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办: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采样与分析人员终身负责

两办《意见》明确,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意见》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

据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 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为干预导致数据失真。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如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干扰采样设施等手段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现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时,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屡禁不止。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蓄意干扰监测现场采样,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此外,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受利益驱动,或屈从于委托单位的无理要求,编造数据、出假报告以赚取利润;或者为了抢占市场低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监测质量堪忧。

此前在今年6月份,备受瞩目的“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公开宣判,涉案7人均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1年3个月至1年10个月不等。

环保部曾公开通报该案,2016年3月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对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以下简称子站)上传数据进行例行审核时发现,西安市长安区子站某时段PM2.5监测数据明显低于周边子站。随后,环保部组织开展飞行检查,发现西安市长安子站和阎良子站均存在空气采样器采样头被纱布人为堵塞、部分监控视频记录被删除等问题。

刘志全介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客观局限导致数据不准。由于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和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或因人员、仪器、设备等能力不足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不科学;相关部门因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一致、方法标准不统一、信息发布缺乏会商机制,导致不同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可比,引发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尤其是监测数据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9月2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

刘志全说,上述三个文件“一脉相承,有机衔接”,而《意见》通过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将进一步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意见》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要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意见》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并应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责任。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环境监测机构应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意见》还提出要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具体而言,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检查。对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或者参与弄虚作假的,要依法给予处罚。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实施或参与弄虚作假的,依法从重处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还要与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要依法予以处罚。积极推进联合惩戒,要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