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比利》刚开始我就后悔了

从《少年派》到《比利》,李安就像在进行一场技术上的登高:从3D、色彩、到高帧率,他追求得太极致,但他不认为这是一种藏在他腼腆性格下的叛逆。

作者:郑茜、赵婧

“我不喜欢人们在苹果手机上看电影,我想让他们去影院观看,就像我们虔诚拜访寺庙和教堂,我们需要种仪式感,我认为电影于我就是种仪式。”

今年已经62岁的李安,为了这份仪式感,做了一件“刚开始就后悔”的事。

为了达到电影从未有过的清晰度——每秒120帧、3D立体影像、4K画质,这位60多岁的导演在片场推着足有两个冰箱那么大的设备,长时间对着多盏强光进行工作,拍出了这部无论如何都将被载入史册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下简称《比利》)。

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采访了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全球数字电影放映技术领导者巴可在中国的技术专家——中影巴可战略市场总监胥斌,他表示巴可服务器最高可以支持放映每秒60帧标准的电影内容。在更多地了解这项新技术的同时,他也给我们回忆了李安在阿姆斯特丹的IBC(国际广播电视大会)上对于那段“几乎让他脱层皮”的拍摄经历的描述。

“如何让电影呈现效果和人眼的处理方式相匹配,这件事情让我困惑了很久。”

“你可以回忆一下冬天用手把窗户上的水气拨开的感觉。手指拨开的地方清晰无比,旁边一片朦胧,一点过渡都没有。”

这是知乎用户黑则明看完《比利》后对这种高流畅度,高清晰度的浸入式观影体验的描述——在电影的预告片播出时,技术上的耳目一新确实引来好评如潮。但直到电影点映结束后,一篇篇“惋惜、失望、遗憾”的影评出来,大家才真正意识到李安在早前的发布会上对于电影反复强调的的“忐忑不安”、“希望大家有个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其实是对于这个结果早已有所预判。

这次《比利》所挑战的技术已经到达目前电影的极限——也是世界上现有的技术能够做到的极致。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以下简称《少年派》)到《比利》,李安到底为什么非要与3D数字电影较真?他是这么说的:

“我是个走正经路线的人,我从未像战士一样为电影出力。但当我意识到一些事物的本来面貌,与其看起来并不完全相同,我便有了许多疑问。

“所以,如何让电影呈现效果和人眼的处理方式相匹配,这件事情让我困惑了很久。”

从创作《少年派》开始,李安便在电影中用上了许多CG画面并对色彩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他把这段对立体维度观影的探索历程描述为,“就像是与一群人共处于一间黑暗的房屋,试图从非传统的、更深的情感层面去触碰对方,借以分享那些我们敢于在现实生活中询问却不敢讨论的人生奥秘。”

声称“信任电影更胜于生活”的李安,正在企图呈现出生活在电影里最真实的面目。

但观众往往感受到的只是电影工业里的最后一环,拍摄过程中的苦乐其实比电影还要震撼——

“当时就是用两台‘冰箱’在拍摄。为了配合120帧需要的曝光度,现场需要的补光的强度是正常影片的三倍。所以拍摄时还需要自己重新制定一套测光和拍摄的新的流程。这是以前电影工业里从来没有过的。同时,演员也不能化妆,许多瑕疵都被放大,同时由于画面呈现过于真实,演员的表演容易显得做作,对演技要求极高,有时一条得拍上五六十遍。”

“这是一条艰难的上坡路,每一天都是困难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这听起来好笑,但却是必要的。”李安一如既往温和而腼腆地对媒体说道。

拍摄制作流程重置:“重新发明轮子”(Reinventing the Wheel)

李安是已经加冕了两座奥斯卡的导演,当有媒体问到这些“锦上花”给他带来了什么的时候,他说道:“这些东西是增加我的本钱,与我的野心没有关系。”

在李安的电影观里,在制作《少年派》之前,电影制作被严格分为三个阶段:制作前、制作中和制作后,而现在看起来似乎都能融为一体了,“拍电影于我而言就像是烹饪,把所有素材组合在一起,这是令人心动的,也是困难的、耗费不菲的。”

“我也曾后悔过做这件事,但当我看到你们在影院里的反应,我就知道值了。”

