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炮制越南史上罕见大饥荒,导致200万人死亡

界面新闻   2017-01-01 18:36
作者:互动百科 ·

提到战争所造成的危害,很多人都会想到无辜生命的逝去,房屋的倒塌,经济的倒退等等。其实还有一点是很多人想不到的,那就是由于战争所导致的物资的匮乏,进而会引起大规模的饥荒。今天小编就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二战时期日本在越南引起的一场饥荒事件。

1940年,当时的越南正处于法国殖民政府统治下。日军入侵时,法国殖民政府做出了一些让步,法国海军中将让·德古以“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总督的名义向日军投降。而当时的日军将整体战线拉得过长,考虑到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取代法国的统治,所以日军即允许法国的势力继续留在越南,因此越南一时间呈现出日军与法军双统治的局面。

日法联合囤积粮食越南成最大“供应商”

日军侵入越南后,对越南实行了“统制经济”政策。当时日本将越南的很多物资运往越南北部,大米橡胶和煤炭等资源一下子变得十分紧俏。这时的越南也就成为了日本战争物资的最大“供应商”。

按照当时“统制经济”政策的规定,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大米供应量从15千克骤减至7千克;越南人在一省范围内一次不得运输超过50千克的大米;收购大米的行动由各省银行和大米协会垄断,而这些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大米供应量的减少,就会有更多的大米被日军征收;即使是城市居民也无法囤积粮食,只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无法向亲友提供支援;因为禁止粮食流通,那即使发生饥荒也无法从外界获得支援。

另外,日军还推行了“义务售粮”制度,也就是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粮。而法国人也配合日军,不断加大粮食征收的力度。到1943年,农民种出来的大部分粮食被日军或法国人以低价买走。而这些征收上来的粮食,日军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城市居民,然后利用这些钱购买军用物资。而此时的法国殖民者为了可以早日驱逐日军,重获殖民统治,他们在帮助日军征收粮食的同时,自己也在大量的储存粮食以防后患。

越南饥荒日法宁可粮食发霉烂掉也不用于救灾

1943年时,越南遭遇了虫害和旱灾的双重影响,导致粮食大量减产,而此时日军依旧未放弃征收粮食。为了生存很多人将留作种子的大米都吃完了,而这就导致了1944年水稻播种面积锐减,此时已开始出现有人因为饥饿而死的情况。

到了1944年的10月,大饥荒终于在越南北部爆发。一时间民不聊生,很多人离开家园开始流浪,只为觅得吃食。这场大饥荒一直延续到1945年的5月,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因为这场饥荒丢掉生命。而日军和法国殖民政府不仅没有及时拨出粮食进行救灾,反而更加疯狂地储存粮食,他们甚至宁可把粮食存到发霉腐烂也不发放给灾民,这也导致当时市面上的粮食价格水涨船高。

日军征收大米制造酒精越南的粮食愈加匮乏

出于战争的需要,日军要求越南人名以种植黄麻代替其他农产品,这直接就导致了粮食产量的锐减。

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无法再从美国、墨西哥进口石油,虽然日军又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油田,但后来美军威胁到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日军不得不寻找石油的替代品以维持需求。这时,越南的大米就被日军征收用来制造酒精以代替石油。这使得越南的粮食变得更加匮乏。

饥荒和瘟疫导致越南人民大量死亡可日本的赔偿却杯水车薪

大饥荒的发生导致很多越南人失去生命,可是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尸体都得不到及时卫生的处理,最终导致了瘟疫,而瘟疫也造成了很多人死亡。

1944年至1945年在越南发生的这场饥荒事件到底导致了多少人死亡,至今没有准确的数字统计。最保守的估计是40万人,法国殖民政府的总督德古则在其论文集《印度支那的牢笼》中称,约有100万(越南)北方人死于饥荒。而越南国父胡志明在宣布越南从法国独立的演讲中,谈到了这场大饥荒,他所用的数字是200万。最终,二战后,日本政府曾向越南赔偿3900万美元。

日军的行径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无数越南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多少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同时也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即使日本政府最终做出了一些赔偿,但是相对于越南人民的损失来说,这些赔偿可谓是杯水车薪。

(全文完)

注明“来源:互动百科”的所有作品,均为互动百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