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廉姆斯是
好莱坞电影配乐家中的得奖专业户
从事电影配乐的60多年中
共获得50次奥斯卡提名,五次获奖
▼
威廉姆斯真正进入
商业类型片的创作领域
是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合作
1975年的[大白鲨],是配乐大师与造梦大师的第二次联手(第一次[横冲直撞大逃亡])。
威廉姆斯以简单重复的四个音符,制造了空前的海滩恐惧,他也第一次捧起最佳原创配乐的小金人。
▲1971年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拿的是最佳歌曲配乐
1974年年底,[大白鲨]投资方之一MCA的总裁西恩·谢恩伯格,在环球(斯皮尔伯格东家)的放映室里,看完这部海上惊悚片的粗剪片段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此片的制片人大卫·布朗紧张地问:“你觉得如何。”“还行。”谢恩伯格回答说。
布朗回忆说:“长达159天的拍摄只换来个‘还行’的评价,就像别人给了半颗星的评分一样失落。当然,它的确一般般,因为当时还没有加上威廉姆斯的配乐。”
[大白鲨]拍摄过程艰难,光拍鲨鱼在水中潜行的两段高潮戏,几乎花掉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大白鲨]
参与这部影片制作的人员也开始对此片产生怀疑。
剪辑师乔·阿尔夫斯回忆:“当我看到电影片段时,色彩不匹配,没有音乐,能清晰地听到水下传来马达与软管发出的噪声,鲨鱼在水中滑行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当电影临近第一次试映时,阿尔夫斯一度担心公众会觉得鲨鱼看起来很假很荒谬,“我们死定了。”
▲图为斯皮尔伯格与威廉姆斯的[大白鲨]幕后照
但威廉姆斯“拯救”了这部电影——那个颤动、无不体现出力量与朴素的简单四音节主题旋律,暗示着那只看不见的鲨鱼正在逐步逼近,令人不由自由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威廉姆斯第一次向斯皮尔伯格播放主旋律时,导演笑了。“不,这是认真的,”威廉姆斯坚持称,“我说真的,这就是大白鲨。”
“一开始我觉得它太简单了,”斯皮尔伯格后来承认,“我想为鲨鱼设计一些更加复杂的旋律,可后来约翰说,‘你这并不是[陋室红颜]那种文艺片。你拍的可是部爆米花电影。’事实证明,他说的一点也没错。”
加上配乐之后,那个夺命鲨鱼的出镜率似乎也无关紧要。“再加上配乐之前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制片人说,“但配乐的确令它锦上添花。”
▲凭借[大白鲨]捧得小金人的威廉姆斯,郑重地感谢了斯皮尔伯格
后来,当乔治·卢卡斯为[星球大战]寻找作曲家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威廉姆斯。
▲约翰·威廉姆斯极擅长将感情和神秘感浅显化,推动观影者的情绪跟随影片发展,说白了就是商业
当这种“商业”碰上斯皮尔伯格的“商业”,票房炸弹就这样一颗一颗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