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幕后纪录片,营销亮剑还是为工业化作证?

随着张艺谋与他的纪录片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团队意识到幕后纪录片的重要性。

《张艺谋和他的“影”》

作者:赵卫卫、刘鑫

2000年,张艺谋拍电影《幸福时光》的时候,北京电影学院的女学生甘露给电影拍了纪录片《留住时光》,虽然如今已经难以看到这部纪录片的全貌,但这是中国电影幕后纪录片的开端。当时张艺谋的大女儿张末才初中毕业,她从美国回来去给张艺谋探班时,看到片场冻得瑟瑟发抖的父亲眼圈黑晕,她流下了眼泪。

17年后,《张艺谋和他的“影”》这部记录《影》创作的纪录片,换成了男导演汪鹏执导。张艺谋的大儿子张壹男也来剧组实习,他拿着摄像机对准了邓超等剧组的工作人员,摄影指导赵小丁对着张壹男的镜头说,张艺谋是一个认真到纠结的人。后来,张壹男很高兴,他领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他拍摄的镜头,留在了这部纪录片里。

《张艺谋和他的“影”》这部纪录片是电影幕后纪录片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点映期间片方曾一度不参与分账,自10月12日上映以来,这部纪录片累计票房78.5万,分账票房75.6万,虽然票房一般,但还是让观众领略到了电影制作中的心血与细节。

给一个中国电影项目拍纪录片,是给中国电影留下一份史料,这或许就是张艺谋最早动念给《幸福时光》拍纪录片的原因,就像拍《红高粱》时张艺谋和莫言的光膀子照片一样。如今电影幕后纪录片承载了给同期电影正片进行宣传的使命,在乐创文娱的布局里,《张艺谋和他的“影”》就是《影》的IP联营产品。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创业过程”,汪鹏说,《张艺谋和他的“影”》选择把镜头对准整个创业过程中的小人物,故意避开采访张艺谋,而让张艺谋的身影作为暗线贯穿整个纪录片。

艺术家带着民工创业

导演汪鹏与张艺谋结识于2014年,那是一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导演组把180台DV发给四川广元苍溪县的72个小学的2000个孩子们,让他们用摄像机记录下内心世界真实的声音,从9月份拍到春节,于是有了纪录片《180台DV的故事》。

《张艺谋和他的“影”》背后是一个近30个人的团队,分成拍导演、演员、美术道具、服装造型、现场摄影、后期制作6个组,事无巨细的记录整个《影》的制作过程中的匠人们,积累了15000个小时的素材。

相比院线版本的纪录片按照时间线来记录整个《影》的制作过程,电视版的纪录片《我在中国拍电影》是按照拍摄的6个部分划分成6集,每集50分钟。你能从这个完全的版本中看到更多拍摄电影的真实细节,也更能管窥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面。

一位戴着眼睛的小伙子,在空荡荡的大殿内奔跑,他对着之前拍摄的画面场景进行脚步和动作的配音,挥舞着袖子,连大气都不敢喘,因为怕喘气声音也被录进去。这一幕发生在所有演员拍完离场之后,白天热闹的摄影棚变成了空荡荡的特效棚,小伙子只有在录完之后才不停的喘着粗气,录音师给他喊出了一句鼓励:牛逼。

《影》中原本有年轻而妖艳的死士的特写镜头,他们得到的满足感是,张艺谋的一句“这是死士最惊艳的镜头”。但后来剪辑时特写都删掉了,这些电影背后的小人物也都在纪录片里得以展现。拍摄一场攻城的水下戏时,饰演死士的演员张逸拍完一条后,在水边烤着电暖气冻得瑟瑟发抖,一位不认识的厂工给他披上了一条浴巾,还倒了一杯热茶。而王千源则更是这群饰演死士的带头大哥,在拍连绵不断的雨戏时,他给这群年轻人们每人都买了一条防冻保暖裤。

你也可以在纪录片里看到一个认真到极致的张艺谋,细到刀上的一个花纹都必须是手工打造,你也可以看到一个生活里的张艺谋,比如张艺谋的母亲也来剧组探班,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带着孩子给张艺谋过生日,夏天高温的时候,陈婷给剧组人员买了哈根达斯冰淇淋降暑,工作人员对着镜头会心一笑,“老板娘买的”。

除了涉及到道具加工等行业秘密的部分,剧组的制作过程都对纪录片团队开放。“这里面是中国电影人的努力,看完之后对中国电影有了一分敬畏”,汪鹏说,张艺谋对他强调的始终是真实,甚至是错过的声音都不要去补录。

有人说中国电影剧组就是百分之十的艺术家带着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工在干活,“这就是一个创业过程,结束时就是一句杀青大吉,江湖再见。接着又是下一次创业”。

一代新人换旧人

当年张艺谋在拍摄电影《幸福时光》的时候,原本只是想留下点资料,于是他找来了还在北京电影学院平面摄影专业读书的学生甘露。面临毕业选择的甘露,放弃了出国深造和当演员的机会,拍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幕后纪录片《留住时光》。

