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个猪

淡豹 朱墨 · 07/13

来源:界面新闻

我们在北京通州的光泽作用工作室(Lustre Effects),闻到空气中略微烧焦的味道。那是树脂、翻模的气味。

长毛猩猩头、骷髅、树脂眼珠、狰狞的怪物、青筋突起的手部雕塑摆满工作台,水泥地的工作室更像个大车间。不时响起火烧喷气枪的咝声,一只大猩猩上半身的毛正植到一半,还“露肉”。他们正在制作电影特效模型。

在CG虚拟场景特效技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做电影特效模型、实体道具?

CG在电影里费用贵、周期长、演员不容易表演生动。“场景可以用CG,但比如电影里出现一只带毛发的猩猩,又和真人演员一起表演,CG很难做出来人抚摸毛发时的动态,演员也不容易和虚拟绿人一起生动表演。像《侏罗纪世界》里垂死的雷龙,需要两个演员去抚摸雷龙的头。这只大雷龙的身子部分是CG做的,但演员真正去摸的那个雷龙的头,就是实体道具。大概9个人遥控这个雷龙,它内部机械精密,能抬头,能呼吸,眼睛也能抽搐,就能演出来垂死的感觉。使用中,实体模型往往与CG结合,演员先与实体模型一同表演,后期再用CG润色、加毛发光泽、动物眼泪。我们做的这些模型不光拍电影能用,博物馆、教育、主题乐园都需要。”光泽作用工作室的负责人李景泽告诉我们。

34岁的李景泽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原本好好儿地做电影美术指导,而且是现代戏做得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致青春》、《匆匆那年》、《栀子花开》。两年前,他看到英国公司John Nolan Studio做的机械道具视频,从此开始惦记模型道具制作。

2015年4月14日——这个日子他至今记得清楚,他看到美国电影《环太平洋》制作花絮视频,“觉得这东西牛逼”,转天约朋友毛子,也是《匆匆那年》的制作图美术吃饭,一起再看视频,双双觉得牛逼,就开始筹划工作室。那段时间原本是二人短暂的空档,正等着接下一部戏,一部关于实体特效的视频让他们的生活拐了个弯。

之后是找投资,租下北京东坝的一居室,开始雕塑、翻模、研究机械技术,试制道具。跟房东把租金从每月两千一砍到了两千,进驻东坝那天是2015年5月21日——这个日子他也记得清楚。

“这种技术国外叫animatronics,电子动物操控。说起来,三十多年前《E.T外星人》那会儿就在用了,说到更早,梅里埃就在用了,纯手动机械控制的发条式机器人,能写字的。其实达芬奇也做过。” 但模型道具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工序包括概念设计、3D打印、雕塑、翻模、制皮、植发、机械设计等等。

制作时,分机械和外表两部分。要外形上仿真,就得仿制动物外形,人工制皮,雕出皱褶纹理,植上毛发。恐龙模型的皮肤质感就得像恐龙,青蛙得一层层上色以色泽逼真,猩猩毛发要栩栩如生,这需要雕塑师、上色师、植发师研究细节。而要在运动和表情上仿真,这就得研究仿生学:先琢磨动物和人的表情,再设计精密的内部机械,让道具能实现行走、打架这样的大动作,嘴唇撅起、眉弓拧紧这样的微表情,表现愤怒、紧张、快乐各种情绪。

实际使用时,多人共同遥控,各自操控道具内部的不同舵机,配合起来,像几位演员一起给木偶戏拉线一样。

对于李景泽和他电影美术、雕塑出身的团队来说,研发道具制作,在技术上最难的是机械设计——“力学,我们没学过啊”。他们找来好莱坞公司的宣传材料,看Youtube上美国电影花絮和道具制作过程的视频,定格,放大,研究内部机械结构。这从零开始的过程极其折磨人,“遇到技术瓶颈,我就崩溃。就想,是不是不应该做这个。” 

整个夏天,李景泽,毛子以及后来加入的朋友东子三个人,和机械、遥控器、雕塑一起,挤在不到60平米的一居室里研究特效模型,就在过道和卫生间里石膏翻模。他们烟瘾都大,边崩溃边研究,越崩溃越抽烟。

第一个成品,是个能张嘴的骷髅头。他们尝试过不同的树脂材料做出眼珠,发现得一层一层浇树脂,瞳孔才深邃,眼白才透明。又尝试机械构造,让它最终动起来。三个人遥控,拍小视频,配上《五环之歌》的音乐,眼珠转得相当欢实。

之后,他们还做了手掌大小的独眼、机械手、舌头、大猩猩。可外形仍旧是个难题:在美院,雕塑强调的是整体感,形体,造型,而模型雕塑需要高度写实,表现皮肤质感,肉的感觉,每种动物的皮肤纹理都不一样,这可以说是一种“写实的难度”。制作道具的泥和美院雕塑所用的不同,制作皮肤的硅胶更是上不了色,什么颜料也不沾,和雕塑完全两码事。他们就琢磨,找办法让它能上色。雕塑师韩昊楠,靠看视频和不断尝试,找到方法,甚至她现在用的雕塑工具也都是自己制作的,用上了铜管和吉他弦。

