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漂洋过海来逐梦:创业很难,但上海很暖

“我选择了上海。再给我一千次机会,我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

克罗德(左一)和他的工作伙伴。

记者:肖恩 徐菲

编辑:徐菲

“第一次来上海,我就知道我要搬到这里。上海的氛围太好了。”克罗德(Marcus Bo)用流利的中文说道。

这个开朗幽默的海地小伙是上海漪马贸易有限公司的创始人。2010年,他乘飞机在上海中转,只停留了两天。但就是这两天时间,让他做了一个决定——要找机会留在上海。六年后,克罗德获得在上海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家乡公务员的工作,第一时间飞到上海。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当面对在上海实习和创业两条路时,克罗德选择了更艰难的后者。

而今30岁的他已经在上海拥有三间办公室,十多名员工,称得上是成功迈出了创业第一步。但回想起刚刚创业时的经历,克罗德的情绪依然有些激动。“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上海我谁也不认识,只有自己一个人,也没有巨额资本,这对创业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劣势。而且我来自海地,很多人对于海地的印象都停留在一些不太好的故事上。对我来说,这真的很难。”克罗德说着,眼眶微微湿润。

看着克罗德口中流畅蹦出英语和中文,且能自如切换,很难想象刚到上海时,他只会说法语。一切从零开始,语言障碍是他要跨过的第一道坎,而上海对当时交流都有困难的他展现出了极大的友好。“当我只会说‘你好’的时候,很多人还夸我中文说得好。他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克罗德很快就掌握了中文和英语。但要创业,这还远远不够。对于中国的商业法律法规、注册公司需要的程序、中国的商业文化,克罗德都不甚了解。这时克罗德更庆幸他选择了上海。

“上海有很多为外国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机构。他们帮我整理资料、跟政府对接、申请营业执照。一旦有税收等政策上的调整,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跟我沟通。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是他们告诉我,我可以的。”

克罗德口中的“他们”是位于松江经济开发区的酷豆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创立于2015年的外国人在华创业孵化器。

“在成立酷豆湾之前,我们曾运营过其他创业孵化平台,也曾帮助政府进行过招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外国人希望留在中国发展,但他们不熟悉这里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政策。而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一直想打造外国人的服务贸易集聚区,我们就顺应政府号召,做外国人在华创业孵化器,当好‘店小二’、协助政府打通‘最后一公里’。”上海酷豆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程怡谈及企业创办初衷时回忆道。

成立4年,酷豆湾为超过1万名有意愿在上海创业的外籍人士提供各类资讯和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项目5597家,其中,酷豆湾吸引外资企业落地269家,吸引合同外资项目达到全市吸引外资项目数的4.8%。

同样看重上海完善的创业服务机制的还有来自旧金山的高阳(Chris Benz)。热爱健身的他曾在杭州工作两年,期间逐渐萌生出创业的想法。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健身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许多健身房的教练只卖产品,专业能力有所欠缺,而他想成为“教练的教练”,为教练提供健身运动、健康饮食方面的专业服务。想法有了,但如何实现?他有些迷茫。

听说上海有不少帮助外国人创业的机构,高阳就来到了这里。“外国人在中国创业绝非易事,但在上海会容易很多。在其他城市就算我想开公司,也没有人能帮我,但在上海更容易获得这一类的服务,上海的环境也更国际化。”

也是在酷豆湾的帮助下,高阳在今年年初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他成立的帆嘉咨询公司在半年时间里已经累积了三十多位客户。“以前人们总说美国遍地是机遇,但现在这句话更适合用来形容上海,这也是我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

高阳在上海长宁区的家中。摄影:方卓然

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一直是上海的一张名片。在世界银行2018年10月底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推出的营商环境改革助推中国排名从第78位上升至第46位,前进了32位。其中,上海在开办企业、电力获取、财产登记、合同执行4个方面得分已经接近甚至超过高收入经济体的水平。

去年开始,上海从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等角度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在今年初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计划中,上海提出要优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系统功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开业全流程便利。

孙程怡对于“一窗通”大大缩减酷豆湾工作人员劳动力成本和时间的感触最深,“2015年时我们帮外国人注册公司,一般的流程是,外资需要通过外资委一天审核,再到工商局审核一周左右,都是线下材料递交。现在‘一网通办’实行后,工商使用‘一窗通’系统,银行、税务都会关联在一起。只要客户把经营范围告诉我们,把证件交给工商窗口,核实一下,然后我们代其办理网上提交工作,基本上三天就能领到营业执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4月,上海‘一窗通’新政后的首张新设立外国自然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就是我们的一个客户当天提交,当天完成的。”孙程怡颇为自豪地说道。

除了帮助外国创业者办理营业执照,孙程怡透露,酷豆湾还定期举办讲座解答客户的各种问题。“一家公司成立后,首先面临税务问题。我们每周至少开设一堂财务培训课,告诉他们如何在中国合规合法运营,以及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此外,我们也根据他们的发展方向,每月举办一到两场针对客户行业的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商业潜在合作伙伴对接、行业协会对接,并根据客户需求开设商业路演。”

这些服务也暗合了上海市去年推出的对外开放100条中10条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内容,即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来自葡萄牙的Ana Terra对此也深有体会。

Ana就职的果玛(Goma Greens)是2016年创立于上海的一家食品公司,他们与上海周边的农民合作,直接从农场把无农药的新鲜蔬果送到客户家中。而国内方便快捷的网上支付系统就为果玛公司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目前他们的业务主要在微信上进行。

“上海政府为外籍创业者提供了很多支持,我能感受到上海对我们的欢迎。税收方面,上海政府也给初创企业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成长。在政府的号召下,所有人都在朝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是上海的一个重要特点。”Ana Terra说道。

工作中的Ana。摄影:方卓然

果玛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户还是在沪的外籍人士。对于Ana来说,上海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但要如何打开这个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起初Ana来上海是一场“追爱之旅”,追随在上海工作的男友,然而这个她一无所知的城市却给了她最大的惊喜,“我原本计划在上海呆两年。但两年过去了,我还在这里,上海给了我很多机会。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上海乃至整个中国都在迅速发展。”

最让Ana感动的还是,在上海她看到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对企业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克罗德也在上海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互助美德。作为一个没有经商经验的创业“小白”,克罗德起初对于如何运行一家公司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但一些上海企业为他敞开了友好的大门。“他们带我走进办公室,告诉我怎么做我的项目,怎么在上海做生意。而那时我没有钱,我给不了他们任何东西。”

克罗德创立的漪马贸易主要是为中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咨询服务,但他心里有一个更深远的计划,就是帮助加勒比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上海亲切友好的同时,也在这里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扩张。

不久前,他刚刚组织了一个由海地、巴拿马、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企业家组成的15人团队来上海参观,带他们亲身感受上海的营商环境,而他之前收到的申请超过500份。克罗德表示,上海的多元化让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相遇,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如果你想和中国做生意,为什么不来看看?来到这里你会感受到中国力量。”

“如果你是个懒惰的人,如果你不愿意接受挑战,那这里或许不适合你。”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克罗德充满干劲。而对于上海的未来,他也是充满了希望。过去一年里他直观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来上海经商,上海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我选择了上海。再给我一千次机会,我还是会做一样的选择。在上海我很幸福。”克罗德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