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收费制争议背后:信息公开透明是关键

近年来,伴随着广东、武汉和山东等地先后推行完全学分制,与此配套的按学分收费制度也成为了改革趋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黎文婕

日前,高校学分收费制度改革再起争议。山东财经大学多名学生在网上爆料称,由于学校收费突然由学年制变为学分制,多位学生需要补缴7800元至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其中,最高补缴金额达26000元。

2019年7月17日,山东财经大学针对网友爆料该校学费采用学分制收费,有学生需补交上万学费一事回应称,今年仍按照往年学费标准预收学费,且根据往年情况,极个别超修学分学生最高补交学费将不超500元。目前,有学生反映欠费额度已经清零。

山东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张睿(化名)告诉界面新闻,“学校曾在7月14日发布通知称将进行学分制改革,次日就有老师通知学生进入一个系统查看自己要交的学费,学费分为注册学费与学分学费两部分,其中注册学费为每年1200元。”

张睿和同学们无法接受的是,“此前学校并没有对注册学费、学费计算标准等方面作出详细解释,系统里的欠费条目也并没有明细。”

一名山东财经大学的教师向界面新闻提供了财务处的通知,通知称,“2019-2020年度学费已经上传收费系统,学生可登陆校园统一缴费平台查询应缴通知和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界面新闻查询《山东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发现,学分制是指以选课制为基础,允许学生灵活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以学生取得的学分和学分绩点来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以达到最低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据山东财经大学发布的《关于2019-2020学年学生缴费的通知》显示,该政策针对2016级至2018级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学分学费按教务提供的选课学分缴纳,每学分100元。2016级应缴学分学费为三年学科学分学费减去预收两年学分学费,2017级为两年选课学分学费减去预收一年学分学费,2018级为第一年选课学分学费,该范围的学生毕业时清算全部选课学分学费,多退少补。

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并非鲜事。近年来,伴随着广东、武汉和山东等地先后推行完全学分制,与此配套的按学分收费制度也成为了改革趋势。

“学分制收费制度是以学分为最小收费单位的一种新的收费和教学管理制度。”据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闫广芬统计,截至2004年全国就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推行学分制收费制度,“实施学分制收费制度已成为高校制度改革的现实必然趋势。”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

在闫广芬看来,“在学分制模式下,将选课数量与学费金额挂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选课的随意性,避免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此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选课数量收取学费,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业,从而也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人们担心的可能产生变相收费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也曾在2006年规定了可执行学分制收费的相关程序的同时,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要求实行学分制收费的学费不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

按照《通知》,学生当年所缴纳的学费可根据选取学分所需的费用收取。改按学分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严禁高等学校以改按学分制收费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闫广芬认为,“目前,就学分制的实施来看,绝大部分院校采取的还是学年学分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应该说,学分制收费的核心是学分成本和学分价格。因此,学分成本如何核算将是一个关键问题。”

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多所高校因学分制收费身陷争议。2014年武汉大学推进学分制改革时,就曾因为没能及时对学费结算系统进行更新,造成了学生集体欠费事件,引发了学生的不满。而校方关于“学分”收费的解释,也让一些人产生了“大学变成超市”的担忧。

山东省在2013年9月就有7所高校作为首批试点进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而根据相关要求,到2020年,山东省全省高校基本实行学分制收费。但2016年山东大学试点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有学生直言学费过高,有媒体做过对比,汉语言文学专业平均每年比原来多交学费1000元,此现象非山大特例,而实行学分制收费后,同类学校间的收费差距并不大。

2019年1月,临沂大学按学分制缴费,多名学生突然被告知欠费几千元,需在一周内交齐。学生觉得不合理,称学校并未告知。临沂大学此后回应称,学分制收费总费用是一样的,不会超过培养方案所规定学费。

“学分制收费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新的措施,无论是从这一制度本身的建制、发展来看还是从人们的思想认识来看,都并未达到成熟清晰的程度。因此,实行时遭到了议论和质疑。”闫广芬认为,如何避免因学分制收费导致学费标准的上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国家规定,各省市物价、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明令学分制收费不得抬高收费标准,但是如何转化为各个高校学分收费的切实措施,还有待深入调查研究。

“学分制改革,必须信息公开透明,必须有配套的改革机制,否则难以落到实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项贤明则告诉界面新闻,之所以产生争议,根源是大家对高校的不信任,是高校的很多配套机制并没有健全。

闫广芬建议,国家须根据我国地区、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督,保障高等教育的公平推进。

“学校应增强收费管理意识,成立专门收费管理机构。学校按学分制收费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尤其应该确保学生的知情权不受侵犯,确保收费政策出台一句的公正、公平和客观,确保有与新收费标准相匹配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闫广芬称。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