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票房惨败!李安会被放逐到好莱坞导演冷宫吗?

好莱坞是个讲究规则的地方,放逐冷宫当然也有“法”可循,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你不赚钱了。

本文由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和闪电娱乐指南(微信ID:shanyuzhinan)联合撰稿

文/郑茜、陆飞

好莱坞其实是“割喉式竞争”的代名词,在这里,你的价值只有你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来定义。

所有富丽堂皇的宫殿背后都有一座隔绝失败者的冷宫,作为电影殿堂的好莱坞背后也有这么一座“导演冷宫”(director’s jail)。

“XXX导演作品”荣耀背后的另一面便是——导演就是那个不管怎样都得背锅的人。

好莱坞是个讲究规则的地方,放逐冷宫当然也有“法”可循,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你不赚钱了。

对一个导演来说,要成为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的道路通常艰难又漫长。导演们通常要从一个小角色开始,逐渐获得机会执导,等到赢得几场票房胜仗之后,这些导演身上的属性渐渐改变——从单纯的创作者、艺术家,变成了好莱坞的摇钱树。

如果他们可以持续为制片厂、经纪公司、传媒集团、玩具公司等等带来滚滚利润,就会有众星捧月的尊荣,从而拥有巨大的预算空间和收益回报——当然,捧得越高,摔得也越疼,一旦在巨星的位置上跌落,比如说将一部过亿美元预算的制作推向票房惨败的深渊,导演的命运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永不复用。

尽管于心不忍,但不得不为李安捏把汗。他的技术革命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在世界影坛上引起了轰动,但热闹过后,在海外无论是票房和评价,《比利》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美国纽约首映后烂番茄新鲜度36%,评分4.3,截止11月25日,上映两周,美国市场票房才100多万美元(本片投资4000万美元),中国大陆市场的票房也只刚过1.5亿,与四年前《少年派》的巨大成功相比,相去甚远。

这些数字无比冰凉。而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最担心的是,如此透心凉的投入产出比,会不会令安叔面临好莱坞一贯的残酷惩罚。

李安自己也很清楚这种现实规则:“得奥斯卡这些东西是增加我的本钱(笑)。我说要拍60格,大片厂会说戏院怎么放映呢,我坚持,大家就让步,就让我这么做。所以它跟我的本钱有关系,跟我的野心没有关系。只要可以做,我们都尽量去做的。”

虽然李安的下一部影片《马尼拉之战》已确定开拍,据说依然会采用高规格拍摄,但在壹娱观察此前对出品方Studio 8创始人Jeff Robinov采访时,当谈到是否还会继续支持李安新电影的野心时,Jeff的回应却并不坚定:“但愿,希望如此。”(like to,hope to.)

一次失败就会让所有的光芒消散,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导演

在好莱坞,如果你拍了一部失败的作品,你的事业可能也就到头了

之前络绎不绝找你合作的电话铃声会突然消失,不管你查了多少次是不是因为没有信号都是白费力气;也许得等上好几年,你才能开始你的下一部电影;就算你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关于你上一部作品的失利依然会阴魂不散,你只能在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开工,好比处于缓刑和高度监管之下。在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好莱坞,救赎的机会其实很少,更何况他们的人才梯队始终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导演,包括伟大的导演。

今年奥斯卡大热门梅尔·吉布森,你还记得在此之前他已经多久没有作品了吗?

导演约翰·李·汉考克是“好莱坞冷宫”的经典案例。他从《心灵投手》(The Rookie)开始了他的电影事业,这部影片不仅成绩不错(全球票房8069万美元),预算(2200万美元)也很合适,这就相当于让他在两个方面赚到了“信用值”——赚钱的能力和预算控制的能力。

但紧接着他拍了《阿拉莫战役》(The Alamo),高额的预算(1.07亿美元)只换回了全球2581万美元的票房——彻头彻尾的失败,把原先挣到的两个信用值都亏空了。

毫不意外的,他被放逐到了冷宫,被“休假”了很长一段时间。距离《阿拉莫战役》五年后他才有了新作《弱点》(The Blind Side),幸运的是这部影片不仅票房十分成功,还让桑德拉·布洛克拿到了奥斯卡影后,汉考克这才跟好莱坞重修旧好。

《弱点》

和汉考克一样的还有迈克尔·贝(Michael Bay),他原本账户里凭着《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世界末日》、《珍珠港》攒下的可观信用值(顺便提一下这几部可都是由好莱坞顶级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担任制片人),但到了2005年,一部《逃出克隆岛》就近乎全盘透支了他的信用值——几乎是职业生涯的一次崩塌。幸亏后来《变形金刚》系列看上了他,否则他的冷宫日子还会更长。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一次失败就会让所有的光芒消散?

但世情就是,恐惧永远是驱动人做决定的重要因素,在商言商,谁愿意把自己兜里的钱交到一个新近的“失败者”手上呢?

62岁的导演托尼·凯耶(Tony Kaye)在1998年拍完了电影《美国X档案》(American History X)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制片厂电影的拍摄了。而去年拍了《神奇四侠》的导演乔什·特兰克(Josh Trank) 看似也要难逃此厄运了。该片票房有多惨?投资1.2亿美元,北美只收获5600多万美元。特兰克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天发了一条推特,声称他自己剪辑了一个版本的《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很好但你可以永远不会看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片厂员工在接受《好莱坞报道者》(Hollywood Reporter)时采访说道:“(一旦失败)根本不会有经理人去搭理他(特兰克)了。我也许会和他们见个面,但只是会给他建议,绝对不会是一份工作。”

 

几乎没有人是冷宫免疫的,那么该如何逃出冷宫?

一流的信誉是导演可以与外界讨价还价、拒绝冷宫的资本。对于好莱坞公民来说,几乎没有人是冷宫免疫的。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像凯文·史密斯(Kevin Smith),他的作品早就可以把他关禁闭了。但他依然还能悠然自得的原因得归功于他电影里面总是找来了一些像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赛思·罗根(Seth Rogen)这样的大牌来给他的电影做担保。

《好莱坞报道者》给那些正处在事业低谷的“冷宫”导演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 Eat humble pie. 低头认罪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导演大卫·拉塞尔当年正是如此,不傲慢不较劲,然后在资金问题上获得了马克·扎克伯格的支持,起死回生。

2. Go back to your roots. 吸取教训并回到你原本赖以成功的起点上

这条适合那些在某一类型片中获得成功,而后尝试另一类型大败的创作人。

3.Write a great script. 写出一个伟大的剧本

这是走出事业低谷或是奔向事业巅峰都应该做的。

4. Try Televison. 尝试电视

转型。此路不通,大不了换条路走。

除此之外,获奖也是一个解除封印的办法。就像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他的电影总是备受影评人推崇多过一些爆米花吃货。只要他能保证自己不会缘尽影评人、电影节,你也就不会看到他被打入冷宫的那一天。

总之,一旦被打入冷宫,翻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对谁来说都一样,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今天你还是明日之星,明天可能就是昨日黄花了,这也是因为好莱坞实在有太多优秀的人,随时能取代你。往糟心一面说,谁都要为了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殚精竭虑,牺牲一部分个人风格;往积极的方面说,这也是催人时刻奋进,步履不停的系统。毕竟如果是在一个匮乏好导演的国度,那种一个制片公司的股价仰仗一位导演的作品的业界,“冷宫”当然也就难以诞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