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新增信贷再创历史新高 稳健偏宽松货币政策或将回归中性?

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16万亿元,今年有望成为金融危机之后新增信贷最多的一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18日,央行公布了三季度中国信贷金融数据。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从7月份高达25.4%的六年新高逐渐回落。

面对M1的高位回落,新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表示,“主要是由于M1中的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受国庆假期因素影响,中国部分单位活期存款转为通知存款等收益率更高的存款品种,导致单位活期存款减少。此外,部分金融机构的借款客户于季末这个时点上集中归还借款利息,也是单位活期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16万亿元,今年有望成为金融危机之后新增信贷最多的一年。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2177亿元。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前9个月,个人住房贷款3.63万亿元,同比增多1.8万亿,其中,9月份新增4758亿元,同比增多2055亿元。

“近期一些城市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未来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阮健弘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活跃。同时也与金融机构、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选择有关。”

央行同时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47万亿元,同比多增1.4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79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05万亿元。9月份社融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同比增多3638亿元。

随着监管机构对票据的严管,也造成了商业银行票据持续下滑。此外,新增信贷贷款的高增长也奠定了社会融资高增长的基础。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社融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很大部分可能也是跟开发商拿地有关的夹层贷款。

面对央行行长国庆讲话以及9月份信贷高增长,未来货币政策如何发展成为市场关键。

一位银行人士认为,根据经验,9月份信贷都会存在冲量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四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将持续下降,并又将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开始爆发。

周浩认为,无论居民房贷还是社融中的直接融资,都与房地产有关,所以政策收紧也是必然的。此外,货币政策继续放松只是有利于房地产,今年降准降息的难度加大,政策转向风险控制为主。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9月的金融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并未出现担忧经济下滑而融资需求萎缩的现象,相反仍在继续加杠杆,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压力不降反升。中国央行需要维持中性货币政策,避免“放水”导致“去杠杆”越去越多。

10月9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系列会议中,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应对风险、促进增长所做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仅仅半年之前,在2016年2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中,对于货币政策,周小川首次提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调整动态。”这是央行首度对货币政策状态提出“稳健略偏宽松”的看法。

从“稳健偏宽松”到“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或许也预示着货币政策将正式回归到中性的局面。

海通证券姜超分析道,控制地产泡沫、通胀短期回升、美联储加息均对短期宽松货币形成抑制,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表态,意味着降准或再度延后,而逆回购期限的拉长也意味着短期资金成本的上升。但由于地产调控大幅加码,经济下行风险升温,也意味着资金需求长期趋降,流动性长期趋松。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