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便利店卖药试点已达58家,这会是门好生意吗?

开放乙类非处方药试点,对药店很难形成冲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金淼

根据《南方都市报》从北京药监局处得到消息显示,截至9月16日,北京市取得经营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资质的试点便利店已达58家。

去年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联合七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定“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同年12月,京客隆成为第一个试吃螃蟹的企业。

2019年3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将于年内在50家连锁便利店试点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目前试点主要集中在物美、京客隆、屈臣氏等连锁便利店企业。

不只在北京地区放宽乙类非处方药销售,在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第4条也明确:开展简化烟草、乙类非处方药经营审批手续试点。

此次关于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的支持,有声音表示这是“4+7”带量采购、严查执业药师挂证、收紧医保定点药店后对药店的又一次打击。

但是目前来看,由于乙类非处方药涉及到的市场份额较小,对整体大盘冲击并不明显。除此之外,近年来各地严查药店非药产品销售问题,收紧医保定点药店范围。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还未有任何迹象表明,便利店能够使用医保支付,所以很难同药店形成实质性的竞争。

并且由于联合用药和药师服务上的差异,短期内,开放乙类非处方药试点,对于药店很难形成冲击。根据动脉网报道 ,虽然国内便利店数量达到500万家,但能够申请出售药品的便利店仅为12万家,单从数量上也很难同48.9万家药店进行竞争。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