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长期以来中国内地缺乏高质量的恐怖片,“国产恐怖”也长期处在是“烂片”的等同标签。
但就在今年,一部由非专业班底拍摄的低成本惊悚片《中邪》在first影展上大放异彩,一时引发了影评人们的热议。
《中邪》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两个年轻人想要拍摄一部关于山东临沂地区“还人”风俗的纪录片,于是找上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大仙”,想要跟踪拍摄“大仙”还人的全过程。然而就是在拍摄过程中,事情的走向变得越来越诡异,一些看似超自然的力量逐渐把所有人推向了绝境。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穷。
影片拍摄成本仅仅只有七万块,而其中还有两万是剧组为给摔断腰的男主角治病筹措的医药费。这样的制作成本,对于当下的华语电影市场来说,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毕竟连《心迷宫》的制作成本都是170万),然而正是这样一部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影片,被众多影评人赞为“中国最良心”的惊悚片。
影片《中邪》的导演马凯,曾是一名资深横漂,凭借着首次导演的作品《中邪》,刷新了观众对于国产恐怖片的认知,导演马凯出色的把握了叙事节奏和恐怖氛围的渲染,被王家卫评价为“影片把大量时下青年人常见的数码设备如电脑、手机、微信、摄像头等引入了电影,成为人物视角的延伸”,最终拿下了最佳艺术探索奖。
巴塞电影编辑部在厦门双栖影展采访了导演马凯,他的坦诚和健谈让他不像一位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与first影展走出的其他青年导演相比,马凯从一开始就坚定的认为自己要拍类型片,承诺自己“未来五年只拍恐怖片”。
他一直在各种场合谦虚地称自己不懂拍电影,“连大学都没有念过”,包括演员们也全部都是业余演员。拍摄《中邪》的动机是因为马凯自己喜欢恐怖片,在拍摄过程中基本全凭着一种“导演的直觉”,他坦言:《中邪》就是“抄出来的”。
专访实录
巴塞电影:为什么会选择伪纪录片的形态来拍摄《中邪》?
马凯:因为——没钱(笑)。
巴塞电影:怎么想到去拍摄“还人”这样的题材
马凯:原本打算拍摄“跳大神”的题材,但是好像大家对这个都太熟悉了,所以就没有再拍。我们的制片人,临沂这边有没有什么比较像驱魔这样的仪式,他告诉这边有“还人”的故事。然后他就带着我去看了一些“还人”的神婆,当时感觉挺意思的,我们就去调查了很多当地的这种现象,最后就决定拍这个题材。
巴塞电影:伪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不是比一般的电影要多?
马凯:对,可能困难在于伪纪录片这种形式本身要强调一种“真实感”,在拍摄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细节,比如场景如何设计,演员的对白讲话方式要贴近我们的生活,不能打破这种纪录片式的“真实感”。另外就是《中邪》用了很多长镜头,在镜头的衔接上,我会在拍摄的时候考虑的比较多。
巴塞电影:整部电影给人的观感其实有些前后节奏不太一致,前面比较日常化,但后面故事突然开始爆发,戏剧冲突比较强。总体来说,电影进入故事比较慢,这是有意为之吗?
马凯:我最早拍摄了很多素材,但实际上剪辑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剧本来剪。我当时忽略了一些商业性的考量,只是想要剪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而且我发觉国内很少有这样的电影这么玩,前面会有一些比较平常的东西,到了三十分钟以后,你才会恍然大悟,这是恐怖片,就这种大起大落的反差,很少有导演这么做,我个人其实挺不愿意自己的电影被简单的归位商业类型片。
比如片名的位置,《中邪》的片名是出现在影片开始的三十分钟之后,大部分电影的标配是五分钟之内出片名,其实并没有刻意这么剪。我就是在后期做剪辑的时候一直在犹豫片名出在那里合适,但始终觉得效果不怎么理想。我就先放下这个问题做剪辑,剪辑到三十分钟之后,我觉得这里出片名比较合适,就这么放了,这就是一种身为导演的直觉吧(笑)
巴塞电影:《中邪》有很多长镜头,会给人感觉很像艺术片,这是在拍摄过程中有刻意这样设计的吗?
马凯:当然是受到一些经典电影的影响,但其实在拍摄的时候没有特别刻意的想去模仿谁,我其实在开拍之前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到了拍摄现场,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那时候可能就会想到换个方式拍会不会更好,这种思考肯定是与那些前辈们的电影有一些关系的。
巴塞电影:您会经常看文艺片吗?