如果说《留住时光》只是试水之作的话,《缘起》这部为电影《英雄》打造的幕后纪录片才真正显示出张艺谋的匠心独运。甘露为《缘起》拍了400个小时的素材,这部纪录片也成为《英雄》开创商业大片的一个附属品,后来在各大卫视播出,《缘起》首次让普通观众看到了一部国产大片出炉的幕后细节,真正开启了纪录片先行的宣传模式。

有资料显示,甘露从1998年一直在跟踪拍摄系列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电影》,但这几年她的微博里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张艺谋的信息。《十面埋伏》之后,希望“能有东西留下来”的甘露做起了“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转而与徐克、吴宇森等大导演合作,给《赤壁》、《刺陵》、《龙门飞甲》等电影专门拍摄纪录片。

一代新人换旧人,与甘露一样,罗莎莎也是通过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推荐,同时张艺谋被罗莎莎的片子《奶奶》打动,于是从《千里走单骑》开始合作拍摄幕后纪录片。“感受是什么,我就要拍什么,而不是拍一个特别大的主题,也不是拍特别伟大的人,就是用自己的心记录一个真实的张艺谋。”罗莎莎说。

电影《千里走单骑》的纪录片《千里之旅》问世后,“新画面把它拿到全国几十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和宣传效果都很不错”,《满城尽带黄金甲》升级换代,罗莎莎制作了十八集系列短片,每集10分钟,更适合电视栏目化需求,而到了《三枪拍案惊奇》,国内视频网站崛起,她又制作了一批三五分钟的特辑,专供网络发行。

对于张艺谋而言,事业的巅峰是2008年,对于罗莎莎也是一样。《张艺谋的2008》讲述了张艺谋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8分钟"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4年所走过的历程。这部纪录片剪辑版在央视CCTV5播出,至今为止豆瓣评分高达9.3分,“如果你对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很失望,如果你一直都不喜欢张艺谋,你一定要看这个。”网友如是说,你能看到一个执着与无奈的张艺谋。

有意思的是,2011年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徐克的《龙门飞甲》是同一天上映,罗莎莎为前者拍了5集每集20分钟的《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而甘露则为后者拍了153分钟的龙门飞甲纪录片,两部作品在网站热播,同台打擂为电影造势。如果从豆瓣评分和制作水准上看,罗莎莎胜过甘露,她用5个更精准的故事诠释了这部国际合作的大制作电影,包括巨星克贝尔在生活中活泼搞笑的一面,以及好莱坞特效团队制作战争戏的过程中精确到一颗子弹,还有 “十三钗”新人经历“魔鬼训练”后从完全业余到风情万种的过程。

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独家卖给了当时还算主流的搜狐视频,一天播一集,还举行了发布会造势,用纪录片把观众勾进电影院,这是纪录片在电影营销中应用的集大成之作。毕竟《金陵十三钗》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影投资项目,也是张伟平和张艺谋闹翻的最后之作。

图片来源:《电影幕后纪录片类型化研究》

幕后纪录片VS独立纪录片

电影幕后纪录片是指“以电影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其相关内容为素材,以作品幕后故事为展现对象,并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和展现,通过现场记录或访谈等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传达一定的主题和意义的纪录片形式。”

电影幕后纪录片的启蒙来自以成龙为代表的,电影结尾部分播放的NG花絮。尽管在当时,这些花絮并没有商业用途与宣传目的,但向展现电影制作过程,无疑让观众产生了好感,进而会持续关注某个演员/导演,甚至系列电影。

NG花絮并非导演有意为之,而仅仅是将拍摄过程中无法使用的素材播放出来,而与之不同的电影幕后纪录片,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有主题的表达。

正如《纪录片在电影营销宣传中的新使命》中所说,“利用纪录片的形式增加关注度和观众的猎奇心理,对影片进行综合营销,也伴随着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张艺谋与他的纪录片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团队意识到幕后纪录片的重要性。

2013年,在电影上映之前,无论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独家纪录片,与《中国合伙人》的纪录片和人物特辑都落户搜狐视频,并召开专门的纪录片发布会。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的纪录片《暗夜之光》出自甘露之手,在腾讯视频上累计点击量已超过5600万。

时代变了,如今《影》往前又迈了一步,直接走上了院线。虽然制作精良,但从10月5日改档到10月12日,从提前预热变为了晚于电影上映,其带给影视营销宣传的思考仍未停止。

电影幕后纪录片具有传播特性,开创电影宣传新模式,它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可有可无,到成为电影的“标配”,然而它还没有形成产业,其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或许是内容不独立。更重要的是,电影幕后纪录片为认真拍电影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正名,为这个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化作证。

参考资料:

《电影幕后纪录片类型化研究》,作者:屈高翔

《她为电影拍电影—专访中国电影纪录片第一人:甘露》

《国内“电影纪录片导演”第一人罗莎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