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经远舰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总计约500件

截至目前,经远舰发掘出水文物总计约500件。这些考古资料,将有利于深入推进甲午海战史的研究工作。

图片来源:央广网。

近期,在经远舰水下考古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了水烟袋、信号灯等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借助这些日常器物,今天的人们,就可以推测120多年前经远舰官兵的水上生活。

央视记者:这是一把黄铜的小油灯,设计非常精巧,这个把分别设计了两个环状的,可以向内翻的把(手),专家介绍这是为了方便实用,同时还能不占空间方便存储。前面这一块可以翻开,是一个小门,里面有一个小槽,可以放玻璃,再里面是一个反光板,油灯点亮之后光线就朝着斜上方照出去了,是一个小的照明或者是信号灯的设备。

本次水下考古获取了大量沉舰遗物,包括铜、铁、木、皮革等材质的文物,个别文物刻有德文铭牌,既有毛瑟步枪子弹头与弹壳等小口径武器,也有油灯、玻璃、瓷片等船上生活用品,目前来看,文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超“致远舰”。考古队员现场展示的这些瓷片,既有青花瓷、五彩瓷,还有一块次瓷片表面镶着金边,另一片则带有英文单词,比较少见。这片绿色釉彩绘就的瓷片,像是描绘了一幅山川风景,专家推测,它可能是一个来自日本的茶杯盏托。

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副领队冯雷:像咖啡杯,还有餐盘这一类东西,肯定是军官和一些高等士兵平时用的。他们当时都在外国培训,也就养成了国外喝咖啡的习惯。平时在经远舰上作战指挥的时候都是用英语,他们这种培训都是受当时欧洲这种理念(影响)。

据专家介绍,经远舰约有230多名官兵,一些军官有自己的固定住所军官舱,其他士兵通常在更加灵活的吊床里休息,平时吊床则收放在柜子中。此次考古队在水下调查中还发现了麻将、水烟袋等物品。水烟袋在当时属于比较普通的生活用品,由白铜制造,有的还刻有诗词。

随着文物一件件相继出水,归档保存工作也同时展开。经远舰上的水下文物一经打捞出水,考古人员立即开展清理工作,金属器物检测成分后还要测量尺寸等数据,每件文物逐一登记入册,截至目前,经远舰发掘出水文物总计约500件。这些考古资料,将有利于深入推进甲午海战史的研究工作。

新闻链接 :甲午海战 4艘战舰于交战区沉没

1894年9月17号,在我国黄海海域的爆发中日甲午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蒸汽动力战舰的大规模战役,对我国历史影响深远。

19世纪末,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中日甲午战争,一直延续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中,1894年9月17日在我国黄海海域展开的大海战尤为惨烈。

海战中,经远舰奋勇御敌,以一敌四,左舷遭受密集炮火攻击,但没有向最近的大鹿岛冲滩,而是向更远的大连庄河黑岛方向全速航行,引开了战斗力最强的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组成的日本第一游击队。由于受损严重,经远舰最终沉没在庄河老人石附近海域。由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在大鹿岛附近海域激战5小时,打光所有弹药,受重创后,欲冲撞日舰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敌方围攻击沉。扬威舰遭受猛烈的炮火攻击,全舰烈火熊熊,就在战舰的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紧要关头,被日本舰船一头撞上后迅速沉没。日本5艘舰船受到重创,死伤600多人。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

惨烈的海战背后,同样展现着不屈的意志。沉没在交战区的致远、经远、超勇和杨威号,以及四艘战舰为国捐躯的指挥官林永升、邓世昌、黄建勋、林履中和800多名将士,历史不会忘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