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周内,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已经失去了两架舰载战斗机,两起事故都与航母上的制动装置技术故障有着密切联系。俄方因此丧失了一架米格-29“支点-D”和一架苏-33“侧卫-D”。
虽然“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设备确已非常陈旧,但对俄罗斯而言,更大的问题在于其在海洋航行方面相对缺乏经验,在起降舰载战斗机方面的熟练度不足。
11月14日的第一次事故中,米格-29因耗尽燃油栽进地中海,这架飞机当时正在围绕航母飞行,而甲板上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尝试修复一条与其他三条缠在一起的拦阻索。
这条拦阻索在另一架米格-29在航母安全着陆时已经断裂过——但那架飞机被甲板上的第四条,也是最后一条拦阻索拦了下来。
12月5日发生的第二次事故,同样也是因为一条崩断的拦阻索,这次是一架苏-33。
海上航空飞行确实危险无比,但是俄罗斯海军发生的不少事故,都是因为缺少基于航母的军事活动经验和熟练度。虽然一些问题确实应该归咎于陈旧的航母上本身的缺陷,但俄罗斯显然还没有研究出合适的方式来安全进行海上航母起降飞行。
1990年12月5日入役的“库兹涅佐夫”号已经服役很长时间,但航母的年龄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美军也有不少航母与“库兹涅佐夫”号服役期限相同甚至更长,但它们的表现依然十分优异。罗斯福号、林肯号、尼米兹级航母服役年限都要长于这艘俄罗斯航母。
不仅如此,在2012年12月1日退役的进取号航母在服役超过50年后,其升降飞机的能力还和1962年投入使用那天一模一样。
美国海军可以使用一艘航母超过半个世纪的秘诀,不仅在于其可以很好地保持航母的状况,也在于训练有素的人员。
自苏联解体的25年来,俄罗斯海军并没有给“库兹涅佐夫”号很好的维护。其工作人员也没有得到充足的机会进行训练,以获得在海上安全执行航母作战活动的必要熟练度。
不过,即便是美国航母舰队,也仍然可能出现拦阻索断裂的情况。
实际上,2005年小鹰号航母上的一次断裂事故差点让笔者的一位旧相识丧命。他驾驶的F/A-18F大黄蜂战斗机掉入海中,航母差点直接撞上他和他的武器系统操作员。
小鹰号飞行甲板上也乱成一片——全是因拦阻索划过甲板而造成的受损飞机和受伤人员。虽然事故存在,但一根断裂的拦阻索导致这样的事故在美国海军航母中仍属罕见。
而“库兹涅佐夫”号三周以内的两起事故预示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拦阻索会偶尔分离或断裂,那通常会造成有人员伤亡事故的大新闻。拦阻系统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维修人员通常就是直接换一个,用更少的绳索操作,因为新的设计只需两到三根就可以。”一名高级海上飞行员说。“底线是事故的出现几率一定要很小,可以通过一些设置和维护来预防,因为一旦出了事那就是大新闻。”
米格-29的事故也显示出俄方指挥官糟糕的指挥决策,他应该下令战斗机去叙利亚的海岸基地着陆。
美国海军的航母在近海行动时,通常都会指定某个地点以防出现紧急情况导致航母无法降落飞机。
实际上,航母通常派遣可以空中加油的超级大黄蜂以确保飞机有足够的燃油进行安全飞行。“库兹涅佐夫”号没有能力起降空中加油机或是有加油器的战斗机,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应该指定一处机场来预防紧急情况的发生。
另一名美国高级海上飞行员表示:“航母和飞行联队首次派遣出海之前都要经过COE检验(作战效率检测),这也被称为蓝海检测(blue water certification)。如果航母上有技术装备故障,例如我们仅使用一个核反应堆的情况,我们也会这样做…无论是必须还是自发选择。”
“通常航母降落的局限性,可能会使降落一艘固定翼飞机的风险达到上述局面,我们就需要在一个离陆地相对较近的距离内——例如200海里左右的距离活动。”
由于美军的定位是把美国的力量投射到全球,美国海军在原理陆地基地的大海上,也设计出了确保航母操作安全的步骤。
“蓝海检测可以保证航母和飞行联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开展飞行活动,”另一名海军飞行员这样说,“我们利用空中加油机来提供所需燃料, 以获得更多燃油进行训练,或是在燃料量过低时储备。”
事实上,美国海军并不是凭借航母的服役年限以及优秀的硬件设备成为海上巨人的。其凭借的是训练的质量以及流程的可靠,而在这方面俄罗斯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
(翻译:鲍玉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