从《少年派》到《比利》,李安就像在进行一场技术上的登高:从3D、色彩、到高帧率,他追求得太极致,但他不认为这是一种藏在他腼腆性格下的叛逆。

“做这一行,都要有点杀手的个性,我对一个事情有种追求,就是我看到之后,没有拿到会很难受,这跟害羞个性没关系。”

在《比利》的拍摄过程中,由于所有的设备和制作方法都必须为新设备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创新,所以李安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几乎是一边拍,一边改——他把这个过程戏称为“Reinventing the Wheel”(重新发明轮子)。

他几乎把电影当作信仰。

他曾在奥斯卡的颁奖台上感谢过“电影之神”,并且直言:“自14岁起,我并不常有规律的祈祷,但我却经常向电影之神祷告,所以这是种追求梦想的行为,而这个梦想需要很多的合作和赏识。”

几乎所有伟大的导演都乐于在不同题材和拍摄方式中寻求刺激与成就。李安也解释了选择这个故事作为探索新媒介的原因:“如果能将战事中的战士们的情感体验搬上银幕,那是很了不起的事。人们之所以不理解战士,也是因为他们曾经历的那种心理体验是我们未曾经历的。

“我们称之为平常的生活其实是很荒谬的。”

4K+3D+120帧的放映解决方案需耗资不少于500万,宣发价值大过票房

他也坚持,技术应该是为人所用的。

“电影是件神秘的事物,是人类的产物,电脑无法超越我们,这是由人类大脑的惊叹性所决定的。而你制作的电影也永远比不上人类的想象之辽阔,这就是我们说‘少即是多’的原因,我认为更高的清晰度并不会扼杀你的想象。理论上,我们更像是艺术家而非技师。

“面对不同分辨率的画面,你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面对越高的分辨率,你会得到越智能和情绪性的东西。有时候艺术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未曾拥有的部分。”

与其说,120帧是个电影票的售卖噱头,不如说是李安的一个梦想,或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行为。

这次与他达成了合作的共识的是对显像设备同样有追求的索尼公司。实际上这部影片商业放映的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是出于宣传目的而把它放到了商业场所。

影厅的改造实在是个费钱又费劲的活儿。

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曾去到国内能够标准放映该片的其中一家影院的改造施工现场探访,该影院选择改造的影厅几乎是需要被推倒重建。胥斌表示,为此投入的设备价格同样不菲——

例如北京博纳悠唐影城采用的是两台6P激光放映机,服务器是李安指定的7th sense服务器(大约40万元一台),以及两个特制的仿真镜头(租赁的,放映后需要归还),播放器也是专门给虚拟仿真用的(序列帧,每秒能放映240张非压缩图片)。

李安指定的7th sense服务器

影片共发行19个版本,全球仅5家有能力放映4K、3D、120帧的最高规格版本,其中就包括中国北京、上海和台北三座城市。据胥斌透露,这一套设备不少于500万元,通过改装所得,并不用于销售。

“整个播放流程里面是没有版权和安全加密的。它播放的这个数据流我们叫明流,也就是说,如果你接了一个硬盘录像机,就可以把这个数据直接录走,你也可以直接从服务器里直接把那个非压缩的图像直接拷走,自己去生成你要的任何格式的视频。

“这相当于电影在几个场所里做宣发,只是这个场所发生在电影院里而已。”胥斌说道。

不过,目前尽管部分设备已经跟上,但归根到底它们要随着更多影片的推出,才能真正反映导演的艺术价值,以及商业价值。胥斌对壹娱观察说道:“只有市面上百分之五十的设备都能放某种版本的影片,影视公司才会去制作这样的影片,所以其实整个行业都看到了这个趋势,但真正起到推动和变革的力量还是影片本身。

“所以,李安其实释放了一个特别好的信号。”

已经到了足以谈人生的年龄和成就的李安,偶尔也会撒撒鸡汤。然而,经历过这次“不想再来一遍”的拍摄历程,李安给年轻人的意见也跳出来了之前的“晚熟说”,在近日某媒体的微访谈里提到给一些年轻电影从业者的寄语,他回复的是——

“千万不要去弄!不管成功或不成功都很没有安全感,除非你喜欢这个刺激,不然我拦也拦不住。”

(文章除采访外均来自公开资料)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壹娱观察(个人微信ID:yiyuguancha6)壹娱观察(公众号ID:yiyuguancha)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