马凯:我其实不是很喜欢看艺术片,我会觉得艺术片信息量比较大,表现的方式又很晦涩,而且四年前,我几乎是只看商业片,我觉得那才刺激,那才叫电影。但当我开始想要做编导,的时候我才开始强迫自己大量的去看艺术片,去学习。
所以这几年就开始形成一个反差,看的文艺片比较多,但我最想拍的还是商业片,我觉得商业片要拍好是很难的。
巴塞电影:今年院线上映的国产电影中有那部让您印象深刻?
马凯:我挺喜欢《我不是潘金莲》,我个人觉得相比较冯小刚导演早期的作品,肯定是《潘金莲》的水平要更高,而且里面的幽默的方式我很喜欢。其他还有《路边野餐》和《黑处有什么》。
巴塞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可能因为审查而规避了一些问题,您觉得审查对您来说是个问题吗,尤其是您拍摄的恐怖片这个类型?
马凯:比如伊朗的审查制度,比我们国家可更加严苛,但是人家照样可以拍摄出很优秀的作品来。电影这种形式,它并不是说给你放的空间越小,你就越难拍出东西来。审查是一方面,但创作能力也是一方面,我们九十年代的国产电影一样可以拍的很棒啊,为什么今天反而退步了呢。以恐怖片来说,不能说是因为有审查,所以就没有好的恐怖片。从创作者的角度,就算不可抗力让电影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尾,但去除最后十分钟,前八十分钟至少可以拍一个很好的故事啊,但问题是我们的恐怖片从头到尾都不精彩,这个问题肯定不能说完全归责于审查的门槛。
巴塞电影:这几年有让您眼前一亮的华语恐怖片吗?
马凯:前两年,香港导演麦浚龙的《僵尸》让我印象深刻,最近的可能是台湾的《红衣小女孩》。
巴塞电影:作为非科班导演,之前的横漂经历,对你拍摄《中邪》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马凯:有着很大的帮助。做横漂的时候因为经常跟着剧组,你会有机会接触导演,去看他们如何拍摄,怎么调教演员,后来发现拍电影没什么难的(笑)。
我从11年开始拍一部短片,我每年都会拍一部短片,我觉得拍片子会让我成长,我不是那种想到一个剧本会拖很久才付出行动的,我想到就去拍。但是我前四次都没有剪成片子,因为你真正做导演的时候才意识到一个导演的困难,你去拍摄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等到剪辑的时候会发觉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我还是会认为想到就立马付出行动,因为你会从这个拍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能从中收获到很多东西,包括现场的一些经验和拍摄技巧。
巴塞电影:未来会继续拍恐怖片吗?
马凯:我有一个小目标吧,未来五年会只拍恐怖片。五年以后,会想尝试一下武侠片吧,我个人比较想尝试动作戏。
巴塞电影:你觉得我们国内恐怖片导演可以借鉴欧美恐怖片和亚洲恐怖片的哪些经验?
马凯:如果我要拍一部类型片的话,我首先要学习一些比较经典的类型片代表,从经典电影中找到最好的元素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电影里,拍过几次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慢慢就会形成一些自己风格性的东西。我在拍《中邪》之前,就会大量去看恐怖片,包括伪纪录片的这种类型。
巴塞电影:您会给一些有志于从事编导的青年观众那些建议?
马凯:如果你要拍一部类型片,无论是恐怖片或是剧情片,一定要把这个类型的最好的电影,能看多少看多少,然后从这些类型当中选择一两部来拉片,一帧一帧的分析,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的表演,声音的起落,导演是怎么拍的,哪怕是抄也好。即便我现在做了导演,我也认为自己还是个学生,我会承认《中邪》就是这么“抄”出来的!
巴塞电影:有影评人将《中邪》算做小镇青年电影,你认同吗?
马凯:我之前有听到过这种说法,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形容我是“导演界的王宝强”,可能跟我电影里的一些特质有关吧,但是既然有人愿意谈论我,说明有人关注我,无论什么样的观点或者看法,我个人都会接受。我就是从小镇出来的,小镇青年挺好的。
巴塞电影:最后,能推荐一下您的恐怖片十佳片单吧!
马凯:《招魂》、《它在身后》、《鬼书》、《足不出户》、《运河迷踪》、《午夜凶铃1》、《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1》、《鬼童院》、《恐怖废墟》。另外再推荐一部个人今年最喜欢的《尸检无名女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