甚至用了《H.O.T燃烧工体》这样的大标题。
2004年之前,虽然韩国明星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但是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2004年之后,韩国明星则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掘金。其中,有张娜拉这种以中国为家的,也有Rain这样定期过来办演唱会、歌迷会的。
3、中国明星韩国造时代
2008年,主打华语市场的韩国王牌天团Super Junior子组合Super Junior-M(SJM)在中国正式出道,而其队长就是一名中国籍明星——韩庚,中国的韩粉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国籍的韩流明星。2002年,在S.M娱乐的中国选拔中,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韩庚以出色的舞技和外貌为自己赢得了机会;2003年,19岁的韩庚独自一人赴韩国进修,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为韩流3.0时代的正式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4、韩国综艺时代
韩国综艺真正被引进应当是从《爸爸去哪儿》开始,国内首档亲子类真人秀引爆收视,此后又有了《奔跑吧兄弟》、《无限挑战》、《我们相爱吧》等一系列节目被引进国内。韩国综艺在打开内陆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内陆电视台的模仿。
韩流盛行原因分析
韩流之所以能在中国日益盛行,有政策、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的原因。
1、网络的发展
网络的自由和便捷的特点促进和加强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便于中国的“哈韩”族找到了更加有效的、快速的渠道第一时间“近距离”享受资讯。网民熟知的网站,如土豆网、优酷、爱奇艺都有专门的“韩流”专区―电影、音乐、综艺专区内容丰富,更新迅速。
除了专业的视频网站,韩国的明星、电视剧、甚至综艺节目都拥有各种贴吧和QQ群。而近两年兴起的微博,也活跃着越来越多的韩国艺人,这种势头还在日益加剧。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夏天走红网络的PSY“鸟叔”在新浪微博的粉丝短短四个月就突破了千万。从这些微博粉丝的数目不难看出他们在中国的超高人气,网络无疑是一波又一波“韩流”的催强剂。
以韩剧、韩国歌手组合、电影而形成的韩流热潮逐渐渗透到了文化、商品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
2、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完善
韩国文化产业较为成熟、发达,注重文化外交,韩国政府对本国市场保护严格。韩国注重文化建设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政府在政策和财政预算上支持文化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保证了主要文化部门的正常运转。
近些年来,国家政策上对引进韩国节目、电视剧、艺人都是非常扶持的,这也是建立在中韩友好关系的前提之下。而当两国友好氛围被破坏时,文化引进当然也会受阻。
3、相近的文化氛围
“韩流”得以迅速风行中国而未受任何阻碍,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对韩国文化存在一种友好共通的氛围。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文化的共融性与特质的引力使中国的年轻一代会很容易接受来自韩国的包括电视、音乐、服饰、发型等在内的流行文化。
无论是韩国的电视剧、电影,还是综艺节目都将本国的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电视文化中,通过媒体不仅向本国人民传播,更是通过娱乐的方式将韩国的文化无声地传入渗透到其他国家。
限韩令后,节目该何去何从?
限韩令从去年开始流传,但一直未得到官方证实。有微博网友11月时爆料称,“限韩令”已经传达给各卫视负责人,要求卫视和省台地面频道均不得播出有韩国明星代言的广告片。随后新浪娱乐称,联系几家卫视,其中一家表示听见业内传言,但未见到具体通知;综艺节目方面则有不少卫视收到消息,不能邀请韩国演员或者宣传韩国元素。当时也在一些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中,出现韩国籍嘉宾或明星被打码或剪掉大量镜头的现象。
另据韩联社2月8日消息,韩国国立芭蕾团当天表示,韩国国立芭蕾团首席舞蹈家金智英4月在华演出被取消,这是继韩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和钢琴家白建宇被取消中国演出后又一位艺术界人士,韩方则表示对“限韩令”已扩散至纯粹艺术领域而感到担忧。
而各大节目、电视剧、演唱会等,从广电确认限韩令以来,各家的反应可以窥探一二。
1、转地面频道或网络
去年10月以来,湖南某地面频道一口气连播了吴卓羲、韩在硕(韩)主演的《长梦留痕》,贾青、金桢勋(韩)的《卿本佳人》,付辛博、韩彩英(韩)的《1931年的爱情》这三部民国剧。至今,这三剧的资源已转战网络。
而投资较大的电视剧或节目,如腾讯《W两个世界》、优酷《任意依恋》、《步步惊心丽》、搜狐《评价女王》都顺利上线。
2、被下架撤出,播出无望
去年12月19日中韩同步播出的《花郎》,乐视刚播了前两集,就被下架。由李英爱、宋承宪主演的古装剧《师任堂the Herstory》,今年1月份在韩国SBS电视台开播,原本说要与湖南卫视同步播出,如今已再无消息。
3、被打马赛克、剪片段
《盖世英雄》里的鸟叔ikon、《加油美少女》里的Bigbang胜利、江苏卫视《挑战不可能》中的黄致列等人,几乎都难逃片段被剪或被马赛克的命运。
4、更名、换人、改形式
诸多向韩国买了版权的节目,被爆要改名称、改模式的消息由来已久。因为限韩令、丢了音乐牌照,《我是歌手》节目最终更名为《歌手》,改在22点30分播出,模式也进行了大幅修改。据说,引自韩国的《跑男》、《我们相爱吧》也可能要做出相应的改版。
而惨遭换人的节目如浙江卫视的《24小时》第二季,第一季是由韩版《Running Man》总导演曹孝镇团队制作,但受“限韩令”的影响,第二季改用了《非凡搭档》的易骅团队。
短期来看,限韩令导致国内节目、电视剧大面积受创,但从长远来看,对国内节目保持独立、走向原创之路,起着壮士断腕的推进作用。文化借鉴和融合可以有,但不能在融合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东西。只有在打击中站起来,彻底摆脱韩流这根拐杖,中国的节目才能具备国际视野,越走越稳健。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