去年12月,搬到现在的大车间后,工作室做出了一只小猩猩头,包含26个舵机,能实现摇头、眉弓皱起等各种表情。做它花了47天。“小猩猩做出来了,就放心了,我们就知道这事儿能成了。” 

写实和仿生最难。像狗这种常见动物,有一点儿和真狗不一样,都能看出来。充分写实后,再做外星人、妖怪就都容易了。做怪东西,视觉上容易出效果,工作室也有概念设计,就不太吃力了。要做龙这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就参考大象、犀牛这种大型动物的皮肤质感,再配合以蜥蜴、鳄鱼这种长尾动物的动作。

实体特效是种既强调手工活儿,又与科技前沿紧密结合的技术。光泽作用工作室刚购入工业3D光敏树脂打印机,预备用3D扫描、建模、打印、翻模的流程来制作。

如今,这伙儿电影美术设计出身的年轻人,已经搞明白了机械,电路,青蛙皮肤的质地,猩猩嘴角的表情。6月初我们采访时,他们正在做一只能以假乱真的猪头道具。到7月上旬,猪头已宣告完工。

“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自学的这事儿。” 李景泽说。“我们年龄都差不多大,就觉得不能做没劲的事儿。什么有意思做什么。”

“做道具,我们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平时聊天,就觉得人都是越活岁数越大。你想想,人基本上到四十来岁的时候,就没什么要突破的欲望了,因为有家庭,有孩子。趁年轻能做一点儿喜欢的事儿更好。人死的时候最后悔的是你想做而没做的事,而不是你做错了的事。所以我觉得既然有条件做,干嘛不做呢。”

 

 

在机械难度上,个儿越小的道具往往越难——小猩猩就比大猩猩难,图上的这只猪头也难,“主要我们把它做难了,因为它动作太多了。像猩猩是26个舵机,这猪已经34个舵机了,又多了8个,要细分的话得四个人去遥控它。而这个猪头的耳朵可以前后摆动,鼻子能动出五个方向,眉弓、嘴、舌头都能动。” 他们打算用这个猪头拍个视频,带它到菜市场去逛一圈,以假乱真。

 

这只“猩猩手”纹理细致,上面还会植发,让效果更逼真。

 

 

翻石膏的模具制作车间里,挂满工具。负责模具制作的是王文进师傅,他平时不大爱说话,天天翻模。加入光泽作用工作室前,王师傅在横店剧组做过6年的模具和特殊道具,主要做古装戏的兵器及陈设。如今做特效模型,材料和工艺都要求更高,翻模的细节也更多。

 

上色师沈霄男。硅胶更接近人体皮肤的质感,常用在特效模型外皮上。

 

 

东子(刘东林)参与过《一生一世》、《三少爷的剑》、《长城》等电影的美术工作,也擅长雕塑制作和模型上色,如今是光泽作用工作室的概念设计主管。

 

小菇(袁琛)为猩猩手臂植发。特效模型在未来使用中可能有很大的动作,譬如猩猩可能需要手臂撑地行走,设计时,皮子的厚度和弹性、毛发固定程度就都要考虑进去。这只猩猩设计成长毛的,小茹把人工毛发缝到布上,做成一套衣服。

 

王晓晨做概念设计,也做雕塑。模型雕塑的难点在于尽量逼真地表现出皮肤的质感、纹理。

 

版画出身的毛子(高鹏),现在跨界负责机械和遥控技术。“就这么一点儿一点儿去琢磨。”

 

 

模型内部的机械设计,难度在布局——一个猩猩头就那么大,怎样在局限的小空间里排列机械,塞进足够多舵机,让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让猩猩未来实现皱眉挤眼等各种动作,各个拉杆还不打架?“力学,我们没学过啊。” 据说,试制成功前的那几个月中,毛子经常崩溃。

 

几把手电钻,和控制模型运动的机械遥控器。

 

 

为模型的硅胶表面充分上色,是另一个技术难点。

 

 

韩昊楠用瓦斯火枪,烧雕塑表面,让泥变光滑,能制作出更丰富的纹理细节。

 

为雕这只青蛙,雕塑师韩昊楠研究了几百张澳大利亚绿树蛙的细节图。她发现,雕青蛙模型的关键,在于逼真再现它皮肤上的点状肌理。

 

这种特殊材质的泥可变性强,适合做细节,因此用在特效模型制作上。它分软、中、硬三种硬度。

 

 

机械猪头,里面装了34个舵机,需要四个人同时遥控。(采访对象提供图片)

 

澳洲绿树蛙上色效果图。(采访对象提供图片)

 

 

---------------End---------------

文|淡豹  图|朱墨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朱墨
朱墨
已发布21篇优质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