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减、亏损成三季报“关键词” 中小券商变相裁员初见端倪

当天,长江证券(000783.SZ)、国元证券(000728.SZ)均发布了三季报业绩快报。无一例外,两家券商业绩均告大幅滑坡。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晓晴 广州报道

10月15日,一天之内便有4家上市券商发布了三季报业绩预警公告。

当天,长江证券(000783.SZ)、国元证券(000728.SZ)均发布了三季报业绩快报。无一例外,两家券商业绩均告大幅滑坡。

就在同一天内,第一创业(002797.SZ)和国海证券(000750.SZ)也双双发布了前三季业绩预减公告。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受市场低迷影响,中小券商特别是民营系券商已经出现变相裁员。

“有券商开始变相降薪,导致员工主动离职的不少。但主动裁员的还不多。”对此,一家上市券商部门负责人称。

当天,华南一家中型券商客户经理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已经于今年9月底离职。不过,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华泰证券(601688.SH)等在内的头部上市券商却仍在逆势引进新鲜“血液”,选择加大布局。

对此,平安证券亦回应称,“部分业绩不好的业务,薪酬下降也算正常现象。目前,证券行业的总从业人数保持稳定,今年人数增加在100人以上的券商也不乏少数,结合市场、业务情况,行业局部结构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三季报预告全线皆墨

截至当天,包括尚未上市的天风证券(601162.SH)在内,A股40家上市券商中,共计有10家发布了三季报业绩预告或披露了业绩快报,占比25%。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尚无一家预喜。

除了上述6家券商前三季业绩全线皆墨以外,方正证券(601901.SH)、华安证券(600909.SH)、申万宏源(000166.SZ)等3家上市券商是盈是亏,目前还不能确定。

10月15日晚间,山西证券(002500.SZ)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2018年1-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至1.28亿,同比变动-72.46%至-66.34%。

以长江证券为例,在公司净利同比降逾六成背后,继今年上半年之后,公司权益类自营、债券承销、信用业务、资管业务等主要业务条线收入同比仍全线下降。今年中期,受两融业务与股票质押业务所累,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52.38%。由于股债承销规模市占率由1.02%下降至0.85%,叠加市场总规模下降等因素,投行业务收入、资管业务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减少30.41%、23.71%和11.96%。

同样,一同亮相的国元证券前三季业绩也大幅跳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26亿元,同比下滑34.92%;净利3.28亿元,同比下滑63.15%。

此外,第一创业和国海证券均预告前三季业绩将大幅滑坡超过五成以上。

对此,申万宏源分析师马鲲鹏表示,在今年1-8 月母公司和投行、资管子公司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其预测并加入子公司业绩,剔除子公司分红因素,预计上市券商整体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将下滑超过三成以上,达32%。其中,仅中信证券(合并报表,600030.SH)归母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1.3%,业绩一枝独秀。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三季报预告的10家上市券商中,两家民营系券商锦龙股份和国盛金控均已曝出将首次出现亏损。

此前,国盛金控在半年报中预计2018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00万元至-15000.00万元。不过,等到10月13日,公司披露的经营亏损却扩大至25420.56万元。

中小券商变相裁员

此外,前述上市券商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鉴于证券行业本身就比较市场化,因此,降薪裁员也可理解为正常的企业行为、市场行为。

“降薪降的是绩效工资,这也很正常。主要是行情不好,券商绩效下降,绩效工资当然会降;有裁员也正常,行情不好,业务萎缩,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总之,效益降了,解决办法只有降薪或裁员两种来维持现状。”对此,该负责人直言。“相比之下,民营系券商可能会更激进一些,特别是在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下,而国资系上市券商则要稳健一些。”

当天,华南一家券商人士称,“据了解,现在有些券商员工流失的主体还是以经纪人为主。现在行情不好,有些经纪人合同到期之后就不再续约,自行离职了。在减少的员工当中,主要还是以自然流失为主。”

不过,当天,一位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整体而言,公司人员还在进一步扩张当中。比如,区域投行今年就招了好多新人,一直在进行战略扩张。”

同样,华泰证券一位内部人士也称,“近期,公司还全面启动了2019年的校园招聘活动,招聘岗位涉及投资研究、投资银行、网络金融、财富管理、合规法律、技术开发、运营支持等,工作地点遍布北京、南京、深圳、香港、上海等地。”

平安证券表示,公司今年总体人数略有增加,核心队伍稳定,这源于稳健的业务布局,以及在智能化、科技化的战略转型下,公司对尖端科技人才方面需求的增加。目前,公司正重点引进投顾、内控、科技类人才配合公司业务转型、智能化转型,增强专业实力,进行重点业务布局,迎接未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